李青筠回想先时所见,也是好笑,口中却说道:&ldo;不可背后谈说师长的短长!&rdo;
方玮兰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笑。
经此一事,他二人的关系也变得熟稔了许多,映日楼中曾有的小小摩擦,早已不知所踪。
‐‐‐‐‐‐‐‐‐‐‐‐‐‐‐‐‐‐‐‐‐‐‐‐‐‐‐‐‐‐‐‐‐‐‐‐‐‐‐‐‐‐‐‐‐‐‐‐‐‐‐‐
注:这两天事情比较多,更新的晚了些,还请书友见谅,明天的更新很可能还在这个时候,提前告罪一声。
第十章南有芍药北牡丹
自从在古风书院得到了红木系牌,可以自由出入藏书楼二层之后,一连几天,李青筠大多数时候均泡在藏书楼中,偶尔方玮兰会来相约,便一同在太室山附近游玩一番。
方玮兰曾邀请李青筠到自己家中小住,不过被他委婉拒绝了。他在山中租了个小院,距离藏书楼不远,往来很是方便,书院中自有食堂,每日便在藏书楼、食堂、小院间穿梭,俨然一名潜心研读的学子。
为人所不知的是,李青筠所租住的小院中,竟另有一番景象……
内院厢房,四名抄写文书,每日早晚抄写着李青筠借回的书籍。
虽然到目前为止,李青筠还未找到穿越前辈们留下的文献,不过古风书院藏书天下为冠,二楼的藏书中颇有不少相当实用的前人书稿、笔记,涉及到天文、历算、农桑等方方面面。李青筠持有的红木系牌,可自藏书楼中将书籍借出,既入宝山、岂有空回之理?
抄写房的隔壁,则摊放着张张图纸,有两人正伏于案上不停地在写写划划。
这两个人,乃是暗随李青筠之后,一路到此的。
一人名叫包柄均,本为墨门子弟,精通机关、建筑之学,却是顾简斋不知从何处寻来的,如今在李青筠门下任事。
另一人则是一名江湖人,其名褚彦超,虽出身低微,然身负祖传的风水秘术,且武艺高超,可说是位江湖奇人。
李青筠每日在藏书楼中走动,暗中将观测到的楼中结构、数据记录下来,交给这两人。他两个则根据所得的信息进行推演,试图将藏书楼的构造分析清楚,并从中找出藏书的线索。
……
&ldo;今日如何,有进展了吗?&rdo;
回到住所的李青筠,走进包、褚二人所在的房间,看着桌案上的图纸问道。
&ldo;是,应该可以断定,藏书楼一、二层中各有一间不大的暗室!&rdo;包柄均在自己绘制的内层结构图比划着说道。
包柄均的个子不高,一身青布短衫,足踏草鞋,皮肤黝黑,瞧上去便似一个普通的乡下人,常人怕是很难想象这样细密规整的草图,竟出于此人之手。
褚彦超补充道:&ldo;公子,如果包兄所言无误的话,倒是正应了贫道的一个想法!&rdo;
&ldo;哦?什么想法?&rdo;
包柄均虽是一幅乡下人的模样,却是正经的士族子弟,他的装束简朴乃因墨门子弟的传统使然。而褚彦超则刚好相反,他其实并非出家人,却以游方道士的身分行走江湖,一身天青色的直裰道袍,宽袖翩翩,配上颚下的几缕青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气质。
&ldo;就目前所知,这藏书楼一层房屋为十六间、二层十四间,并且应当是逐层收减的。此楼既取阴阳五行之说,其间的构造定非随意设计!然则十八、十四之数又是因何而来呢?&rdo;
褚彦超抛出了问题,然后以手指着图纸道:&ldo;公子请看,就一层、二层各书室的藏书门类,大抵为阴阳分际,倘若还有暗室存在,就解说得通了!&rdo;
&ldo;卦云:&lso;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rso;。一楼十六室加一间暗室正是八九之数,二楼十四室加暗室则合七八之数,由此推论,三、四、五楼的格局分别应为十、六、二间,并各有暗室一间!全数五十五间,合天地之数,隐者五间,五十为大衍之数。&rdo;(注1)
包柄均赞同道:&ldo;包兄的判断八九不离十,现下要做的一是找到密室所在,二者是公子想办法进入藏书楼三层,若果为十间藏书室,即可证实此说无误了。&rdo;
&ldo;既知有密室存在,便不似先前那般盲目了!&rdo;李青筠沉吟道:&ldo;明日我先在藏书楼仔细找寻一番!至于进入三楼,还需过得几天才可见得分晓。&rdo;
~~~~~~~~~~~~~~~~~~~~~~~~~~~~~~~~~~~~~~~~~~~~~~~~~~~~~~
&ldo;云青兄,云青兄!&rdo;
李青筠正在走往食堂的路上,便听得方玮兰远远的呼喊。
停下脚步,见方玮兰一路小跑地赶过来,李青筠笑道:&ldo;玮兰,什么事这般急?你在书院中大呼小叫,当心被师长责怪!&rdo;
方玮兰嘿嘿笑道:&ldo;云青兄,关掌书已经将你的事儿说与山长了,过几日书院会课,自有书院执事来邀你赴会,能否上藏书楼三层便要看你在会课中的表现啦!&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