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读书笔记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耶稣会士是否受骗了呢?没有。但是他们被迫只是发表那些使中国人读起来不致于感到不快的关于中国的文章--否则就会意味着他们传教事业的结束。他们的书简是有教益的:他们不但要在信中避免诋毁,还要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好让人称赞中国,支持他们的事业。许多杰出的汉学家在毛统治的年代里为了不脱离自己的事业不也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同样的事吗!

哲学家还中毒则更不可原谅。然而伏尔泰本人最终摆脱了他自己对中国的奇怪想法,也像孟德斯鸣一样--如果不是更甚的话--批评起中国来。零零碎碎的几个句子说明了这一点。1755年:&ot;我们吃尽千辛万苦到了中国,但中国人并不知道我们比他们优越的多。&ot;16年后,他又揭露了中国文字的弱点:&ot;印刷一首诗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中国人假如愿意用其他民族的字母的话,只要二天便可以印好了。&ot;最后中国科学被贬成是经验主义的:&ot;中国人在1500年前便发明了火药,对此我并不感到吃惊,他们的土地到处都是硝石。&ot;

伏尔泰本可以在18世纪50年代便设法清除同代人思想中的毒素。他没有这样做,而以前他却那样满怀激情地去让他们中毒。为什么呢?同他一样的一个人,《中国人信札》的作者也许能给我们作出回答:&ot;伏尔泰一点事实都不写;他写书只是让书里充满了空话。&ot;伏尔泰先后有过不同的信念,但他不屑于一一消除。他不够诚实,不愿公开修正以前经常使用的某个论据,如中国人证明人类可以没有神学,没有教会,甚至可以摆脱上帝。他最后同意少数头脑清晰的观察家的意见,但不肯公开认错。

这样,一场聋子对话便在继续进行下去:欧洲扮演一个滔滔不绝地说话的角色,自问自答,而中国扮演的却是一声不吭的哑巴。

第四章 在英国舰队的保护下

(1792年11月30日-1793年1月21日)

11月30日,两艘巨轮驶入&ot;壮丽的里约港&ot;。&ot;沿岸布满了景色秀丽的村庄和茂盛的种植园。&ot;我们的英国人感到一切都很美:用方石砌的房子,笔直的铺着路石的街道,由巨大的渡槽不断供水的喷泉,使这里变成了一个&ot;令人愉快的居住地&ot;。

这些新教徒对当地明显地追求享乐和严格遵守天主教信仰--这种天主教信仰因为富有异国情调而显得更为正宗--之间形成的对比感到吃惊:弥撒由钟声和鞭炮声宣布,夜里唱着歌的仪仗队伍,所有十字路口都有圣像。清教徒被激怒:&ot;居民懒散而又放荡,他们迷信、无知、懒惰;而且喜欢炫耀。&ot;

这里修道院很多;霍姆斯对里面发生的事作了恶意影射。马戛尔尼本人也揭露那里普遍的堕落:&ot;女人们放荡可耻,男人们则有同性恋倾向。卫队的军官对我们几个准尉提出要求,但这些年青人充满了英国式的尊严拔出了短剑。&ot;

一条鲸鱼值七个黑人

从天主教的地区看,巴西在我们旅行家的眼中算是繁荣的:这令人感到奇怪!但他们自豪地发现巴西人紧紧依赖着英国海军。没有英国海军就没有抹香鲸--&ot;它们的油&ot;很珍贵。但&ot;它们的精液[原文如此],龙涎香&ot;更为珍贵。一艘英国的捕鲸船也在那里停泊,这只船捕获了&ot;69条鲸鱼,每条平均值200镑&ot;。英国在南大西洋建立了一个真正的捕鲸帝国。

没有英国海军,也就没有贩卖黑人。&ot;平均每个黑人值28镑;一头鲸值七个黑人&ot;。没有黑人就没有甘蔗种植业了。

我们的英国人去参观&ot;从非洲海岸同类那里买来的&ot;奴隶关押处。他们在那里看到一种特别有效的以次充好的把戏,但并没有感到不快:&ot;他们给奴隶洗浴,涂油,将他们的疾病或身体缺陷遮盖掩饰起来,以便卖个好价钱。&ot;每年运到巴西的奴隶就有&ot;二万,仅里约一地就有5000名&ot;。

是里斯本的英国公司承担了大部分的对外贸易。当时有一个人说:&ot;巴西的所有金子都流到控制葡萄牙的英国去了&ot;。肯定这些间接殖民地比直接殖民地更能带来财富,因为直接殖民地需要统治的费用。这就是可以推广到澳门,并为什么还能推广到全中国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制度。

1792年10月17日他们起锚了。在巴黎,对路易十六的审判已经开始了。

见习侍童头脑灵活

托马斯的目光和他的声音一样清澈。他抬头看他的老师时既不胆怯又不放肆。在船上,他没有把精力都放在觐见时担任见习侍童的准备工作上。相反,他和&ot;李子先生&ot;努力学习中文。这个调皮孩子禁不住开心地这样称呼李先生,因为他的姓就是指这种水果。他和其他三位老师周先生、安先生和王先生学习书法。他的耳朵好,能分辨声调;头脑也能记住方块字的形状。

他的父亲开始也试着想听他儿子的课;但他已经56岁了,他那生锈的脑子跟不上机灵的托马斯。他很快便放弃了上课,而去&ot;狮子&ot;号的图书馆看书。他发现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起便有一条可随沙漠骆驼队横穿中亚的丝绸之路。但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却从未见过中国人。老普林尼是这样描述他们的:&ot;做丝的人就像野人一样避免与人交往,只等着买卖上门。&ot;

这就是出使的理由。因为,那时的贸易就已经像乾隆时一样困难。西方在那个时代已经对中国一无所知,但又离不开丝绸、皮货和香料等中国产品。塞内克抱怨他的同胞&ot;为了使他们的夫人能穿透明得令人害臊的纱衣而倾家荡产&ot;。倾家荡产:因为中国那时什么也不需要。它只出口而不进口。罗马已没有钱偿付了……蛮人入侵中断了这种单向贸易。丝绸之路中断了,并在很长时间里一直不通。但在不同文化的第一次较量中,西方占了上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