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淡品人生读后感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在生活的奔忙里,我们的心仿佛被充塞得饱满了,这种饱满使我们遇树不见树,过林不见林,更不要说能静下来看路边的小草小花了。欣赏过晓云法师的禅画,它使我们饱满的心变成虚空,那虚空乃可以涵容,可以让大地穿梭,可以成为一片广阔的平野。

晓云法师有一幅画,画中一个细小的汉子挑着黄麻,穿出了一片乱墨飞舞的树林,空白处写了这样几句:&ldo;本有黄麻三担重,如今只剩一担;挑到一处放下来,正是身心自在。&rdo;正是描写那样的感觉。要到身心自在的境界,非得把那最后一担也放下不可,也就是要做到&ldo;世界光如水月,心身皎若琉璃&rdo;的境界。

我觉得&ldo;禅画&rdo;之可贵处,也是与一般绘画的不同处,就是它在一幅画里也许没有任何惊人之笔,但是它讲究&ldo;触机&rdo;,与其他艺术比起来,是一支针与一个汽球之比,那支针细小微不可辨,却能触中人的心灵之机,这正是晓云法师所说:&ldo;无异是另开辟了一个清湛的源泉,从人的有限中更拓出无限的国度‐‐性灵的国度,礼教是人底范畴的闲邪,性灵是人自然放射的悲智光。&rdo;

那么,禅画所表现在画面上的精神,可以说是&ldo;留白&rso;,包括内容的留白和形式的留白,是在画面上我们不能完全捕捉到作者的意思,他往往留下一个线索,或许多线索,观者只能循线摸索,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也因于禅画有这样的特质,它在中国艺术中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宋朝以还的文人画可以说多少具有一些禅意,而明代影响后世最大的两位画家,一是石涛,一是八大山人,他们的画非但禅境殊深,本身也皆是出家的和尚。

历来论石涛者都认为他的艺术&ldo;无法&rdo;,乃是撷取了中国各派之法&ldo;独创我法&rdo;,晓云法师谈到石涛,曾用了这样譬喻:&ldo;石涛之画风是如何洒脱不拘,正等于中国之南禅到了一花五叶之后,一切风规律仪都放合了。&rdo;正是触到了禅画之机,禅画之&ldo;画&rdo;是有法度的,但禅画之&ldo;禅&rdo;就元迹可循了,完全要看道心的修为。

道心何以修为?晓云法师有一幅画,画的是高士面壁,笔成篇,只题了几个字&ldo;一探静中消息&rdo;,我想这个&ldo;静&rdo;字也就是道心修为的了。

人总是容易被动着的事物感动,因为人总有个活活泼泼的本质,所谓世上没有不落的花,没有不流的水,水流不尽,花落不了,总有一个活泼的世界。但是在静中追探的人却能在花落水流之间,觉悟到万物之无常,悟人性之真常,这就是修为!

我们且来读几段晓云法师常引的有关静的诗,来一探静中消息: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寂静,忽将鼻孔冲开。(憨山禅师)

风从何处来,众响动岩穴;

静听本无声,如何有起灭。(苏东坡)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禅师)

玲瑰色淡松根月,敲磕声清竹罅风;

独生独行谁会我,群星朝北水朝东。(永明禅师)

独坐穷心寂杏冥,个中无法可当情;

西风吹尽拥门叶,留得空阶与月明。(王维)

落落寒松石涧间,无琴无语听潺援;

此翁不恋浮名大,日坐茅亭看远山。(渐江和尚)

由以上所引的诗句,可以想见&ldo;静中消息&rdo;乃不是追求得来,而是一探所得的触机,最妙的是这个&ldo;探&rdo;字,问题是忙碌的现代人能享受这一探的人恐怕也寥无几人了。那好像同样一株木棉,在乡间能安然结果,棉絮飘飞,而到了市声凡尘,则只能开出娇艳的花,却不能结果成棉了,恐怕连一株沉默的木棉都能感受到静的力量,何况是在木棉树下还能沉思的人呢?

附注:晓云法师,俗名游云山,1914年生于广东,为岭南派绘画大师高剑父之高足,曾于印度泰戈尔大学研究印度艺术,并教授中国艺术。足迹遍历世界及中国名山大水。现任文化大学永久教授兼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1957年剃发出家,即致力艺术、宗教之推展,所绘禅画享誉海内外,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展,这是他五十年来首度在台北举行禅画个展,观后甚为感动,略志其感。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水中的蓝天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ldo;柑园&rdo;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ldo;前进&rdo;与&ldo;后退&rdo;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甲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ldo;青青秧苗,皆是法身&rdo;,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