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饥饿的盛世读后感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这个举动,一下子赢得了官僚阶层的欢心。雍正皇帝统治时期,每个官员成天都提心吊胆,惴惴不安。这下,官僚集团终于放下了紧张了13年的心。

大清王朝这艘巨轮,迅速改变了航向,由&ldo;严&rdo;一下子转向了&ldo;宽&rdo;。

乾隆这样做,有多重理由。

第一,新君即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赢得人心。要有效赢得人心,最直接的手段无疑是让他们马上得到眼前利益。

第二,作为一位立志&ldo;行仁义&rdo;,做&ldo;有道明君&rdo;的儒家信徒,自然会以&ldo;宽仁&rdo;为基本施政纲领。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经过父亲13年风霜之治,大清社会政治纪律严明,贪污腐败得到有效控制,百姓在王纲之下战战兢兢,已无犯上作乱之念,已经没有进一步高压统治的必要。当此时化严为宽,既可享受父亲严治的成果,又可享受百姓对自己的感恩戴德,何乐而不为。

宽仁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经雍正13年的风霜之治,所有人对乾隆的感觉都是春风拂面,情怀畅怡。《啸亭杂录》说:&ldo;乾隆皇帝即位时,正是雍正皇帝严厉治理之后,他凡事皆以宽大为政,罢开荒,停捐纳,重视农业,限制僧尼。万民欢悦,颂声如雷。江南出现了&lso;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rso;这样的歌谣。&rdo;《郎潜纪闻二笔》中说:&ldo;乾隆皇帝即位,所颁布的诏令,善政不绝,四海之内,无不欢呼雀跃。&rdo;全国臣民对乾隆的印象极佳,认为他是一位仁慈善良,甚至有点柔弱的贤君。连当时在北京的朝鲜使臣也一再称赞乾隆的初政。一个使臣说:&ldo;新主政令无大疵,或以柔弱为病,边境姑无忧。&rdo;另一位则说:&ldo;雍正有苛刻之名,而乾隆行宽大之政。以求言诏观之,不以论寡躬缺失,大臣是非,至于罪台谏,可谓贤君矣。&rdo;(《朝鲜李朝实录》)

第二章盛世的保障‐‐集权

专制权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剥削天下的权力,其自私性决定了它终日处于被觊觎和窥伺之中。&ldo;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rdo;,所有有能力的人无不对这一权力垂涎不已。因此专制权力的性质天生是高压的、排他的、敌视一切异己力量的,它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上。

一政治改革的牺牲品

康熙皇帝&ldo;有福之人&rdo;四个字的评价应验得很快。在康熙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年,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就因为雍正即位而被封为熹妃,后来又晋为熹贵妃。乾隆即位之后,她又成了太后,尊号为&ldo;孝圣宪皇后&rdo;。

更令她感觉有福气的是儿子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ldo;孝子皇帝&rdo;。他对母亲感情深挚,发自天性。登基之后,国务繁忙,他仍坚持像以前那样&ldo;三天问安,五天侍膳,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rdo;。(《乾隆帝及其时代》)

刚刚登上帝位的乾隆平时生活中十分注意节俭,甚至拒绝臣子过年过节给自己进献贡品。但每一次母亲过生日,他都大操大办,绝不心疼钱。特别是乾隆六年(1741年),太后五十岁整生日,皇帝效法康熙五十大寿时的做法,在太后由圆明园返回宫中那天,组织许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路边&ldo;瞻仰跪接&rdo;,一天下来,仅赏赐这些跪接之人,就花了银子十万两、绸缎七万多匹。至于六十大寿及以后的整生日,为了讨太后的欢心,乾隆更是花钱如流水,极尽铺张之能事。(《清高宗实录》)

老太太身体硬朗,喜欢活动。乾隆每次出巡,都要带上老太太一起观光,叫作&ldo;奉太后安舆出巡&rdo;。老太太也&ldo;乐此不疲,不管年龄已大,路途遥远,总是高高兴兴地出外旅游。一路上供应侍候,自然十分周到、殷勤,但风尘仆仆比在宫中园中无事静养,总要辛苦得多。也许正因为她不喜欢宫廷中寂寞刻板的生活节奏,她宁愿跟着儿子到处奔走,游山玩水&rdo;。(《乾隆帝及其时代》)乾隆&ldo;纯孝&rdo;之名,赫然史册。

但有一点,乾隆从来没有掉以轻心,那就是绝不许太后稍稍碰一下他的权柄。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六日,也就是他即位后的第三天,他就发出一道谕旨,告诫宫中太监宫女: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诸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钜,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专责,并令知之。(《清高宗实录》)

说明白点,就是要让太后与政治绝缘,清除她干预朝政的任何可能。

事实证明皇帝是有先见之明的。虽然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但不愉快仍然不可避免。有一次,太后在和乾隆聊天时提到,顺天府东面有座庙宇很灵验,不过年久失修,已经快要倒塌,要乾隆拨点钱修修。乾隆闻听,当即满面笑容地应承下来。但是转过脸来,他就降下严旨,严厉斥责太后身边的太监张保和陈福:&ldo;张保糊涂不知事务,陈福随侍圣祖多年,理合深知体统,几曾见宁寿宫太后当日令圣祖修盖多少庙宇?朕礼隆养尊,宫闱以内事务,一切仰承懿旨,岂有以顺从盖庙修寺为尽孝之理?&rdo;虽然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对他们不予严惩,但声明下不为例:&ldo;嗣后如遇此等事务,陈福等不行奏止,轻意举动,多生事端,朕断不轻恕。&rdo;(《清高宗实录》)

这道严旨,表面上是颁给太监的,实际上是说给太后的。聪明的老太太从此长了记性,再也不敢做任何有违祖宗法度的事了,乾隆朝的母子关系得以以&ldo;母慈子孝&rdo;的理想境界完美结局。

不是乾隆对母亲过于苛刻,而是少年老成的他深知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从第一个专权的太后吕雉到乾隆皇帝的祖奶奶孝庄皇后,历史上母后专权和外戚乱政之事几乎每代都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乾隆很清楚,太后也许本身并没有干政之心,但是如果开启了太后影响国政的先例,必然就会有很多人伺机而入。自己&ldo;隆养&rdo;太后,尊礼倍加,也很可能使得太后的亲戚们趾高气扬,胡作非为。一旦太后和外戚形成一定的政治势力,那时候再想处理,难度就大了。

贯穿乾隆政治生涯的第一条原则是大权独揽。他说:&ldo;盖权者,上之所操,不可太阿倒持。&rdo;

专制权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剥削天下的权力,其自私性决定了它终日处于被觊觎和窥伺之中。&ldo;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rdo;,所有有能力的人无不对这一权力垂涎不已。因此专制权力的性质天生是高压的、排他的、敌视一切异己力量的,它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上。如果统治者能牢牢掌握权柄,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保持权力链上严格的分享顺序,天下才能长治久安。一旦把不住印把子,最高权力被侵夺或者分裂,利益分享次序出现混乱,那么国家必然陷入无序,各种势力杀成一团。换句话,如果一块肥肉被头狼紧紧咬住,狼群通常是安静的,每条狼都会按地位高低依次进食。相反,如果头狼不够强壮,咬得不够紧,那么狼群必然会炸了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