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时间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在意军入侵一事上,奥斯曼政府与青年土耳其党人的立场截然不同。大维齐尔及其政府并不认为他们能守住利比亚,因此宁可放弃这片北非边疆,也不愿让奥斯曼军卷入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中。而持极端民族主义理念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却不能接受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拱手送人。

1911年10月初,恩维尔少校前往萨洛尼卡同联合与进步委员会的中央委员会谈话。在长达5小时的会议中,恩维尔说服了他的同事在利比亚组织开展对意游击战。他在一封写给童年好友及义兄‐德国海军武官汉斯&iddot;胡曼的信中,如此描述作战计划:&ldo;我方将在(利比亚)境内集结力量。阿拉伯骑手将在奥斯曼青年军官的领导下与我国子民一道,密切监视并不分昼夜骚扰意军。每个(意大利)士兵或小分队都将遭到袭击歼灭。若敌军过于强大,我方将撤到广阔大地的各个角落,继续抓住每个机会骚扰敌军。&rdo;[18]

征得联合与进步委员会允许后,恩维尔当即启程回到伊斯坦布尔,在那里秘密乘船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港。数十名爱国的年轻军官追随他来到埃及,利用这里作为游击队对抗意军的跳板‐其中有一位名为穆斯塔法&iddot;凯末尔的年轻少校副官,后来成为了&ldo;阿塔图尔克&rdo;(atat&uul;rk,土耳其语,意为&ldo;土耳其国父&rdo;),其余人则取道突尼斯进入利比亚。在官方记录中,这些年轻军官被政府以&ldo;违背奥斯曼政府意愿行动的冒险分子&rdo;之由除名(但实际上奥斯曼财政部仍然给这些在利比亚的军官发放月薪)。他们自称&ldo;费达依&rdo;(fedaî),即甘愿为他们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19]

10月末,恩维尔在进入埃及之后即刻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利比亚冲突之中。他披上阿拉伯长袍,骑着骆驼进入利比亚境内。艰苦卓绝的沙漠生活令他感慨万千,也使他非常佩服生活在这里的贝都因人。由于恩维尔不懂阿拉伯语,他只得通过翻译与贝都因人交流。后者对恩维尔表示了极大的尊敬。恩维尔的未婚妻是苏丹穆罕默德五世的侄女‐苏丹公主爱美妮&iddot;妮丝耶。虽然当时她年仅13岁(他们在1914年公主17岁时结婚),但恩维尔这种与皇室的联系极大地提升了他在利比亚的地位。他在信中写道:&ldo;在此我是苏丹的女婿,是哈里发的钦差,这层关系帮了我很大的忙。&rdo;[20]

恩维尔将运动控制在班加西东部区域内。意大利军队聚集在昔兰尼加的三个港口城市‐班加西、德尔纳和图卜鲁格。由于遭到利比亚部落的顽强抵抗,意军无法从沿海平原向利比亚内陆进一步挺进。恩维尔勘察了敌军位置后,将营地扎在俯瞰德尔纳的高地之上。德尔纳的1万名居民不情愿地供养着15万名意大利步兵,而后者正是恩维尔的主要作战目标。他召集差点被俘、士气低落的奥斯曼士兵,征募了部落民以及有影响力的赛努西兄弟会成员(sansi,一个神秘的宗教团体,其分会遍布利比亚城乡),还在埃恩曼苏尔(aynal-ansur)的营地接纳了其他的&ldo;费达依&rdo;志愿军官。通过他在利比亚的工作‐招募听命于奥斯曼军官的当地战士,让伊斯兰教徒对外国势力产生敌意,从而打倒欧洲敌人,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情报网络‐恩维尔为一个全新的特勤组织奠定了创立基础。它名为&ldo;特别组织&rdo;(te?kilât-iahsa),后来对奥斯曼的一战战事影响深远。

在恩维尔的努力下,许多利比亚的阿拉伯部落与奥斯曼志愿军团结在了一起。他们由衷地感激青年土耳其党人能投身于利比亚人民的战斗,并为捍卫部落自由不惜牺牲生命地与外国势力作斗争。虽然他们之间语言不通,但伊斯兰教的纽带将操土耳其语的青年土耳其党人与操阿拉伯语的利比亚部落成员紧密联结。恩维尔将利比亚的阿拉伯斗士形容成&ldo;视死亡如天赐的狂热穆斯林&rdo;。这种描述对强势的赛努西苏菲派信徒而言尤为恰当,他们之所以忠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正因为后者是伊斯兰的哈里发。作为不信教的青年土耳其党人,恩维尔并没有否认这种对伊斯兰教的虔诚,而是把宗教当作一股强大力量,能使穆斯林视奥斯曼苏丹为哈里发并团结在其周围打击帝国与穆斯林世界的敌人。恩维尔如此描述伊斯兰教的力量:&ldo;放眼看看伊斯兰世界中发生的这一切吧,伊斯兰教没有民族之分。&rdo;无论利比亚的那段时光还给了恩维尔怎样的启发,他都坚信奥斯曼帝国能够利用伊斯兰教的强大力量对抗国内外一切敌人。[21]

1911年10月至1912年11月间,青年土耳其党军官与阿拉伯部落对意军展开游击战,取得了显著胜利。虽然意军在数量和现代武器装备上都占优势,但他们无法冲出沿海平原的堡垒去占领利比亚的内陆地区。阿拉伯游击队力挫意军,使后者在一年内死亡3400人,另有4000人受伤。战争也耗损了意大利的财力。奥斯曼军每月仅需开销25万土耳其磅(1土耳其磅价值约09英镑或440美元)支持恩维尔围攻德尔纳的军事行动。有一段时间,青年土耳其党人在利比亚的斗争似乎胜利在望,意大利人就要被赶下海了。[22]

由于无法成功攻下利比亚,意军转移战斗阵地。他们知道,结束这场战争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奥斯曼政府签署正式和约,将利比亚的控制权让予意大利。为了迫使伊斯坦布尔主动请求讲和,意大利海军舰船向奥斯曼横越地中海东部的领土发起攻击。1912年3月,他们炮击了黎巴嫩的贝鲁特港;同年5月,意军士兵占领十二群岛(dodecanese,位于爱琴海,今部分属于希腊,罗德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7月,意大利海军派遣鱼雷快艇进入达达尼尔海峡。最后,意大利人打出了巴尔干这张牌。希腊、塞尔维亚、黑山和保加利亚结成联盟,共同对抗他们之前的奥斯曼宗主国。它们每一个都觊觎奥斯曼在巴尔干地区最后的领土‐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与色雷斯。意大利国王与黑山国王尼古拉一世有姻亲关系,他1912年10月8日成功煽动黑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其他巴尔干国家效仿黑山只是时间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