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时间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战争重新打响后,形势对奥斯曼帝国益发不利。1913年2月,战争双方在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终止了停火协议。随着诸多主要城市陷入围困,且迟迟不见补给和援军,奥斯曼军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欧洲的最后一片土地一点点地落入野心勃勃的巴尔干诸国之手。3月6日,希腊人占领了马其顿小镇加尼纳(jana,今希腊的约阿尼纳)。黑山攻陷了伊斯科得拉(i?kodra,今阿尔巴尼亚的斯库台)。然而最惨痛的打击,莫过于保加利亚军切断了埃迪尔内的粮食补给,致使守城的奥斯曼士兵最终于3月28日缴械投降。那一刻对整个奥斯曼帝国来说,都是一场深刻的国家危机。

埃迪尔内沦陷后,迈哈穆德&iddot;瑟弗科特帕夏立刻宣布停战。5月末,奥斯曼帝国和巴尔干诸国间的谈判在伦敦重新开启。1913年5月30日,双方在英国调解下签署了全面和平条约。在这份《伦敦和约》中,奥斯曼政府割让了6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丢失将近400万居民。自此,除以米德耶‐厄内兹线(idye-enezle)为界的一小片色雷斯东部土地作为伊斯坦布尔腹地仍得以保留外,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其他所有欧洲领土。就这样,意土战争以奥斯曼帝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失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色雷斯要比损失利比亚严重得多。5个世纪前,奥斯曼帝国从拜占庭手中夺得这些欧洲领土,自此它们便一直是帝国的经济和行政中心,是整个帝国最繁荣发达的省份。失去这些领土上缴的收入,加上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高昂军费,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受到了沉重打击。成千上万的难民需要安置,疾病亦在肮脏的军营中肆虐开来。除此之外,先前的两次战败已使奥斯曼帝国遭受了人力与财力的双重损耗,重整军队之所需对奥斯曼政府来说亦是笔骇人的开销。

或许奥斯曼帝国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公众士气的低落。败给欧洲相对年轻的国家意大利已是一个打击,而输给曾经隶属于帝国的小小巴尔干诸国,却是奥斯曼军队与民众都不能接受的。一位名叫约瑟夫&iddot;阿克丘拉(yufak&edil;ura)的青年土耳其党知识分子这样写道:&ldo;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希腊人‐五百年来的臣民,我们从来没放在眼里,如今却打垮了我们。这个现实,这个我们即使做梦也没有料到的既成事实,会让我们睁开双眼……如果我们还未完全死去的话。&rdo;在整个19世纪,对奥斯曼表示悲观的欧洲人给其贴上了&ldo;欧洲病夫&rdo;的标签。在输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即使是最乐观的青年土耳其党人也无法改变这位&ldo;病夫&rdo;的末日命运了。[26]

战败使伊斯坦布尔的政坛开始分化。1913年1月联合派针对卡米勒帕夏发起的那场政变之所以合理,是因为那是防止埃迪尔内陷落的不得已之举。现在既然埃迪尔内已经失守,自由派人士便决心与联合派清算旧账,将其逐出政界。联合派领导人之一,伊斯坦布尔军事总督杰马勒派遣特务监视任何他怀疑正在阴谋推翻(无党派)政府的人。尽管杰马勒竭尽全力,却仍然没能保护大维齐尔。6月11日,即在签署了割让埃迪尔内的《伦敦和约》后不久,迈哈穆德&iddot;瑟弗科特帕夏就在&ldo;高门&rdo;外遇刺身亡。

联合派将大维齐尔遇刺引发的骚乱转变成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优势。杰马勒开始肃清异党,自此自由派人士一蹶不振。数十人被逮捕,12名领导人经过走过场的庭审便在6月24日被处决。一批逃亡海外的反对派高官被缺席判处死刑,还有数十人遭到流放。消灭了自由派反对人士后,他们立刻掌握了大权。自1908年革命以来,青年土耳其党人一直选择不直接参政。最终,他们在1913年决定还是得自己来。

1913年6月,苏丹邀请联合派暨埃及皇室成员赛义德&iddot;哈利姆帕夏重组政府。几位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土耳其党人进入其内阁,首次成为国家领导人。恩维尔、塔拉特和杰马勒都被晋升为&ldo;帕夏&rdo;,成为文职官员与军队最高领导。塔拉特帕夏当选内政大臣;恩维尔帕夏成为军队中最具号召力的将军,并于1914年1月当选战争大臣;而杰马勒帕夏仍继续担任伊斯坦布尔总督。1913年后,他们三人将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执政三巨头,比苏丹抑或大维齐尔(奥斯曼帝国首相)更有权力。

1913年7月,由联合派领导的政府成功收复埃迪尔内。此后,联合与进步委员会便在帝国政界所向无敌。这实际上是拜保加利亚在巴尔干的对手所赐。在赢得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欧洲列强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使巴尔干列国之间原本就含糊不清的战利品分配更为混乱。奥地利和意大利尤其支持阿尔巴尼亚独立。他们的目的是让阿尔巴尼亚成为一个缓冲地带,遏制塞尔维亚,防止其发展为亚德里亚海滨的新兴强国。欧洲列强迫使塞尔维亚和黑山撤出它们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赢得的阿尔巴尼亚土地。塞尔维亚人对丧失阿尔巴尼亚的土地非常沮丧,遂把矛头转向了被保加利亚与希腊控制的马其顿领土。保加利亚认为自己在对抗土耳其军队的战役中贡献最大,因此拒绝把任何领土割让给塞尔维亚,并谢绝了俄国提出的斡旋。1913年6月29日至30日,保加利亚夜袭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在马其顿的据点,由此引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保加利亚发现现在所有的巴尔干邻居都与自己为敌:罗马尼亚、黑山、希腊和塞尔维亚结成了同盟。由于战线过长,保加利亚被迫从奥斯曼前线调回军队,以制止希腊和塞尔维亚取得进一步胜利。这正是恩维尔长久以来所期盼的机遇‐但他仍然遭到了赛义德&iddot;哈利姆帕夏政府的反对,他们生怕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会给奥斯曼帝国带来灭顶之灾。恩维尔写道:&ldo;如果那些当政者没有下令作战的胆量,我就自行动手。&rdo;最后,恩维尔终于接到了作战命令,他率领一支骑兵和步兵团越过了不久前划定的边界,向埃迪尔内进发。[2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