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但奥斯曼帝国当下面临的一大国内挑战,是如何动员其疲于战斗的子民去迎接这场帝国600年以来最危险的一次战争。由于利比亚和巴尔干战争的失败,为避免参军,适龄男子都纷纷逃离帝国。1913年,南北美洲接收的奥斯曼移民数量比前几年增长了70。据美国的领事馆人员称,前来的移民大多数都是为逃脱国内兵役的年轻男子。1914年上半年,随着即将开战的流言四起,奥斯曼帝国年轻的穆斯林、基督徒以及犹太人更是加快移民步伐,直到政府下达全国动员参军的命令,并禁止适龄男子离开帝国,移民势头才得到了遏制。[2]
8月1日,战争大臣恩维尔帕夏的动员电报贴满了帝国的各个角落。各级城镇官员将该通知张贴在公共广场与清真寺门前。负责张贴海报的人员大声疾呼:&ldo;参军啰!参军啰!符合条件的都去当兵啰!&rdo;所有年龄在21至45岁之间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都必须在5日内向最近的征兵办公室报到。地方官员应&ldo;敲锣打鼓,喜气洋洋&rdo;,鼓起民众参军的热情,不得&ldo;垂头丧气或无视动员命令&rdo;。[3]
然而,当政府首次宣布参军动员时,纵然乐队锣鼓喧天,官员强颜欢笑,都不能打消笼罩在阿拉伯村民心头对此次战争的不祥之感。黎巴嫩南部一个名叫纳巴泰的村庄里,一位什叶派穆斯林文职人员在1914年8月3日的日记中,记录下了当时公众的沮丧气氛:大伙都被(全国动员的)消息弄得心神不宁,焦躁不已。
他们一批批聚集在公共场所,彼此都感到困惑不解,仿佛末日审判就要来临。有的想逃‐但往哪里逃呢?有的想躲,但也无处可去。然后我们又听说德国与奥地利结成了一派,而战争的另一方是协约国。这更令我们害怕了,似乎警示着未来即将有一场腥风血雨袭来,无论是我们辛勤耕耘的良田抑或是干涸龟裂的荒地,都将被它吞噬殆尽。[4]
类似的反应在帝国其他地方也有记载。8月3日,阿勒颇的商店因参军动员全部歇业。一位居民如此描述当时的状态:&ldo;整座城市都弥漫着不安的气氛。&rdo;黑海港口城市特拉布宗的美国领事这样记载道:&ldo;全国动员的命令宛若晴天霹雳。&rdo;虽然逃避兵役会被处以死刑,但仍有许多年轻人宁可冒死躲藏也不愿参军,因为他们认为加入奥斯曼军是必死无疑。[5]
在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有一位公告传报员在每个街区大声宣布参军动员的指令。大家都叫他&ldo;看守老爹&rdo;(bek&edil;ibaba)。白天,看守老爹给左邻右舍送水,晚上他负责巡视街区。起火时他先拉响火警,战争来临时也是他最先为大家宣布动员决定。
艾尔凡&iddot;奥尔加记得当时他父亲响应看守老爹的场景。参军动员从1914年夏天便已开始,奥斯曼帝国正式参战后,动员进程便加快了,甚至一些超龄男子也被征入军队。当时,奥尔加与父亲顶着11月的寒流,目睹看守老爹在街角的路灯下,向聚集的人群&ldo;高声喊出了这个惊人的消息&rdo;:&ldo;生于1880年到1885年的男人必须在48小时内向征募中心报到,否则当即处决!&rdo;
奥尔加家族的一位成员喊道:&ldo;这什么意思啊,看守老爹?&rdo;
&ldo;打仗!战争!你不知道咱们国家跟人家开战了吗?&rdo;他吼道。[6]
首都的征募中心里挤满了前来报到的适龄男子,个个都一脸惶恐。忙碌焦躁的官员向平民愤怒地吼着指令,民众就像一群牲口,饥肠辘辘,走投无路,麻木不仁。被征的人要几天后才能正式入伍。一旦分配好部队,他们便要回家收拾行李与家人道别了。伊斯坦布尔的每片区域都有一支震耳欲聋的乐队,挨家挨户接走即将上战场的青年男子。新兵步出家门时,会有一位士兵将一面奥斯曼帝国国旗递给他,其他人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放声歌唱,喧闹声盖过了女人的啜泣。然而,这些离家的新兵个个面带忧伤。奥尔加回忆说:&ldo;当他们离家时,乐队演奏了一首异常凄惨的歌&rdo;,每个人都和着音乐开始唱:哦,战士们啊,我不得不像个孤独的陌生人一样出征。
我的叹息和泪水太多,连那山川都无法承受。[7]
就这样,奥斯曼帝国挨家挨户地召集人员扩充军队。截止1914年11月它正式参战时,军队规模已从原来的20万发展到50万人。战争过程中,共有约280万帝国国民在军中服役,约占帝国2300万总人口的12‐尽管同时服役的人数从未超过80万。[8]
然而,奥斯曼帝国的这组数字对协约国或其他同盟国而言,可谓相形见绌。1914年,奥地利征募了350万士兵,但仍在随后的战争中长期处于人员紧缺的状态。德国在一战中召集了约1320万士兵,占该国17岁到50岁男子总数的85。俄国军队数量达1400万至1550万;法国集结了840万人,其中50万人来自法属殖民地;英国动员了540万人加入陆军与皇家海军,占该国战前男性劳力的三分之一。这也难怪欧洲列强对奥斯曼军队的力量不屑一顾了。[9]
迅速扩充的军队给帝国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参军动员使帝国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农民、商人和工人都被迫丢下工作,曾经为政府创造收入的纳税人都成了领政府津贴的士兵。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及战争对海运造成的威胁已使港口完全停运。成千上万的士兵与战争物资的运输堵塞了公路及铁路干道,国内外贸易停摆,导致帝国上下食物与消费品均供给不足。通货膨胀接踵而至,各个城市都面临着断粮危险,紧张的市民开始私囤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