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建一个简易的自来水厂也很容易,只需加装一套净水装置即可。但是净水装置一般过水量有限,不能大批量净水。而且还要靠拢定期更换过滤材料的问题。因此,将省城目前的自来水厂恢复起来,才是一个长久之策。不过,这些工作要等到这里定居人口过万时才需要考虑。
李志刚将第二营地的选址和建设问题交给刘左去具体落实,建议他重点考虑那些地势比较开阔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地,实在不行就考虑将机场建设为第二营地。这些地方都各有利弊,具体决策权就交给刘左。选址确定后,就要立即进行内部建设,要恢复供水、供电,要对里面的生活设施进行完善,最起码要分割出来若干单独的居住房间,给居住者一定的相对私密空间。要有单独的餐厅,以满足成员每天的用餐问题。
还没等刘左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王强那边的卫星电话已经打了过来。他报告目前的道路推进工作已经完成大半,但暂时还没有和马野那边的工程人员汇合上。目前的问题是拓进的工程机械开始进入故障高发期,推进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原来以为三四天就可以与马野方面汇合,现在看来要拖后了。而且目前还有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就是至今没有接到马野方面的反馈信息,万玉江也没有再飞过来。
李志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万玉江不再飞来呢?上次他的延误是因为白山风景区又吸纳了部分幸存者,这次是为什么呢?还有林中校,也该和自己联系一下。现在自己这边有卫星电话,林中校来到后可以派给他一部,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电离层消失后造成的通讯困难。可是。这些人为什么都不和自己联系呢?
5_11第四卷挑战第九章大跃进
李志刚将自己的忧虑讲给宋雪峰等人,他们也有些同样的疑惑。薛建国是个乐天派,他认为林中校也好,万玉江也好,刚刚离开这里才一周多的时间,不会有什么变化的。现在通讯不太方便,等卫星电话发放到他们那里后,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李志刚想了想,薛建国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目前联盟已经初具规模,林中校和马野等人已经表态要加入联盟,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出现。眼下自己已经和蔡同荣建立起了热线联系,双方虽然隔着一条海峡,但合作的效率要比林中校和马野等人高一些。这两天又有大湖那边的两百多人加入部落,使自己这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仅省城这边,幸存者数量就已经可以与岛内相匹敌,如果就人口综合素质而言,更是高于岛内。马野那些人如果也迁移过来的话,人口数量也会超过岛内,省城也就真正成为不折不扣的联盟中心。
对于联盟的组织架构,李志刚在岛内时和蔡同荣简单商议过一次。蔡同荣提议两人都任副秘书长,而秘书长一职暂时空缺。当时李志刚考虑的也不是很全面,现在看来,很有必要再增选一名副秘书长,而目前比较合适的人选就是林京安中校。而为了安抚马野等人,同时也是为了让联盟的行政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很有必要设置一些联盟级的办事机构,使马野等人实现人尽其才。
李志刚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通过这些办事机构的设置,变相架空这些人,使这些人离开自己原来所在的小团体,重新组成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的小团体,免得这些人仍旧站在自己的山头上拥兵自重。联盟的形成很不容易,但毁掉她则非常简单。这些小团体只要出现连锁反应式的分裂,联盟就可以在一夜间恢复到李志刚等人在县城时的规模,甚至还可能不如那时繁荣。
如果顺利的话,联盟将形成一个三人团的格局,李志刚自己代表平民,蔡同荣代表岛内军方,林京安则代表大陆军方。岛内的平民则通过李丽、柳美等人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来做些工作,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军人政权的危害,从而与蔡同荣有所距离,认同大陆的平民政权体系。
在这个三人团的格局下面,则要形成联盟的中心办事机构和各大区的派出机构两大部分。中心办事机构是以目前的三个专门委员会为蓝本,适当增设一些机构。而将来大区的派出机构,则要进行全新的考虑,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体现集权性。
第二天一早,军事训练继续进行。宋雪峰等人搜集的大量警用物资也开始陆续下发,众人开始换装,领装备。郝华国说那些防弹背心是有使用寿命的,虽然搁置时间的变长,其防弹效果将逐渐衰减。也就是说,再过几年,如果没有恢复生产防弹背心的能力,单兵们只能借助于传统的铠甲进行防护了。
听郝华国这么一说,李志刚又为文明的衰退感到担忧起来。如今联盟这边有两千人左右,恢复些社会功能尚且困难,恢复工业生产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仅依靠这两千人,只能实现&ldo;轻工业织渔网、重工业钉马掌&rdo;的水平,如果想重现传统的工业链条,至少需要十万人。
可这十万人上哪里去找呢?
看来只有抓紧时间建设大区,尽早在周边地带多搜寻一些幸存者,这样才能使灾后的社会周转起来,几年后乃至几十年后文明倒退不至于过于严重。想到这里,李志刚忙下定决心,要尽早开展大区建设,不能再犹豫了。
说来也巧,当天傍晚,王强打来卫星电话,报告说已经和马野那边的道路拓进会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