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诺夫高兴地说:&ldo;这正是我要对你说的话。不过,这里也要有人留下来工作。让古斯达夫留下怎么样?&rdo;
&ldo;可以,他年龄比我大,社会阅历丰富,完全可以独挡一面。&rdo;杨奠坤夸奖了一番张逸仙。
&ldo;那么,后天我们就动身吧。&rdo;伊万诺夫说道。
&ldo;还是等一等,&rdo;杨奠坤说:&ldo;古斯达夫正在安东,我要等他回来再走。&rdo;
过了两天,张逸仙完成任务回到天津,已是傍晚。他一进家门,发现妻子张琴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红烧肉、燉酸菜、闷刀鱼、松花蛋……正当他发愣之际,杨奠坤拿着一瓶酒走了进来,&ldo;老张,回来了,咱们好好喝两口。&rdo;
&ldo;奠坤,&rdo;张逸仙疑惑地问,&ldo;这不年不节的,为什么这么破费……&rdo;
&ldo;老张,&rdo;杨奠坤示意他坐下,&ldo;这酒是非喝不可的,恐怕以后咱俩一起喝酒的机会不多了。&rdo;
见张逸仙一脸茫然不解的神情,杨奠坤又说:&ldo;第二情报组的指挥机关要跟随伊万诺夫同志撤到上海去,&rdo;他给张逸仙斟满一杯酒,&ldo;上级让你留在天津继续工作,从此咱哥俩可就天各一方了。&rdo;
两人端起酒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二人一时都有些伤感,屋内笼罩着一种沉闷的气氛,。
杨奠坤小张逸仙17岁,但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二人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1933年冬,杨奠坤开始由中共北满省委军委的岗位上转到国际情报组织中工作。当时工作条件艰苦,环境险恶,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衣着单薄,寒冷异常。恰逢张逸仙搞义勇军失败后也来哈尔滨潜伏。两人不期而遇,一见如故,关系日渐密切。张逸仙当时手头还宽裕,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他极大的帮助。张逸仙就像一位好大哥,照顾他,帮助他。此刻,杨奠坤回想往事,感慨万千。
张逸仙此刻心情也是难以平静。自从认识杨奠坤以后,他们一直在一起并肩战斗。在哈尔滨,他们顶风冒雪,走街串巷,散发传单,贴标语;在莫斯科,他们勤学苦练,共同钻研情报业务,一起成长为出色的国际情报战士;回到天津,他们又一起发展组织,共同开创了新的秘密战场。如今忽然就要分别了,真有些依依不舍。
第3节张逸仙:活跃的古斯达夫
张鼓峰下
1936年夏天,天津。
张逸仙独自挑起天津情报组的工作后,发现与上海总部的联系,只靠交通员是不行的。有些时效性很强的情报是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的。于是,他向上级打报告,要自制电台。
很快,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并汇来一大笔款子,作为自制电台的费用。
张逸仙之所以要自制电台,是因为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来,他有坚实的无线电知识;二来,自制电台所需的电讯器材零件是可以买到的。
当时日军尚未正式进驻天津租界,对电讯器材的管制还不太严格,除发射器材需持有工部局的许可证外,购买一般收报机零件不受限制。即使市面上没有,张逸仙还可以在英租界白俄人经营的电料行中买到。张逸仙认识一个叫汤姆的美国水兵,是个无线电爱好者,手中的小型工具非常全,并存有英文无线电书籍。张逸仙便把工具和书买过来利用。到这一年秋天,陆续把电机零件购齐,随即着手安装,最后总算把电台制成,虽然外形不成样子,但通讯效果却出乎意外的好。这样,天津和上海建立了无线电通讯。
张逸仙居住的知仁里这幢楼房,情报组租用了楼上的两大间一小间。自从杨奠坤搬走后,张逸仙便将小间改装成电台间。房东外号叫&ldo;田瘸子&rdo;,在楼下开了一个&ldo;英语补习班&rdo;,汤姆就是在这里教授英语时认识张逸仙的。
一天,汤姆来到张逸仙的住处,一见他便说道:&ldo;张,我要离开天津,回到夏威夷去。&rdo;
张逸仙出于职业的敏感,觉得有问题,于是问道:&ldo;你是海军陆战队的军士长,回到夏威夷去是不是要晋升你?&rdo;
汤姆摇了摇头:&ldo;我这个一级军士长即使干到50岁,也不能再晋升了。这次回去跟日本人有关,我们不想和他们发生冲突,所以才回国的。&rdo;
这正是张逸仙所想知道的,他拿出一瓶&ldo;白兰地&rdo;,给汤姆倒了一杯递过去。
&ldo;日本不是没攻占天津吗?你们慌什么?&rdo;
汤姆接过酒杯喝了一口。&ldo;日本人野心不小,他们决不会只满足占领满洲,迟早要向中国内地进军。华北的局势非常动荡,听我们的长官说,中日很快会开战,到时津浦线、北平机场、塘沽港、青岛码头都会是日军攻占的重点。所以不仅我们海军陆战队要撤,到时候侨民、领事馆人员都会撤走。&rdo;
张逸仙听了暗暗吃惊,如果汤姆说的是实情,看来中日真的要爆发大规模战争了。
张逸仙感到事态严重,马上开始收集华北日军的调动情报,真的看出了战争的迹象。1936年底,张逸仙将情报发往上海。到了1937年夏,果然&ldo;七七事变&rdo;爆发,日军开始全面进入中国。
9月30日,上海总部密电张逸仙:值此日军大举进攻之际,应组织所属成员开展空前绝后之大规模破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