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宪兵队的门,二话没说,先是一顿毒打。接着问抗日救国军的事。张逸仙心里清楚,只要不扯上与共产党的关系,怎么都好办,于是沉着冷静,坦然应对。敌人觉得从他身上得不到有用的东西,就把他丢在牢里。不久,裴志亭赶到哈尔滨,以500元满币和&ldo;春发祥&rdo;南货店为担保,把张逸仙保了出来。出狱时的张逸仙已是遍体鳞伤,在裴家大女儿家住了几天后,便回到呼兰裴家窝铺养伤。
转眼到了1944年,张逸仙的伤势已基本好转,他决定再回关内,寻找组织,可是由于他是被日伪特务机关抓过的人,很难得到&ldo;出国证&rdo;。为此,张逸仙来到汪家井,找杨省三商量。杨省三也是国际情报组的成员,曾被张逸仙派往大连从事秘密工作,后来张逸仙和组织失去联络,他和裴志亭一起撤回呼兰。
杨省三听了张逸仙的顾虑后,想了想说:&ldo;不如你再让关里的儿女来封电报,就说生活困难,急需你回家。当局也许会发你&lso;出国证&rso;。&rdo;
张逸仙摇了摇头,&ldo;就怕这招不好使。像我这样的人,日本人是不会轻易放我的。&rdo;
杨省三听了也感觉难办,沉吟了一会儿,忽然说:&ldo;也不是没办法,比如,找个有名望的地方绅士给你担保一下,或许可以行得通。&rdo;
张逸仙眼睛一亮。&ldo;好啊,那我就让裴家担保不就完了?&rdo;
杨省三摆摆手:&ldo;不行,裴志亭也有抗日嫌疑,绝对保不了你的。&rdo;
张逸仙有些泄气。&ldo;我在这人生地不熟,找谁担保?唉,看来我要困死在这里了。&rdo;
杨省三说:&ldo;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是东沈家小学校长,叫许承武,今年三十四岁,原籍是北京的,为人厚道,讲义气,有威望,可以找他帮忙。&rdo;
&ldo;那好呀,你马上联系许校长,我们见见面。&rdo;张逸仙又看到了一线希望。
正月十二,杨省三、张逸仙在呼兰县城黑瞎子胡同的新华菜馆请许承武校长吃饭。大家见面后,彼此客气了一番,坐下寒暄。张逸仙见这位许校长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先就有了好感。
杨省三小心试探着说:&ldo;许校长,我这位朋友有点麻烦,急需入关,可&lso;出国证&rso;得需要但保,您看可不可以给张先生……&rdo;
许承武听罢,缓缓地说:&ldo;可这位张先生我并不熟啊!&rdo;
张逸仙急忙开口道:&ldo;许校长,虽然我是外乡人,可一直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这个,省三可以作证。&rdo;
&ldo;良民?&rdo;许承武慢慢抿了一口酒,&ldo;良民怎么会被抓到宪兵队去?&rdo;
二人一听,立刻哑口无言,呆坐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许承武放下筷子,说道:&ldo;张先生的活动我有所耳闻,当过义勇军的军官,后来到关内与共产党联络,现今又从事秘密的反日后动,可是个十足的&lso;良民&rso;啊。&rdo;说完,他的嘴角竟露出一丝微笑。
张逸仙大惊,不由万分紧张,暗想也许这位颇有声望的校长就是日本特务。杨省三也没料到会是这样,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许承武见他们不说话,又笑了笑,说:&ldo;张先生不要紧张。可以告诉你,我不是日本特务,你的事我会帮你的。&rdo;
张逸仙狐疑地问:&ldo;许校长,你真的肯帮我?&rdo;
许承武点点头,&ldo;我愿意帮助你们。&rdo;
杨省三在一旁试探地问:&ldo;这件事好办么?&rdo;
许承武满有把握地说:&ldo;这件事应该不难,我跟县公署的一个职员很熟,找他帮忙一定行的。&rdo;
张逸仙感激的说:&ldo;许校长,麻烦你了。&rdo;接着拿出一百元满币,&ldo;小小意思,你拿去打点打点。&rdo;说完将钞票放到桌上。
许承武立刻将钞票塞回张逸仙的手里,&ldo;张先生,你这是干么?我跟省三是好朋友,所以才帮你的忙,怎么能收你的钱,赶快拿回去。&rdo;
张逸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心底里感谢这位正直、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小学校长。
2月初,许承武给张逸仙出具了&ldo;担保证明&rdo;,连同张逸仙家乡打来的电报一同报到县公署。很快张逸仙的&ldo;出国&rdo;申请就被批准了。当许承武将&ldo;出国证&rdo;亲手交给张逸仙时,张逸仙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
关于许承武笔者作了考证,他1910年生于北京密云,毕业于肇东师范,长期在呼兰东沈家小学当校长,表面上和日伪来往很近,其实暗中做了不少保护抗日骨干的活动。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由于一位苏军情报员在东沈家躲藏过,呼兰日军一个中队包围了东沈家村,并将几门迫击炮架在村口,要血洗该村。关键时刻,许承武用流利的日语和日军中队长交涉,最终令日军撤军。解放后,尽管许承武拥护共产党,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但始终未加重用,反而降至为小学教员,1978年病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许承武的妻弟罗明哲是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任哈尔滨第一任教育局长。侄女婿藏宗盛是四野的营长,解放后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省军区顾问。
在一个清冷的早晨,张逸仙悄悄离开了战斗了近二十年的热土,踏上了归乡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