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在接头地点仍未见到王济之。第三天汉布尔格临去前把电台在房子外面藏起来。她仍相信能见到王济之。来了,他向她走来。汉布尔格激动的心情使她几乎哭出声来。
然而,这个人不是王济之,而是个日本人。汉布尔格在上一次接头时就发现他在附近来回游荡。他也像她一样等待了15分钟。汉布尔格心想,现在可是死到临头了。万幸的是,那个日本人并未跟踪她。
汉布尔格一直在设法压抑对王济之的担心。然而,现实是冷酷无情的。6天的接头期限很快就过去了。即使他真的生了急病,也不大可能耽搁6天的时间。
汉布尔格只好向中央汇报王济之的失踪。不久她听说王被逮捕了,特务从他家里发现了炸药。大家都知道被捕即意味着死亡,而且还要遭受严刑拷打,只有他供出自己的同志,才能停止刑罚。王济之并未出卖任何人。如果他这样做了,某些同志,包括汉布尔格,都不可能平安活着。
根据笔者查阅的敌伪档案得知:王济之于1935年1月底在大连被捕,尽管日本警察机关对王济之等人严刑逼供,但始终也没得到什么重要情报。最后只能在档案中记载该组织负责人是个外国妇女,因巧妙失踪而未能捕获。
中央指示汉布尔格,立即中断与抗日组织的一切联系,离开奉天迁往北京,在那里重建他们的电台。组织会向奉天派遣新的同志,来接替他们的工作。
恩斯特把单个的零件,两只电子管和一台整流器,装进一个普通的收音机里,把发报机装进一台没有发动机的留声机里。汉布尔格带着她的全部财产,以便让收音机和留声机显得更自然一些。但在过境时,收音机仍然被中国边境的海关官员扣留下来。汉布尔格多方争辩仍是徒劳。后来回到北京后,她立刻补办了相关证明,把隐藏着发报机零件的收音机要了回来。
第四章命令,越过国境
第1节在莫斯科总部
1935年2月,苏联,莫斯科近郊梅季希区。
森林里落着厚厚的积雪,远处的梅季希小城显得一片宁静。
共产国际国际联络处处长约瑟夫&iddot;阿罗诺维奇&iddot;皮亚特尼茨基和他的第一副手阿尔布拉莫夫,还有共产国际柏林情报局中国情报员廖雯初三人踩着积雪嘎吱吱地从远处走来。
此时皮亚特尼茨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神情有些黯淡,样子疲惫。阿尔布拉莫夫和廖雯初也神情忧郁地跟在旁边。
皮亚特尼茨基停住脚步,凝视着远处的小城,缓缓说道:&ldo;那里有我的事业,那里有我的追求,我不愿意离开同志们……&rdo;
阿尔布拉莫夫不解地道:&ldo;皮亚特尼茨基同志,没人会强迫你离开工作岗位的,你还是我们的领导。&rdo;
廖雯初也说:&ldo;是啊,你是优秀的领导人,我们信任你。&rdo;
皮亚特尼茨基默默地说:&ldo;干我们这行工作确实很辛苦,以后你们就会知道了。&rdo;他转过话题,说:&ldo;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系统在中国的组织尽管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苏军总参情报部仍以各种方式向中国派遣大量的情报人员。我建议,今后我们可以和红军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别尔津多多合作,开创一个工作的新局面。&rdo;
廖雯初说:&ldo;鉴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建立&lso;满洲国&rso;,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的重点也应逐渐东移,将目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lso;满洲国&rso;。&rdo;
皮亚特尼茨基点点头:&ldo;我已经布置了这方面的工作,通过红军参谋本部第二局和红军参谋本部远东情报系统沟通。&rdo;
阿尔布拉莫夫说道:&ldo;别尔津同志已经多次来电话,要求和您谈谈远东方面的工作,您看是不是答复他一下?&rdo;
皮亚特尼茨基摇了摇头:&ldo;不用了,以后会有新同志和他谈的。&rdo;
廖雯初吃惊地问:&ldo;皮亚特尼茨基同志,你要调动工作么,什么时候?&rdo;
皮亚特尼茨基弯腰扬起一片雪雾,然后拍了拍手:&ldo;我早晚会离开这里的,希望你们能好好工作。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对共产主义的信念。&rdo;
说完,皮亚特尼茨基踩着积雪大步向前走去。
不久,共产国际国际联络处处长,约瑟夫&iddot;阿罗诺维奇&iddot;皮亚特尼茨基,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情报专家,在苏联那场举世罕见的大清洗中被秘密处决。这不能不说是共产国际情报工作的一大损失。
第2节苏子元:关内关外生死行
1935年夏,黑龙江。
夜,黑沉沉的,四周静悄悄。
黑龙江的江面波涛滚滚,在夜色中翻着黑色的浪花。突然,从苏联国境线一侧的航道上传来一阵&ldo;哗啦&rdo;&ldo;哗啦&rdo;的划水声,一艘橡皮艇无息无声地划了过来。橡皮艇很快划到岸边,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国人敏捷地跳到岸上。
&ldo;哧‐‐&rdo;他迅速将橡皮艇放气,埋藏在岸边的芦苇丛中。然后,借着夜色的掩护向远处走去。
走了几十米,眼前出现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沟。那人毫不犹豫地趟水下沟,一步步踩着沟底行走。水慢慢没过了他的头顶。他深吸一口气,游向对面,爬上了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