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培不善枪术,但见闻广博,乐楚明则是枪术的高手,他们和杰肯斯凯反复探讨,终于在前几日确定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拼刺术。这几日来的晚上,所有千总把总目长和兵目,以及军部的人,都进行了加练。
&ldo;同袍们,相信你们的刺刀。&rdo;楚剑功站在队列前面,大声做着训练动员,&ldo;在这个时代,子弹仍旧靠不住,刺刀才是取人性命最稳妥的方法,罗刹人有句话,子弹是笨蛋,刺刀才是好汉。当你们面对敌人,你们冲上去,用刺刀挑破他们的肚皮。……&rdo;
此时,队伍中传来嗡嗡嗡的声音。
楚剑功喝道:&ldo;有什么事,先喊报告,再大声说。&rdo;
前排一个大个子兵丁大喊:&ldo;报告!&rdo;
楚剑功示意他说话。
&ldo;楚主事,既是用冷兵器,我是用惯了大刀,便还是想用大刀。&rdo;
楚剑功一笑:&ldo;好的,你站出来,和张教头比试一下。&rdo;
张兴培取了一条矛杆,去了矛头,双手握住。那大汉单手持刀,摆了个架势,就虎扑上前。还没等他挥起刀来,张兴培的木杆就刺过来了。那大汉伸手来抓,张兴培却把枪收了回去,再刺,一下子点在他肋下。那大汉疼得丢下刀,用手按住肋骨,蹲了下去
&ldo;若是有刺刀,你已经死了。&rdo;
&ldo;那是因为张教头武艺好。我们听说,张教头最擅长的是斧头。若是他用斧头,只怕别人用长矛也占不了便宜。&rdo;有人不服气的说。
&ldo;不错,若是刀法好,也可以相抗。但这套刺枪术简单易学,没有武功底子的,只要认真,便学得会,不像刀法,一定要名家教授。而且以后发了步枪,你们只有两只手,难道还有第三只手来拿刀吗?&rdo;
楚剑功让那大汉归列。张兴培和乐楚明手执长矛,开始一对一的拼刺示范。这两人都是武艺精熟,刺杀的招数虽然简单,但干净有力,军中识货的人不少,不时响起彩声。
远远的,曾国藩和江忠源各搬了一把椅子,慢慢观看着。
曾国藩道:&ldo;我闻西法,火器为先,怎么他先教白刃呢。这样白刃一冲上去,不是叫人一阵枪就打死了吗?&rdo;
江忠源道:&ldo;不错,火枪,火药包都是西法中的利器。我等日后教练团练,当先授火器之法,以远攻为优。&rdo;
&ldo;我又听说西人阵法精熟,变幻无穷。我们招揽团练,是学不来的。万万不可与西人比拼阵势。日后对阵,当结寨而战。&rdo;
&ldo;涤生兄高见。我夜读《纪效新书》,发觉火器之妙,尽在&lso;结硬寨,打呆仗&rso;六个字。结寨而战,正好发扬火器之威。&rdo;
&ldo;我看这楚剑功,也是个半通不通之辈。&rdo;
他们在这边讲着,士兵们正在按着楚剑功的号子,进行着枪刺训练的第一步&ldo;持枪&rdo;。
&ldo;上刺刀!&rdo;
士兵们虚握空拳,在矛头上一抹,模拟上刺刀的动作。
&ldo;端枪!&rdo;
士兵们右手提起长矛,握住矛尾,拇指贴在右胯,左手稳住矛身,左脚前迈,上体微微前倾,中心落在左脚后跟。目光盯着虚拟的敌方。摆出这个姿势后,特别是全军2000余人同时摆出这个姿势后,人人真的感觉自己杀气腾腾,有持矛一击的冲动
&ldo;前进!&rdo;
持矛前进,左脚永远在前,中心永远落在左脚上,保持着随时可以出枪的姿势。
还有后退、逼近,跃退,持矛左右转等种种移动步法。士兵们听着口令,不断练习,最开始,不时有摔倒的,但十几日的练习下来,两千名士兵,排开方阵,按着楚剑功的哨子,进退自如,如同一人。整个朱雀军,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形成团队。
&ldo;相信刺刀,首先要相信同袍。&rdo;在持矛推进中,最重要的,就是坚信战友和自己同步推进,绝不会抛下自己一人。集体的步伐是一种鞭策,形成习惯之后,即使面对大炮,也能做到列队而进。
楚剑功要求这种精神,虽然他并不打算让朱雀军迎着大炮齐步走。
农历新年前夕,整个朱雀军以连为单位,进行了方阵之间的步伐对抗。两个连的士兵,手持矛杆,列方阵针锋而进,用矛杆互捅,哪一连先败落,便要受罚。
杰肯斯凯看着满场齐步推进的士兵,对楚剑功说:&ldo;恭喜你,你的军队,终于可以开始本世纪的战术训练了。&rdo;
&ldo;出枪时,两臂向敌要害,猛力推枪,同时以右脚掌的蹬力和腰力,使身体向前,同时左脚向前踢出一大步,在左脚着地时同时刺中敌人,右脚可自然向前滑动……&rdo;
张兴培大声的讲解,乐楚明作着示范。
&ldo;距离较远的时候,可以使用垫步刺,右脚迅速向左脚跟移动,脚掌着地的同时,左脚向前踢出一大步,迅速猛刺。&rdo;
看着张兴培的讲解和乐楚明的示范,人人都相信自己练好了可以一招毙敌。士气的根本,便是建立在自己战无不胜的信心之上。
&ldo;……防刺的要点,不是用矛身挡架,而是用矛尖,也就是刺刀拨开,这样可以快速反刺。具体的防刺术分为防左刺和防右刺,防下刺。&rdo;
&ldo;要注意防左侧和右侧的偷袭,防侧刺的要点在于……&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