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就没有睡好,吹了一夜冷风,被篝火的烟熏烤,今天早上到现在两点多钟,几乎一直在走路。疲惫、厌倦,加上临近敌人的紧张,折磨着这些英军士兵们。
楚剑功拿着千里镜观察了一会这些英军,他把千里镜交给陆达,说:&ldo;怎么样,七百人,靠二营能不能拿下来?&rdo;
&ldo;不好说,要是搁昨儿以前,俺肯定一口咬定,能拿下,可昨儿打了一仗,不算葛制台他们,十打一,折了二十多兄弟。这英国佬,厉害啊。&rdo;
&ldo;怕了?&rdo;
&ldo;没有,要是咱们朱雀军都打上两三年的仗,恐怕比他们还要难啃。&rdo;
&ldo;没错,老兵都是打出来的。今天,二打一,算个小考验吧。&rdo;
&ldo;钧座,俺想顺着战壕走一遭,看看部队。&rdo;
&ldo;行。在下面转完了,直接去二营指挥点,等我信号。&rdo;
&ldo;俺理会得。&rdo;
陆达顺着战壕向下走去。
整个朱雀军的布置是这样的,从清兵大营侧面的山坡上,向着溪流的流向,第一条壕沟里依次排列着第四连到第八连,从最前一人到最后一人,绵延八百米。后面一条平行壕沟里,则趴着第一连、第二连、第三连。整个朱雀军,就像一条长蛇,匍匐在这长溪岭上。
楚剑功以前没有战场经验,按他自己的谋划,英军看见清兵大营,定然全力攻击,等英军在清军大营前展开的时候,朱雀军从侧翼发动猛攻,最好能把英军的火炮打掉。
居高临下,突然袭击,以逸待劳,这几点,可以弥补朱雀军都是新兵的劣势了吧。
英军大队慢慢顺着溪流走上来了,英军十个步兵连,炮兵夹在中间,七百来人拉出了近千米的队列,松松垮垮。队形松散,要么是疲惫,要么是轻敌。好兆头。
最前面的a连发现了盘踞在溪流一侧的清军大营,科尔少校命令队伍停住,排出了两行的横队,山地,横队排得有些挤。然后派人向斯科尔斯上校汇报。
斯科尔斯上校带着传令兵跟了上来,拿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了清兵大营一番。
&ldo;他们很松懈,哨兵站在木墙上闲谈。&rdo;科尔少校说
&ldo;可是,我有些疑问。&rdo;
&ldo;怎么了?&rdo;
&ldo;既然他们这么松懈,为什么会把大营扎在这么险要的地方呢?直接找个村落扎营不是更好?&rdo;
&ldo;也许他们的长官是个有经验的人,但他改变不了自己的士兵。&rdo;
&ldo;少校,你还年轻,你要记住,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敌人。&rdo;
&ldo;是的上校。&rdo;
&ldo;好吧,少校,我命令你占领我们左侧的山岭,保护我们的侧翼。&rdo;
&ldo;是,上校。&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