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讲的都是滑膛枪,而当时有膛线的更为准确的来复枪其实已经在各国军队中出现。法军对来复枪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验,但到1807年拿破仑命令禁用来复枪,而其他国家都有小规模的轻步兵或猎兵装备来复枪。来复枪的高命中率使得散兵线的作战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其主要缺点是装填时间较长、容易阻塞。再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特殊的训练所需的时间,来复枪就明显不如滑膛枪适于装备大兵团了。所以,连较为接受来复枪的英军也仅有两个轻步兵团装备来复枪‐‐60和95步兵团。
无论滑膛枪还是来复枪,火石都是必不可少的。开采火石通常是在潮湿的天气里进行,干燥后,由熟练工人粉碎、整形。英国出产质地上乘的火石,不但自用而且提供给欧洲大陆上的盟友们。法国的香槟省和皮卡第地区也出产火石。萨克森是欧洲大陆上的另一火石产地。相比之下,普鲁士就缺乏火石资源,在没得到英国援助之前,只好使用效果较差的代用品。(不知具体是什么?)由于火石的重要性,士兵们基本上都有一块备用,每个营部还都保有相当数量的储备。战斗前,火石是必检的项目之一。奥斯特利茨会战的前夜,拿破仑亲自提醒近卫军:&ldo;换一块新火石,明天会有大用场的。&rdo;
另一项必检的项目是弹药。一个硬纸包里装有大概150格令(约为10克)黑火药和一颗铅弹,在兵工厂制成后,以每箱1000包出场,配给部队。连里的军官负责每天早晨检查士兵的弹药情况。
下图:弹药纸包及弹丸
此文由约瑟夫斯小林发表:
为什么作为炮兵军官出身的拿破仑在他掌权之后,法国的对外战争中炮兵单位一直没有进行过大的革新呢?
我印像中是普鲁士军队率先使用马车载小口径火炮伴随突击力量直接对步骑实施支援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尖刀部队高速对敌军进行突击的效率,而非在会战中安排大口径火炮打一场安排好的战役。法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仿效的呢?
在瓦尔密战役中,法军与普军实施炮战的细节可以介绍一下吗?虽然那场战役的规模与伤亡实际上并没有传说中的大。
看了这几个问题,我想对小林兄说一句:&ldo;知音啊!&rdo;。nicbbs真是个好地方,爱好者真多。
第一个问题应该有两方面:技术的革新和运用的革新。
技术上:拿破仑当年在奥松炮兵学校的的时候参与过一个&ldo;普通炮发射臼炮炮弹&rdo;的课题;当了统帅后,好像就没什么创新了。其实这也很自然,统帅应该关心如何更好利用现有的装备。在开发新武器上,军队将领更多地扮演&ldo;需求者&rdo;的角色,他们利用自己在战争中的经验提出&ldo;创新&rdo;的要求或者&ldo;改进&rdo;的意见。看一下二战时期的古德里安,就明白了。当时各国军队装备的野战跑(除此还有大口径攻城炮)可以完全满足战争的需要,创新不多也就是自然的了。英国开发的&ldo;火箭&rdo;算是一个创新,在滑铁卢还用过,以后会更详细的介绍。
使用上:我觉得拿破仑还是有几项创新的,刚出道时的土伦之战应该是那个时期炮兵运用的经典战例吧。后来在巴黎街头炮轰暴乱人群,更是让人们知道原来炮兵是可以这样用的。统率大兵团以后,炮兵在军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大口径的火炮增多,这都是拿破仑的军事思想的一部分。
骑乘炮兵的问题我的主帖以后会谈到,所以先放一放吧!
关于瓦尔密之战,我先要说它很好的支持了我第一个回答。对于一场所谓的&ldo;炮战&rdo;,当时法军5万人却只配备了40门火炮,相比后来的拿破仑是在是太少了。马伦哥之战,需要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约23700法军(不包括后来德尚的5300人)仍有23门火炮。
小林兄说的没错,瓦尔密之战的政治历史意义远大于其军事意义。瓦尔密之后第二天,法兰西共和国成立。这次胜利也就被宣传为&ldo;人民的军队打败了旧军队&rdo;。法军统率为克勒曼(kellerann,后来给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当后备的那个),52000人40门火炮。普军司令为布伦瑞克公爵。普军由集结地处发时共有13万人(一半普军,三分之一的奥军,还有其他小公国的军队),不过一路上为了掩护交通线留下不少守军,天气不好加上流行痢疾又减员了一部分。到两军相遇时也只有大概4万人(一说34000)36门火炮。9月20日清早,普军乘着薄雾攻占了一个法军前哨据守的小村庄,并在此展开;法军则在一个有风车的小山顶列阵,两军相距约一英里。中午,双方开始炮击。普军将火力集中在克勒曼所在的法军中部,此处克勒曼部署了一个旅的正规军意在支持另两个缺乏经验的志愿军旅。出乎意料的是,志愿军士气高昂,高呼:&ldo;祖国万岁,法兰西万岁&rdo;。下午1时,普军步兵组织了一次攻势,遭到了法军炮火的猛烈射击,只前进了200码就停了下来。普军的炮火也一度动摇了法军的凝聚力,但是克勒曼及时控制了局面。见无法突破法军防线,老迈的布伦瑞克公爵悻悻地说了句:wearenotgogtofighthere!便提前离开了战场。炮战持续到下午4时,一场大雨结束了这场有点滑稽的战斗。此役,法军伤亡300多人,普军伤亡180多人。但正像前面所讲的,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法国民众的士气,因此在战场的那个山丘上竖起了一尊克勒曼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