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闲话中国人内容简介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可见,茶也有交际的功能。所以,中国人不但喜欢请客吃饭,有时也要请客吃茶,比如&ldo;吃讲茶&rdo;和&ldo;吃早茶&rdo;就是。吃讲茶是旧社会江湖上用于摆平纠纷的一种手段,吃早茶则是如今商场上用来谈生意的办法之一。吃早茶不像摆酒宴那样排场,又不像只有清茶一杯那样寒酸。过于排场,谈不成事情;过于寒酸,又不好意思,只有吃早茶最为适宜。它既能让人静下心来认真谈判,又比坐在公司里唇枪舌剑讨价还价更有人情味,更便于套交情拉关系走后门,还能顺便解决一下早餐问题,岂非妙不可言?当然,无论搞阴谋,抑或谈生意,也确乎可以借此冲淡一点血腥或铜臭。

至于清朝官场,则又是一番风味。待客之茶,只作摆设,并不真喝。如果长官谈得不耐烦,要下逐客令,便会端起碗来,说声&ldo;请喝茶&rdo;。这时,你最好自己知趣,起身告辞。即便不告辞,长官身边的听差也会拉长声调大呼&ldo;送客&rdo;。这一绝招,不知是谁的发明,也真亏他想得出。可见,喝茶也好,饮酒也好,吸烟也好,吃饭也好,在中国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过本章已说得不少,读者诸君恐怕也要不耐烦了。那就还是&ldo;端茶送客&rdo;吧!

正文第二章服饰一文明与野蛮

人命关天

吃饭是头等大事,穿衣这事也不小。

有句老话,叫&ldo;人生在世,吃穿二字&rdo;。老话也不一定就对。人生在世,岂能就是&ldo;吃穿二字&rdo;?但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吃,不能不穿,倒也是事实。所以,饮食和服饰,就不但都很重要,而且还有瓜葛。

奇怪,穿衣戴帽和吃饭能有什么关系呢?偏偏就有。比如&ldo;服&rdo;,就有&ldo;吞食&rdo;的意思,如服药、服毒。只不过只有吃药(包括吃毒药)才是&ldo;服&rdo;,吃别的就不算,但好歹是&ldo;吃&rdo;。还有修饰,也并不简单地只是穿着打扮或体面好看,也和吃饭有关的。上古没有&ldo;修&rdo;字,只有&ldo;惰&rdo;,两字相通,惰就也就是修,而惰的本义则是&ldo;干肉&rdo;,或加香料制造而成的干肉。它的字形,是一个人拿着一把锤子面对一大块肉,表示&ldo;捶而施姜桂&rdo;的意思。不管什么肉,总要先洗干净以后才好晾晒,所以惰这个字又有洗涤的意思。如果把十条干肉捆在一起,就叫&ldo;束惰&rdo;或&ldo;束修&rdo;,是古代诸侯大夫相互馈赠的礼物,也是学生向老师致送的酬金。所以孔子说:&ldo;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rdo;

修(惰)是&ldo;制造干肉&rdo;,饰则是&ldo;擦拭饭碗&rdo;。&ldo;饰&rdo;这个字,本义是&ldo;拭&rdo;,也就是拂拭、清洁。从字形看,是一只手拿着一条餐巾,在拂拭食品或食器上的灰尘和污垢。《周礼?地官?封人》说:&ldo;凡祭祀,饰其牛牲&rdo;,这里的&ldo;饰&rdo;便是使其清洁之意,不是装饰打扮。所以修(洗涤)和饰(擦拭)也可以连起来,叫&ldo;修饰&rdo;。

修饰不是可有可无的,也马虎不得。古时,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名声,就叫&ldo;修名不立&rdo;;而一个大臣如果搞中国,犯了贪污罪,也不叫&ldo;不廉&rdo;,而叫&ldo;篮簋不饰&rdo;。篮(fu),长方形,是一种古代食器,青铜制,有盖有耳,用以盛黍稷稻粱。簋(gut)也是一种古代食器,青铜或陶制,圆口圆足,也用以盛黍稷稻粱。也就是说,簠是方饭碗,簋是圆饭碗。&ldo;不饰&rdo;则是&ldo;不常擦拭,没弄干净&rdo;。饭碗既然弄不干净,当然要&ldo;丢饭碗&rdo;啦!

又岂止是会丢饭碗,弄得不好,还会掉脑袋。春秋时,一个名叫诸师声子的人就差点因此而脑袋搬家。因为他在参加国君的宴会时,穿着袜子就登上了酒席,于是他的国君卫出公便勃然大怒,喝令&ldo;推出午门斩首&rdo;。尽管诸师声子再三解释,说自己不脱袜子,是因为脚上生疮,恐怕君王见了会呕吐,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落荒而逃,才幸免一死。

这也奇怪。不就是没脱袜子吗?也值得说翻脸就翻脸,甚至要问以死罪?原来,古人席地而坐,因此进门必须脱鞋。脱鞋之后,脱不脱袜,则要看身份。如果身份相当,可以不脱;如果是卑者见尊者,如臣下见君主,儿媳侍翁姑,就一定要光着脚,叫做&ldo;跣足&rdo;。跣足是表示敬意的方式。当年晋悼公盟会诸侯于鸡丘时,为了向执法如山的中军司马魏绛表示敬意,就曾&ldo;跣而出&rdo;。君对臣示敬尚且要&ldo;跣足&rdo;,诸师声子&ldo;袜而登席&rdo;,当然要被视为&ldo;大不敬&rdo;。能死里逃生,实属万幸。

袜子不脱不行,帽子乱戴也不行。另一个名叫子臧的人就当真为此掉了脑袋。这位子臧,大概也确实是个花花公子,竞喜欢一种名叫&ldo;聚鹬冠&rdo;的装饰。所谓&ldo;聚鹬冠&rdo;,大约就是用鹬羽做成的帽子。鹬(yu)羽色黄、褐、沙灰,密缀细碎斑纹。聚鹬而冠,可能比较好看,却是&ldo;非礼之服&rdo;,或者说是&ldo;奇装异服&rdo;。他老爸郑文公听说后,十分厌恶反感,居然买通强盗,把自己这个亲生儿子,诱拐谋杀在陈宋之间的某地。

这又奇怪。不就是一顶帽子吗?何至于谋杀亲生儿子呢?但在中国古代,帽子却是不好随便乱戴的。比如春秋时陈灵公戴着楚国的便帽(南冠)去会情妇,东周王朝的使臣单襄公便断定他要倒大霉,也该亡国。后来,陈灵公果然被情妇的儿子射死在马厩里,楚军也打进了陈国。所以我们现在还说:&ldo;不要乱扣帽子。&rdo;帽子戴错了,那是要出人命案的。

人命关天,当然不能含糊。穿衣戴帽,又岂能说是小事?

其实,中国人并没有厚此薄彼,只重饮食不重服饰。我们常说的&ldo;衣食住行&rdo;、&ldo;衣食父母&rdo;等等,&ldo;衣&rdo;不是就排在&ldo;食&rdo;的前面吗?衣不蔽体,不是和&ldo;食不果腹&rdo;同样悲惨吗?所以,就像吃饭是政治问题一样,穿衣也会和政治发生关系。就拿前面提到的那位身为&ldo;内阁总理&rdo;的&ldo;天官冢宰&rdo;来说,他就不但领导着一大帮厨子,也领导着一大帮裁fèng。在他的下属官员和职员中,也有不少人在编制上,是归属于&ldo;服饰部&rdo;的1。人数虽然没有&ldo;膳食科&rdo;多,却也相当可观。

文明与野蛮

事实上,正如治国之道常常被看作是烹调术,它也常常被看作是纺织业。中国古代的所谓&ldo;圣王&rdo;,都被描述成&ldo;经天纬地&rdo;的大人物。经,是织布机或纺织品的纵线,纬则是横线。经天纬地,就是像纺纱织布一样有条有理地治理天下。

其实,所谓&ldo;治理&rdo;,原本也是纺织业上的术语,即把一团乱麻或乱丝,&ldo;理&rdo;出一个头绪来。治理的&ldo;治&rdo;,本来是&ldo;乱&rdo;(乱),而&ldo;乱&rdo;这个字,本义又是&ldo;治&rdo;。它的字型,上面有&ldo;爪&rdo;,下面有&ldo;又&rdo;,中间是丝。丝容易&ldo;乱&rdo;,所以必须用一只手在上面抓着,又一只手在下面托着,才有可能&ldo;理顺&rdo;。理顺就是&ldo;治&rdo;,不理顺或理不顺就是&ldo;乱&rdo;。天下大乱以后便是天下大治,天下大治以后又天下大乱,真是&ldo;剪不断,理还乱&rdo;,所以要有&ldo;经天纬地&rdo;的大人物来收拾局面。后来,大家也觉得治和乱都用一个字,难免混淆不清,于是才用治水之&ldo;治&rdo;,代替了理丝之&ldo;乱&rdo;(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