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冯珊卧底记者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1998年10月25日,我还采访过广空一级飞行员金江柱驾驶着歼击机正在高空中进行试飞训练时,在机座舱盖突然发生爆破,接着发动机出现停车,机身急剧下落的紧急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终于从14万米高空驾机安全着陆的英勇事迹。

23日上午,广空歼击航空兵某团正紧张地进行着高空试飞课目训练。上午9时01分,该部一级飞行员金江柱驾驶着歼击机呼啸着直插苍穹。9时11分,当飞机升到14万米高宽时,细心的金洪柱警觉地听到&ldo;嘭&rdo;的一声爆响,紧接着,机舱外摄氏零下60多度的高压气流直往座舱灌入,强大的气流把他按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他一直往前推动的油门也被往后关闭了。此时,金洪柱才意识到飞机座舱盖爆破后飞掉了!寒冷的高压气流使他双眼无法睁开,耳机里的声音均无法听到,这令他无法再操纵飞机。失控的飞机犹如脱缰的烈马,猛地改变了飞行状态。机身急剧抖动并下落。身体紧紧贴在座椅上的金洪柱明白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此时只要他轻轻按动跳伞机关,就马上可以逃离死神的威胁。但是,他只想到:舍命也要挽救飞机!

9时12分,金洪柱急中生智,他拼命弯下身子,双手紧抓住座椅扶手,迅速将脑袋拱到前舱挡风玻璃下。待他睁开眼仔细观察座舱仪表时,发现发动机温度为零,飞机已在14万米高空中双发停车!在此紧要关头,金洪柱双手紧紧地握住操纵杆,拼命地控制着飞机,努力尝试重新开车。当飞机掉到8000米高空时,金洪柱突然打开了空中点火电门,飞机发出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空中开车一次成功!9时14分,在空中惊险搏斗3分钟的勇士金洪柱终于驾驶着受伤的战鹰安全着陆了。

1998年10月24日上午,广州军区空军有关领导前往广空医院亲切慰问了从14万米高空驾驶座舱盖突然爆破的战机安全着陆的勇士金洪柱。同时,北京空军有关领导也特意致电表示祝贺和慰问。闻讯后,我赶到广空医院对正在接受检查的金洪柱进行了采访,仔细地了解了他在万米高空中到底是如何获救,并安然无恙驾机着陆的原因。

金洪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是代偿服救了他的命。据他介绍,飞行员飞行前都要穿特制的代偿服。代偿服是在飞行员飞入高空时,为了防止飞机座舱密封性能不好,起到保护身体作用。因为在高空压力下,人体血液容易出现气泡。代偿服里面装有暖管,暖管连接在飞机一个装置上。当座舱盖出现意外事故(比如爆破飞掉后),代偿服就会自动供给氧气,一定程度后,就会自动关闭。当高空气压侵入座舱时,代偿服会及时收压,把人体挤压住,起到保护作用。金洪柱安全着陆后,立即被送往空军广州医院作全面检查,令在场医生惊讶的是,金洪柱身体毫无损伤。

我写了一篇《金洪柱谈毛发无损原因‐‐是代偿服救了我》的独家新闻,将两篇稿子放在一起,以两个不同的标题同时发表在第二天的《南方都市报》上。事后,好多读者纷纷致电我说,这事广州的几家报纸都刊载了,惟有都市报的与众不同,面面俱到。

我长期关注部队的各种建设及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正因为如此,我的奉献我得到了回报。1997年12月至1998年4月间,我因独家以连续近20篇的跟踪报道,披露了广州市天河区银河村治安员因吃霸王饭而打伤无辜市民黎世冬等人的恶行后,曾多次遭受威胁、恐吓和追杀,有人公然叫嚣要以&ldo;三十万元&rdo;买我的人头,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驻穗部队的官兵们得到知我的正义之举受到黑恶分子的威胁和报复时,广东省军区政治部的汤晓荣军少校、广州海军基地的吴志刚干事、广空医院宣传处的聂长江干事及驻港部队的刘干事,还有广东司法学校的法学莫德升教授等,都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意见,强烈谴责了对方的恶行,对我的正义之举进行了大力的声援和支持。更令我感动的是,广州军区某部经常关注我这位记者战友的官兵们,获知我的处境后,联名向《南方都市报》主编关健发来了一份传真,内称:因为这篇报道,我们喜欢上了《南方都市报》。因为石野先生的勇敢,我们爱上了都市报。石野先生这样有正义的记者,如果有社会败类胆敢侵害他,我们一群官兵,将全力以赴保护他。向石野先生致以崇高的军礼!

看到这则来自军营的声援,我不由心潮起伏,激动万分!当天下午,广东省武警部队两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战士,用他们极为微薄的津贴费,为我购买了一大箱水果,特意送到报社来,对我表示慰问与敬意。正是这些来驻穗部队战友们的大力支持,令我更加勇气陡增,信心百倍。最后,在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天河警方抓获归案,打人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然,也正因为有了我的这些亲如兄弟的战友们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广州的执法部门和严明执法,那些叫嚣买我&ldo;人头&rdo;的黑恶分子,终究没有取走我的人头,也使我继而在南方和北方前后做了十年的政法记者,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为更多有冤屈的受害人,为更多的弱势群体伸张正义。

第四章卧底揭开华才职校骗局第26节36名学员报社投诉(1)

严格上讲,我是在进入了《南方都市报》后,才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的。在都市报做记者期间,我做得最出色的新闻就是策划和采写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社会反响的社会新闻;我做得最出名的,就是经常和同事一起深入羊城各有关场所卧底暗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危险,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黑幕。

所谓社会新闻是指&ldo;关于个人品行,以及同个人日常生活更为接近的社会活动、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的新闻。&rdo;(据《宣传论学大辞典》),社会新闻一般都用显性采访。社会新闻在任何一家报纸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相对于都市报和晚报而言,尤其显得重要。

追求事实的真相,是记者义无反顾的责任。显性采访固然是绝大多数新闻记者最多采用的采访方法,但隐性采访近年来更成为广大媒体记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显性采访,顾名思义,就是公开的、不加任何掩饰的面对面的采访;所谓隐性采访是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不配合、不支持、阻拦等情况下,记者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无奈办法。这也是以勇于探索、追求真实为天职的新闻记者另辟蹊径,为将采访进行到底而开辟的&ldo;第二战场&rdo;‐‐隐藏记者身份,乔装改扮,以亲临新闻现场进行切身体验,从而及时揭开事实真相。从新闻采访学的角度说,隐性采访又被称为隐性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记者身份、不告之自己的采访目的,通过模拟某种社会角色或化妆成特殊身份接近采访源,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非常采访手段,故也被称为&ldo;暗访&rdo;、&ldo;卧底&rdo;、&ldo;私访&rdo;&ldo;偷拍&rdo;、&ldo;偷录&rdo;等。此种方式,相对广播电视媒体而言,是&ldo;偷拍&rdo;和&ldo;偷录&rdo;。因为广播电视媒体一般都带有偷拍机或微型录音机,能及时从现场获取&ldo;人赃俱获&rdo;和&ldo;铁证如山&rdo;的证据,不但大增强新闻的可信度,而且能使被批评对象哑口无言,低头就范;但对纸媒体的记者而言,此种采访方式也叫&ldo;卧底&rdo;或&ldo;暗访&rdo;,习惯上统称为&ldo;卧底暗访&rdo;,此种采访行动无疑带有极大的风险性。相对而言,纸媒体记者比广播电视的记者风险性更大,因为他们无法随身携带偷拍机,更不可能公开地拿出相机开拍,只能用眼睛和思维记录,以亲身经历写稿子。正因为纸媒体记者缺少铁证,一些被批评对象常常是狗急跳墙,死不认账,有的还来个猪八戒翻墙头,倒打一耙,对记者进行诬蔑,有的还公然大摇大摆地走上公堂&ldo;讨公道&rdo;。基于此,像央视的&ldo;焦点访谈&rdo;、&ldo;新闻调查&rdo;、&ldo;新闻30分钟&rdo;等名牌栏目,尽管经常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丑陋现象,曝光了一些地方官员的违法违纪行径,但他们很少被那些批评对象告上法庭,而纸媒体记者由于采访条件的限制,常常是有理有据也会被人推上被告席。出现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怪现象,除了批评对象的狂妄外,还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新闻监督法》,没有合适的法律条文来保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

是的,对于情况复杂、事件重大、阻力重重、采访时间较长的暗访,不仅是要求记者以不同身份像路人一样一晃而过,更多的时候是要求记者花很长的时间,隐瞒真实身份,乔装改扮成各成角色,冒着挨打受骂、被关黑屋、生命威胁等各式各样的危险深入虎穴,与狼共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ldo;卧底暗访&rdo;。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ldo;卧底&rdo;一词的解释很简单:埋伏下来做内应。我们平时也是从影视书本及报纸杂志中获知,从事卧底的人,大多是英勇无比、胆量超人、身怀绝技的特工、间谍、侦察员等具有特殊性身份的人物。他们不仅经受过长时间的艰苦卓绝的特别训练和培训,而且还有强大的政府机构作后盾。而记者的卧底尽管与他们意义相近、目的一致,但其使用方法却又大有区别,而且所担负的危险更大。这种方式完全是新闻记者为了人间的真理,为了大众的正义而冒险为之的一种采访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卧底的称呼,不仅是警察为了更好地打击违法犯罪,潜入犯罪团伙老窝,或犯罪现场进行侦察,而更多地用于新闻界了。新闻界的卧底暗访最先始于西方。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世界报》著名女记者勒丽≈8226;蓓蕾获知某疯人院虐待精神病人,侵犯人身权利,但由于当局控制极严,外人无法搞清真相。在普利策的支持下,她一改以往的采访方式,装疯混入里面生活了几个月,终于了解到全部内幕,并设法逃出,将其中的黑幕公之于众,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政府和院方不得不进行整顿,改善患者的待遇。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ldo;装疯采访&rdo;。美国白人记者约翰≈8226;格里芬为揭开种族歧视,用照射紫外线和化装等方法使自己的皮肤变得如同黑人一样,然后深入社会生活,观察和体验美国黑人备受种族歧视的屈辱生活,并据此写出了反映黑人生活的畅销书‐‐《像我一样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