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callofthewild),虽然事实上,我是一个文明人。
但自己心爱的小情人小情妇全裸在你眼前、在你身体下面或上面,你又真又幻,交互行
之,阴茎为体,阳谋为用,这才是真正理解真幻的智者高人。真幻问题是困扰人类的一个老
问题,正因为它困扰人,所以人总是说它不清楚。古人谈真者偏重本原本性,《老子》说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庄子》说“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都在本原本
性上立论。古人谈幻者偏重假相与变化,《列子》说:“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
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梁简文帝《七召》说:“清歌雅舞,暂同
于梦寐;广厦高堂,俄成于幻化。”都在假相与变化上立论,都不够深入。
对真幻问题较深入的看法,是佛家的。佛家讲究“真如,,之说,认为宇宙全体,即是
一心,不生不灭,故名为真;真心无异无相,故名为如。《成唯识论》说:“勿谓虚幻,故
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真如”之说以外,又有“真空”、“真心”、“真
色”、“真言”、“真我”、“真相”诸说,把抽象名词排列组合,令人眼花缭乱。其实,
若求真诠,只是一句话,那便是:看不见的都是真、看得见的都是妄。所以,佛是真、人是
妄;真现量是真、真美人是妄;极乐世界是真、大好人生是妄。佛家的真幻问题,偏重在这
一真妄上面,其理论虽比较深入,但是真幻之间的正解,又岂一个妄字了得!
由此看来,真幻间题,从古人身上、从佛家门里,我们得到的,只是偏离了的答案。其
实,幻之为物,既非与真相对,也非假妄。真幻本是一体两面,在欢乐当时,缺一不可;但
时过境迁以后,也可别有奇说。公元一世纪时,就有一种,“幻影说”(docetis),认为
基督系幻影,并无肉身,不过以人间形体出现,仅属幻相,其说与观音菩萨并无肉身之说略
同。我觉得在真幻上,迹近于此。在欢乐当时,情人既真且幻,但时过境迁,红颜易老;千
百年后,肉身无存。那种境界又怎么解释呢?我认为,一种“若亡而实在,,的说法倒可让
有情人深省:《墨子》(经下)说“景不徙”;《列子》(仲尼篇)说“景不移”,意思
是,影子是不移走的。《庄子》(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意思是说,飞鸟的
影子是不动的。照传统的解释,鸟飞的时候,影子也跟着动,影子发生,由于鸟遮住光,乌
飞过去,光又不被遮住了,影随之没有了;鸟朝前飞、新的影子产生于前,旧的影子消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