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元化先生……&rdo;
张涵慢慢的,一字一句很是小心,边说边斟酌用词。在他的记忆里,对华佗的品格有所争议,不过,华佗拒绝公府征辟,是毫无疑问的。张涵并不以为,刺史的怔召,会比三公的更有吸引力。
&ldo;不必客气,伯润,有话请直说。&rdo;
华佗名气极大,世称神医,一个刺史还真没放在眼里。若不是张涵的礼物引起了他的兴趣,华佗并没有心思会见他。
&ldo;元化先生,这是一套与此刀针同时得到的医书,希望能对先生有所裨益……&rdo;
华佗闻此,脸色立时缓和了许多,他不加掩饰地表露出了兴趣,张涵觉得,更有把握了,他哈哈笑道:
&ldo;元化先生,早听说您全副心思都用在了医术上,今日一见果然如此!&rdo;
华佗此刻也觉失礼,微微躬身,脸上的表情也生动起来,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歉意。
&ldo;伯润,真是失礼了,就像我妻子总说的那样,我更习惯与病人打交道,有不当之处,还请伯润见谅。&rdo;
&ldo;元化先生,不必如此。若不能专心致志于医,想来元化先生也不能有今天的成就。我也曾读过一些医书,有些疑难,欲向先生请教……&rdo;
华佗不以为然,但收了礼物,总不好直接拒绝,就耐着性子答应了。然而,随着张涵的问题,华佗很快就聚精会神起来,张涵知道华佗擅长外科,就与他讨论一些术后感染等问题,每每有新见解,却又语焉不详。华佗心痒难耐,忍不住问道:
&ldo;不知伯润是从哪本医书看到的?可是这本医书?&rdo;
华佗用手轻抚着《闍罗迦集》,颇有马上翻看的意思,张涵暗自奸笑。
&ldo;不是,此书虽有独创之处,比之却差远了,如云泥之分……&rdo;
这话开始说,华佗必不放在心上,此时此刻却是信了,顿时大失所望,张涵却不再谈论医术,转而说起了此来的目的。
&ldo;元化先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力有时穷尽。大汉国患病的人多了,先生医术再高超,所救治的人员依然是九牛一毛而已。张涵有意在青州设立一园,广泛聘请名医,收集医书,彼此取长补短,并专门传授医术,培养训练大夫,以救济世人。张涵希望能请先生屈就祭酒从事,以主持此事。
这自然是委曲先生了,张涵可以在此承诺,园中事务全由先生做主,张涵只负责园中供给。
不知先生意下如何?&rdo;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八章回家[上]
明亮的启明星镶嵌在夜空里,悠远而宁静,天边露出了鱼肚白色的曙光,夜色渐渐褪去,东方泛起了一块胭脂红的斑点,刹那间便映红了一天的朝霞,红霞照在雪地上,散为金光,太阳刚从天边露出了影子,张园就苏醒了,早起的下人们轻手轻脚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王眸很早就醒来了,在褥子上静静地躺了一会儿,园子里的鸡鸣声,下人们的脚步声,侍女的轻声低语,远远近近的传来,清清楚楚。王眸知道自己是睡不着了,他已经走了一年又一个月零二十一天,整整四百零六天了,王眸没有一天不想他。日复一日,每天空落落的,懒洋洋的,什么都不想做,连看到若若都气不起来,就像失了魂似的,只有抱着儿子的时候才好一点儿。
日子再难挨,慢慢也就过去了,时日久了,王眸忙着庄子里、作坊里的事,还要带着两个孩子,若若怀孕了,许多事情都顾不得了。王眸这时候才体会到,张涵的一家人说法虽不是至理名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两个女人互相扶持着,关系悄悄有了好转。每日闲暇无事,两女坐在一起,下下五子棋、跳棋,或者找两个搭子,打打纸牌,孩子们母亲、妈妈的乱叫一番,日子逐渐也有了滋味。
今年年中,若若生了个女儿,张涵不在家,若若便起了个小名叫娃娃。因为这个,王眸没少笑话她。若若很不服气,说要是张涵在家,兴许名字起的还不如她。王眸这才知道,张涵还有这一方面。想想也是,大黑、小黑……都是什么名字。
娃娃刚出生的时候,吓了王眸一跳,&ldo;皱巴巴的,好丑!&rdo;若若气的够呛,&ldo;当初张宁还不是这个样子?!&rdo;王眸回想了好久,才记起来,似乎真有这么一回事。
想到这里,王眸不由得笑出声来。算了,睡不着了,王眸就起来了。他要回来了,收到了他的书信,王眸立刻带着儿子跑回到张园,准备第一时间看到他。今天,他就要回来了,她可是要好好打扮一番。
推开屋门,清晨冰冰的空气一涌而入,王眸情不自禁达了个冷战,她犹豫了下,又回屋加了件狐狸皮的披肩。纯白的皮毛据说船队购自极北之地,皮毛丰厚柔软,毛梢泛着蓝色的光泽,十分亮丽,一眼望去洁白胜雪,王眸照了照镜子,很满意那效果。
王眸再次出门的时候,右侧的屋门&ldo;吱呀&rdo;的一声开了。出来的是若若,她一点也不顾忌孩子还小,就拖儿带女地跑了回来。王眸心里暗自腹诽,转过头准备打声招呼‐‐到底也是一家人嘛!若若身穿一袭鹅黄色襦裙,把她一身峰峦跌宕的曲线完美地展现了出来,,服饰虽差了一层,但在若若的精心打扮下,整个人容光焕发,娇艳动人,丝毫不比王眸逊色。如果说王眸如鲜花绽放,光彩照人,若若就似熟透的水密桃,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