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张涵!我袁本初誓报此仇!&rdo;
后来,袁绍找了个机会看过《与曹操书》,也没能看出什么毛病。
再后来,张涵给刘岱的书信,也被打开了。张涵称,已辟刘岱之弟刘相为吏,家中老父幼弟毋须挂念云云。行文也类于《与曹操书》。刘岱自也切齿衔恨,诅咒连连。事到如今,张涵是刀俎,他们便是鱼肉。
想要报复,也要看将来有没有机会了。
不管怎么说,对曹操而言。这次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了。至于家人的安全什么的,那就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张涵命令全军严加戒备。高顺将河北地营垒修了又修,直修的固若金汤,可等到花也谢了。也没有等到袁军北下。
袁绍的粮草紧张,哪里能坐待张涵的答复。从六月初开始,袁军便,从开始陆续南下。六月中旬,袁绍已不再掩饰,自表为豫州牧,南下与袁术争地盘去了。
豫州地处中原,乃四战之地,实非建立基业的好去处。然而,事急马行田,袁绍此时也顾不得许多。先有个安身立命的基业,最为紧要。
只要待他缓过手来,是取南阳,还是取东南。甚至席卷荆襄,吞并兖州,也都可以再研究。
说起来。若是粮草稍微充足一点,袁绍恐怕就会径直取了兖州,再图谋冀州。冀州东靠渤海,西临太行山,北是燕山,三面都是险要之地,易守难攻。真不愧是天下一角,袁绍对它凯觎已久了。当然,这些只能是在私下想想了,真要有粮草,何必取兖州,他就直接去夺取冀州了。
袁绍借道陈留郡,分兵三路,径取颖川郡、陈国和梁国。曹操率着几千兵马,被分在东路,配合着高干进攻梁国,去取淮阳,袁绍想回老家,袁术却大为不满。南阳盆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是个好地方。南阳向北是司隶,大战经年下来,既没有油水,董卓也不好打;向南是荆州,也是富裕之地,可惜被刘表抢先下手了,刘表占了襄阳,也只有慢慢来;向西是巴蜀之地,可惜地势险要,短期内是不要想了;只有东北的豫州易得,袁术早早便把孙坚表为豫州刺史,岂肯让袁绍盘踞于此。于是乎,自是一场大战便拉开了帷幕。
袁绍兵多将广,战无不胜,很快便夺得了梁陈二国,并进军汝南和沛国。袁氏在汝南声名久著,袁绍地名胜可远强于袁术;曹操在沛国也是久负盛名,一路行军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袁绍竟掩有大半个豫州。但是,西路军在颖川却遇到了敌手‐‐孙坚正屯兵于此。袁军厮杀竟月,也未能取胜,反而被孙坚连败两次,斩首逾千。
不过,豫州本就富饶,人口众多,黄巾虽重创了豫洲,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来的底子还在。袁绍在此村踞有陈、梁、沛三国,并占领了大半汝南郡,袁氏和曹氏在豫州根深蒂固,形势与原来地窘境相比,已经大有改观了。而袁术也拥兵数万,又大肆征兵,也未可轻辱。看来,袁氏兄弟之间,还是要有一番龙争虎斗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ldo;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为了兴复汉室,我需要有人相助。
当初,周文王没有姜尚,汉高祖没有留侯,都不能成就大事。我希望能与你戮力同心,共安社稷,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教导于我?&rdo;
张涵说的非常客气,面前这个人也值得他低头求教。
田丰字符皓,钜鹿人氏,丰天姿英杰,权略多奇,博览多识,名重州党。田丰曾经在太尉府担任椽曹,后被太尉举为茂才,迁待御史,时逢党锢,便弃官归家了。
田丰端坐在那里,久久无言,他知道,自己这次是没的选择了。大汉国两次党锢沉重打击了士人地气节,慷慨激昂的士大夫们,都在两次党锢中死的差不多了。如今,在士人间最流行的思想,无不是以明哲保身为主。老实说,田丰不是很喜欢张涵张涵这人的所作所为,实与大汉国的士大夫有点格格不入。所以,张涵甘辞厚币,累次相邀,田丰也都婉言谢绝了。想不到,最后还是如此。
田丰主意一定,也不拒绝,手捻胡须,整理了下思绪:
&ldo;将军客气了,我才学浅薄,并不敢说什么教导。但是,愚者千虑,也有一得,我的一点愚见,希望能对将军有所裨益。
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安抚黎民百万,大破黄巾三十万,这都不是常人所能立下的功绩。如今,将军威凌宇内,名重天下,拥青冀二州之众,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若举军北向,则公孙可扫;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震胁戎秋,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雒阳,号令天下,诛讨未服……&rdo;
大汉国的地形有人将之归纳为一个棋盘。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冀州便是河北,张涵现在已经踞有一角(河北)一边(山东)。
田丰建议,接下来,便是要向并州(山西)发展,再夺取幽州。这叫占据一角,两翼齐飞‐‐光武帝刘秀便是如此夺取天下地‐‐再挟天子以令诸侯。
见田丰肯开口,张涵就知道有戏,心中高兴,但是,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呀?张涵微微点头,前几天好象听过,想起来了,跟沮授说的,是一个套路。就是马屁拍的不如沮授好。什么叫&ldo;弱冠登朝,播名海内&rdo;,难道是说他&ldo;万金刺史&rdo;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