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两天时间能过沮阳吗?&rdo;
&ldo;嘿嘿,那谁知道!想媳妇啦?&rdo;
王行商看出田满着急,不由开起了玩笑。
&ldo;是啊!王大哥不想媳妇吗?&rdo;
&ldo;嗯。&rdo;王行商手捻胡须,装模作样琢磨了片刻,才慢条斯理地说:&ldo;有什么好想地,像田兄弟这样的年纪才会想媳妇,你看我胡子一大把,都老夫老妻了,还有什么可想的……&rdo;
王行商知道,田满在急什么。说笑了几句,就劝说道:
&ldo;兄弟莫要着急,这能不能到沮阳,何时能到宁县,那要看老天爷的意思,着急也没有用……
再说。这苜蓿今年种不了,也不过是晚种一季,来年少收点而已。
怎么?有什么不对?&rdo;
见田满呲牙咧嘴,王行商心知不对。
&ldo;王大哥,做买卖,您是大拿,可庄稼地里的把式,那还得看我的……&rdo;田满苦着一张脸:&ldo;这苜蓿今年不收的话,我这耕牛是买,还是不买?
买了的话。这牛吃什么?
不买的话,明年春天。这牛肯定是要贵不少。而且,这地冬天不翻一下。来年收成也不好……&rdo;
&ldo;这倒也是!&rdo;
王行商挠了挠脸颊,这庄稼地里的事,他还真拿不出个好主意。
&ldo;好好的,这修的是哪门子路呀!&rdo;
田满忍不住一拍大腿。
高顺站在大营的望楼上,举起望远镜向远方眺望。从青州这等人烟稠密的地方,到了冀州已觉荒凉,时常百里无人烟,可到了幽州才知道。什么是荒凉。别说百里,就是千里无人烟。高顺也见识过了。就说这身后地宁县城,自从熹平六年一场大败,这里被劫掠一空,至今也没能恢复元气。除了每年秋季边市会热闹些日子,平日里,连的乡屯都不如。
&ldo;沮阳新建的八十座石灰窑已经建完,并正式投入生产,现在仅沮阳一地,每日就可以烧制一百二十万斤石灰,足以供应筑路所需。不过,烧制石灰需要大量的木材,伐木又需要大量人手,这也影响了施工进度……&rdo;
筑路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一进了中军大帐,高顺就问到了此事。结果,参军就说了这许多。新毕业的参军就是这点不好,问了他一个问题,他就能说个没完没了。对参军的啰嗦,高顺微觉不耐:
&ldo;这些事情就不要说了,我就问你一件事,在隆冬来临之前,能不能完成驰道的建筑?&rdo;
年轻的参军脸上一红,随即便反应过来:
&ldo;报告将军,只要再增加四千人手伐木,就可以完成!&rdo;
&ldo;好!那就去找四千人来……&rdo;
参军愣了愣,这四千人,可不是四个人,让他到哪里去找,偷偷看了一眼高顺。高顺正在看地图,只留给他一个背影。他可不敢让高顺久等,无奈地回了声:
&ldo;是的,将军!&rdo;
高顺不再说话了,具体安排,参军长自会处理。手指轻点在野狐岭上,高顺在这里轻轻划了道线,这就是长城了。作为坝上与坝下地分界线,野狐岭地势险要,是幽州的要冲。从这里修建一道长城,向南与燕山相连,向西与燕长城相连,就可以将宁县着个豁口挡住大半。当然,修长城地花费太大了,高顺受命在此建立一系列可以互相支援的堡垒,并通过土壕、坑洞等等来弥补其间地缝隙。
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高顺明白这事有多重要,鲜卑人也明白。七十多里的长城,是瞒不过人的。轲比能也是个有为之人,必不会坐视不理。
檀石槐死后,鲜卑人重新分裂,三部鲜卑各行其事。轲比能为人勇健,断事公平,不贪财物,被部族众人推举为东部鲜卑大人。东部鲜卑距离这里最近,每年来宁县互市的,除了乌桓,就多来自东部鲜卑了。
换句话说,高顺要在此建筑坚固的堡垒,一定要与东部鲜卑开战。
高顺的打算很简单,就是要准备好一切,等到春天天气转暖,便立刻开始修筑长城。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全在马上,渡过了寒冷而漫长的冬天,早春时节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到时候,哪怕轲比能来战,高顺也会多几分胜算。
计划是否能够成功的实施,关键就在于道路是否通畅,准备地物资是否充足了。自然,就由不得高顺不重视了。
第二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王行商和田满一行人就上路了。田满的运气不错,老天爷很给面子。接连两个上午都很顺利,没有遇到辎车。第三天晚上,田满终于抵达了沮阳,他也可以睡了安心觉了。
在梦里,田满梦到了一个满脸络腮胡子,半秃个脑袋,脖子后面还垂着根小辫的胡人,那个胡人傻纱的,比王行商说的还要傻许多,他用一石盐同胡人换了十头健壮的老牛,乐的他的嘴都合不上了……
正文第三卷第三十八章垦荒者(3)
田满夜里做了个美梦,用一石盐换了十头耕牛。从梦梦中笑醒过来,田满坐在车上还回味了许久。美梦自然不会成为现实,可这是个好兆头。
事情也的确如此,自从做了那个梦以后,田满的旅程便一帆风顺了。宽阔的驰道畅通无阻,不必起早贪晚,也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沮阳赶到了宁县。买牛也很顺利,青州盐和丝绸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