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文臧,你看,鲜卑人口不足百万,彼此之间,又有不少矛盾,分裂成了三大势力,相形之下,与我大汉的差距就更大了,就算是死一个鲜卑人,死两个汉人,我们也划得来……&rdo;
戏志才头摇的更厉害了:
&ldo;主公,战争不是加减法,不是这么算的,若真如是,当初的时候,大汉国何须准备一百年?&rdo;
戏志才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张涵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ldo;文臧,你说说,大汉国准备的,都是哪儿些方面?现在,我们还有什么条件不具备?&rdo;
这个东西,戏志才那是张口就来:
&ldo;大汉国准备了一百年,准备了充裕的钱粮,整合了整个国家的力量,训练出了数十万精锐之师,普及了铁兵器……&rdo;
戏志才数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他发现,还真没有什么条件,是现在不具备的。假如非要找出差别,可能就是没有统一大汉国而已。不过,这不是问题,以目前的形势看,大汉国的统一,就是个时间问题。
戏志才迷茫了,他想不明白,为何大汉国需要准备一百年,而张涵不用。微笑着的张涵立刻在他眼里神秘起来,他的身影高大无比,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此刻回想起来,似乎也都有了根据。
&ldo;文臧,魂归来兮~&rdo;
张涵笑的很是可恶‐‐不容易呀!把戏志才都忽悠糊涂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
&ldo;这事说破了一点也不希奇……&rdo;
张涵用农业作例子,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明白了。
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先进弄机具的使用,使亩产量提高了三倍,每人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提高了五倍。在理论上,将生产效率提高了十五倍。而牛马的普及,更使妇女能够替代男子,成为田间的主要劳力。这就把男子解放出来,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兵源。这就有了粮,至于其它种种,依此类推‐‐钱:张涵会炼金;纺织:效率提高数百倍;铁兵器:批量装备了钢兵器,再次领先于时代……
戏志才明白之后,看张涵的眼神更奇怪了。
&ldo;怎么?&rdo;
&ldo;看看你是否真是神仙?&rdo;‐‐戏志才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张涵也不着恼,摆了个姿势:&ldo;看出来没有?&rdo;
戏志才侧目而视。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张涵:
&ldo;没有!&rdo;
说笑了几句,戏志才忽然想起一事:
&ldo;主公,这事还早着呢!咱们以后再说。还是先说说,您准备如何对付上谷乌桓?&rdo;
&ldo;嗯,这个嘛,文臧,我是不会赶尽杀绝的,就要看难楼识不识相啦?&rdo;
理解!戏志才一点头。一味的强硬也不是办法,胡罗卜加大棒才是上策,这里面有个成本问题,乌桓骑兵也是天下精兵。如果能够收编了上谷乌桓,使之为前驱,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戏志才心里有个疑问‐‐张涵究竟期望难楼如何应对呢?
这样的问题,戏志才可不会开口询问。而他不问,张涵自也不会回答。想来,这也是个无解之谜了。
正文第三卷第五十一章我有一个梦想
那天,张涵吐露心声之后,戏志才激动了许久。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可是,事到临头,还真不能不让人热血沸腾。
张涵说的兴起,眼睛里闪闪发光,一股暖流淌遍他的全身,让他整个人都似要燃烧起来。伸手打开车窗,凛冽的北风立刻呼啸着扑进来,充满了车厢里。望不到头尾的大军沿着驰道一路向北,像蜿蜒的红色巨龙滚滚而去。整齐的脚步声汇聚在一起,有如雷鸣,这声音里凝聚着无比的力量,张涵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突如其来的激情淹没了他,张涵信心百倍,他所说的,必将成为现实,
戏志才打了个寒颤,北风冷却了他火热的头脑。张涵描绘的前景激动人心,假若真的成功了,张涵的名字会千秋万代流传下去,他自己的名字自然也会伴随着,一起永世传诵。不过,戏志才却没有张涵那么乐观。与此同时,张涵并没有留意到戏志才,依然在自己梦想的世界里纵横驰骋。
&ldo;……
古往今来,内忧外患导致了无数王朝的覆没。内忧姑且不论,外患嘛,无非是北狄西戎。每年花费在守边上的,在大汉国所有收入中,要占到七分之一的田租,及三分之一的赋税。一旦形势有变,发生了战争,支出更是难以数计,动辄便是百万万钱‐‐同期大汉国一年的赋税仅在八十万万钱上下。
一句话,外患极大地削弱了国家实力,每每要增加赋税才得以维持,而沉重的赋税往往又导致了国内的叛乱,进一步恶化了国家的财政,乃至于动摇国本。
……
我有一个梦想,彻底解决北狄西戎‐‐老老实实的,便将其分散到内地居住,时间稍长,我大汉便可将之同化;而不老实的,就打到他老实为止,实在不肯就范的,便无须留情,尽数消灭之。
我有一个梦想,天下大一统‐‐从北海(贝加尔湖)到日南(越南),从大海到葱岭,我要将之统一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此以后……&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