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想法过于功利了,诸葛亮不曾明言,在言语中多少也有一些流露。赵夏一听即明,罗刚多少能够体会些儿,而严方就只注意了&ldo;张涵的老师&rdo;。
&ldo;嗯,去向的问题嘛,我先数数……&rdo;
诸葛亮捏了会儿手指,伸手取了张纸,奋笔疾书起来:
&ldo;1)不其学乡;
2)牛山学乡(农学、工学、理工、矿业、建工和经济);
3)牛山医园;
4)信都刑律园;
5)临淄士官学校;
6)海曲海校(船舶设计及制造、航海);
7)青岛海员学校;
8)各种工科学校;
……&rdo;
&ldo;&lso;各种工科学校&rso;可以去掉了,要去上工科学校,不用来上中级学堂。再说。有了牛山学乡,没人会去……&rdo;
没有人有异议,诸葛亮在其上划了一道。同理,他也划去了专门培养水手的青岛海员学校。
&ldo;牛山医园至少需要学习七八年以上,应该没有人感兴趣……&rdo;
诸葛亮又划掉了医园和海曲海校。
&ldo;好了!现在,我们只剩下不其学乡、牛山学乡、信都刑律园和临淄士官学校……&rdo;
这四所学舍都是公立,其中农学院和士官学校待遇最佳,入学即有补贴,稍微节俭,便足够日常花销了。而其余的,就需要在入学试中表现优良,方可获得奖学金了。|奇+_+书_网|这个,不是很重要,四人中,只有严方家境平平,须加以考虑。
赵夏扫了一眼,他的去处家里早就定下了,肯定要去不其学乡,他就帮着严方分析:
&ldo;去信都刑律园,前途是最有把握的,毕业后,百分之百进入决辞司,晋升速度也一定快……&rdo;
眼下,决辞司最却人手。张涵要求决辞司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汉律,明了律法。就青冀等地,尚有相当大的缺口。考虑到张涵将来的地盘进一步扩大,决辞司人手的缺乏在近期内,不会缓解。据此可以判定,信都刑律园的毕业生势必供不应求,且晋升极快。不过,学刑律在初期晋升快,最后的成就却要受到限制。
刑律园成天与罪犯打交道,严方不是很感兴趣,赵夏就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