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名将之死白卷 > 第127章(第1页)

第127章(第1页)

在此之前,徐羡之等人已经先行废掉刘裕次子、庐陵王刘义真。因为刘义真年长,有继承优先权。最终他和刘义符都被杀掉。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释慧琳都是刘义真的座上客,号为&ldo;三友&rdo;。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畅谈文学。酒酣耳热之际,刘义真就说大话,声称自己一旦得意,便让谢灵运、颜延之为相,慧琳做西豫州刺史。如今大树已倒,大家自然都不会有好果子吃:谢灵运被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颜延之出任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

颜延之赴任途中,在寻阳盘桓多日,跟陶渊明对饮,临走时又给他留下了两万钱。这些钱陶渊明分文未取。全部送到酒家,预存为酒资。如此名士风范,千百年传为美谈,但无人知道诗人的妻、子,作何感想;正如人人都称慕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伟大爱情,但却无人关心朱安的感受。

顾命大臣废旧立新发生在公元424年。谢晦的闺女是刘义真的妃子,谢都督&ldo;为了国家&rdo;,不惜让女儿守寡,也算可叹。为了永葆富贵,他们派谢晦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加都督。南朝防御的关键在于长江,最重要的节点首推荆州。敌军一旦占领这个上游渡口,便可顺流直下;其次则是广陵,它位于长江下游,紧靠都城建康;中间的江州(州治今江西九江)算是缓冲。如今谢晦、檀道济外占要地,徐羡之、傅亮内控朝局,正好彼此呼应,全局皆活。谢晦获得要职,不免喜形于色。他向从叔谢澹告别时,谢澹很看不惯&ldo;贤侄&rdo;的得意忘形,便不动声色地问道:&ldo;宣明年岁几何?&rdo;谢晦答道:&ldo;三十五。&rdo;谢澹微微一笑:&ldo;荀中郎二十七岁为北府都督。&rdo;谢晦闻听,不觉面有愧色。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前面说到&ldo;周勃安刘&rdo;时,对周勃的过激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下狱原因,做了合理推测,估计会有很多人反对。这也正常。然而在这里,徐羡之等人的命运,依然可以作为周勃的旁证。尽管有两百年的时空间隔。

第30节:唱筹量沙大将军(7)

徐羡之等人说起来是废暗立明、有利于江山社稷,而且刘义隆又是直接受益者,似乎应该对他们恩赏优渥、宠信有加,但其实正好相反。几个大臣联手就能擅杀旧主,内震朝堂,外据重镇,这还了得?因此刘义隆对他们是外松内紧,表面大加封赏,比如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给鼓吹一部,食邑四千户,加封武陵郡公。檀道济辞谢公爵,宋文帝又让他加督五郡诸军事;暗地里呢,宋文帝悄悄培植心腹班底&ldo;五臣&rdo;,只等瓜熟蒂落。

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正月,宋文帝秋后算账。他先以伐魏为借口召回檀道济,随即下令追究弑主之责。本打算将徐羡之和傅亮召来就地处置,但傅亮得到线报,以嫂子病重为借口,请求暂且回家,同时派人飞报徐羡之。谢晦先乘车出了郭‐‐外城‐‐门,然后骑马‐‐士族子弟的风范只能乘车,不允许骑马‐‐直奔兄长傅迪墓而去,最终被屯骑校尉郭泓抓住,交给廷尉斩首。徐羡之接到报告,乘坐内人问讯车出了外城,自杀身亡。谢晦的长子、弟弟和侄子,一并伏诛。

消息传出,谢晦只有起兵反抗。他下令江陵(荆州州治)将士给徐羡之、傅亮举哀,并为兄弟子侄治丧,然后起三万精兵,准备&ldo;清君侧&rdo;。临行之前,他想请司马庾登之留守江陵:&ldo;今当自下,欲屈卿以三千人守城,备御刘粹。&rdo;司马本来就是军职,论说是义不容辞,但庾登之没兴趣:&ldo;下官亲老在都,又素无旅,情计二三,不敢受此旨。&rdo;谢晦以为兵力不够,就询问幕僚:&ldo;战士三千,足守城不?&rdo;南蛮司马‐‐谢晦还领有南蛮校尉的职衔,本来可以几块牌子一套班子,但士族子弟实在太多,所以官员数量极其庞大‐‐周超对曰:&ldo;非徒守城而已,若有外寇,可以立勋。&rdo;口气颇类魏延守汉中。谢晦闻听大喜,立即任命周超为司马、建威将军、南义阳太守,留守江陵;改任庾登之为长史。

谢晦要防备的刘粹,是雍州(郡治今湖北襄樊)刺史。刘粹是刘毅的族弟,但刘裕讨伐刘毅时,刘粹立场坚定,所以事后不断进步,以都督身份任雍州刺史,正好在荆州北方,恰似谢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巧的是,刘粹的儿子刘旷之正跟着谢晦干,在其帐下任参军。宋文帝对此甚是疑虑,然而刘粹依旧立场坚定,跟定中央不动摇;谢晦呢,也不害刘旷之,将他放掉:刘粹的运气比名将乐羊好,不必品尝儿子的肉羹。

对于谢晦的反叛,宋文帝早有心理准备。他先派中领军到彦之率兵两万抵挡,同时动员对檀道济参战:&ldo;废立之事,你未参与谋划,我不加追究。现在谢晦盘踞荆州,抗表犯上,不知你有何良策?&rdo;檀道济纵然是根棒槌,也明白该怎么说,因此态度非常坚定:&ldo;臣昔与晦同从北征,入关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练,殆为少敌。然未尝孤军决胜,戎事恐非其长。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王命以讨之,可未陈而擒也!&rdo;

文帝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于是派檀道济和到彦之为先锋,调集各路人马征讨。豪言壮语,好说难做。谢晦的三万精兵,也不是白给的。怎么办呢?高进之有个好主意:他模仿檀道济的笔迹给谢晦写信,表示愿意里应外合。谢晦如同捞到救命稻草,立即抓住不肯松手;他派弟弟谢遁留守荆州,同时向周超许愿,如能击破南下的刘粹,就封他为龙骧将军、雍州刺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