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过他手中的奏章,将它展开放在火盆之中,看火舌渐渐吞噬,直至上面的墨迹一点点模糊,最后化为一缕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抬头看他,眼神坚定地回答:&ldo;我说过我信你,用人不疑。再说,是我任命你为监察使的,如果我对你哪怕只有一点的怀疑不也是对我自己最大的否定吗?我对自己也很有信心。&rdo;
元遥不由得笑了,我抽出一半奏折塞给元遥,兴致勃勃地说:&ldo;我们一起烧。&rdo;
元遥先是迟疑,看到我玩味甚浓偏着头撕着烧着,在我的催促下也一改平时斯文的样子,将一封封奏折毅然地丢进火盆。
那天我们俩都一身繁冗华丽的朝服,却围着火盆,就像六七岁的顽童。等我们站起来时,都感觉自己的腿脚酸麻,再看着彼此被烟熏黑的脸,不由得哈哈大笑。
也许真的是天佑大胤,当然也因为黄河的水利兴修得当,这年竟是风调雨顺,秋收时各地丰收的喜报源源不断而来。
我的心情自然明朗,上朝时也少见地挂着微微的笑容。
大臣们也是一脸喜气,议论纷纷,共庆共贺,言语间自然少不了奉承我及颛福的话语,我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惟有御史大夫神色低沉,默默地立于一侧,显得格格不入。我注意到了,笑容收敛,隔着幕帘冲下面问道:&ldo;御史大夫,你在想什么?&rdo;
御史大夫显然没有想到这样的他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迟疑,但还是出列站到了中间,躬身回道:&ldo;回皇太后,下臣只是有些担心。&rdo;
担心?我显然对这句话产生了惊疑。这样的喜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农民们有了好收成,他们将不再饥饿,国家也会稳定,他说这样煞风景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语气严肃了,语调中也有些不悦,问:&ldo;御史大夫,可以说清楚一点吗?&rdo;
下面的大臣一下子安静起来,全都看向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使自己镇定下来,语调清楚地回道:&ldo;不知皇太后听过一句话没有,叫&lso;谷贱伤农&rso;,臣的意思是说,这样的丰收带给农民的不是饭饱衣暖,反而可能是一场丰足引发的灾难……&rdo;
我有些不明白,继续问道:&ldo;御史大夫何出此言?&rdo;
御史大夫侃侃而谈:&ldo;下臣此话并非危言耸听。《汉书&iddot;食货志上》就这样记载着:&lso;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rso;我朝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太宗天归二十三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rdo;
我和颛福面面相觑。颛福关心地问:&ldo;那么历朝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呢?&rdo;
御史大夫沉吟了一下,言语中有些为难,说道:&ldo;也只有从根本上挽救。太宗当时就是强制从农民手中收走多余的稻谷,然后就地焚烧……&rdo;
御史大夫还未说完,下面已经一片哗然。
&ldo;御史大夫!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将农民一年耕作好不容易收获的粮食白白销毁吗?真是岂有此理啊!&rdo;一位大臣十分激动地说道。
御史大夫愈加难堪了,但他还是坚持着说:&ldo;皇太后,皇上,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如果不加干涉,后果将十分严重……&rdo;
下面反对之声更大了,一位老臣出列说:&ldo;皇太后,皇上,当年确实发生过这种事,那时老臣尚是孩童。但是老臣也依然记得那年因为太宗强收百姓的粮食,导致了一场农民暴乱,现在我朝新帝即位,尚不稳定,断断不能发生此等事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