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孔礼祥问元夕这套拳法还有那套枪法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元夕一愣,还要有名字?然后琢磨半天,憋出了两个名字,“创元拳“和“一夕枪”。
孔礼祥一听,觉得这两个名字真的不错,听起来气势也不弱,便大赞元夕,好名字,好武技。
元夕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可没觉得有多好。
巡视完一众在那练习扎马的弟子之后,他去指导一下跟他学拳法的三名弟子。
这三名弟子比元夕小上个三岁左右,在武馆习武近三年。本来已经学了一套拳法和一种兵器,今年差不多就要出师了,刚好赶上元夕来了武馆,便想着多学一些本事,便求着孔礼祥,想跟着元教席学习一下。
当然,这银钱什么的,自是不会少的。
孔礼祥征求了一下元夕的意见,元夕无所谓,教谁不是教,便同意了。
这三名弟子家中是平南城富庶人家,偏偏不爱读书,崇拜英雄豪杰,便来武馆习武了。
反正家中不缺钱花,又是商贾人家,出仕很难,多学点儿强身健体,防身之技也没什么坏处。
与其花钱指望着雇来的那些家丁护院,不如自己会点儿保命的本事,又不是没有那富商被人劫了的先例,而且还不少。
没办法,劫匪就是冲着他们的钱财去的。
这三名学徒弟子很是崇拜元夕,能成为第一批被元夕教授的弟子,那还不让一众弟子眼红。
在元夕看来,学创元拳不难,但是练好不易。
这套拳法,元夕更注重实用性,所以观赏性便差上许多。当他亲身示范这套拳法的时候,这三名弟子有些诧异,觉得和元教席之前展现给大家的拳法有着云泥之别。
元夕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便告诉他们,自己为了让他们把动作看得清楚,便出拳很慢,这一慢下来,便看不出什么来了。
因为他们都没有修行内功,所用之力便是自己的体力,那么把力量用到实处,才尤为关键。无需为一些花哨的动作浪费体力,所以他这套拳法,看起来不是那么好看。
元夕也看出了三人的疑惑,解释了一下,告诉他们,自己出拳随心所欲,已经过了他们这个学的阶段,如果对敌,能用一招胜,绝不要用两招来浪费力气。武技不是表演,有用就行,这套拳法是为了你们量身定制的。
这点元夕确实没有骗他们。
如果不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看清动作,发力情况,他的演示同样会让三人惊叹,这便是同样的武技在不同人手中带来的不同效果。
练拳一事,最忌好高骛远,所以他怕几人还不会爬,便想着跑,便一招一式的给三人讲解着出拳要领,该如何发力。
元夕这套拳法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一招每一试之间并非环环衔接,这十二式创元拳每一招一式都可以单独拿出来练习,再配合着他教的步法,这十二式又可以随机连招使用。
敌人是不会按照你预想的招式进攻你的。
那么元夕这套拳法能够让弟子更好的适应随机变招,不再是脑子中想着该用何招对敌。
眼疾手快,这是武学之道亘古不变的宗旨。
不排除有一力降十会的武者。
但是这种硬功夫路线的人,还是极少一部分人。
要么天赋异禀,天生力大无穷,要么有那功法,能够把力量强大到极致。
元夕听师父说过,凉州那边的释空门内力刚猛,便有人修习那金刚不坏之身。山居士曾对元夕言,像这种对手,要注意,切勿因轻敌而出手吃亏。
不过这样的武者有一个缺陷,便是差了灵活性。
三人虽是家中富庶,但也不是那纨绔无能之徒,不然也不会跑来武馆花钱吃这份苦头。
元夕说完之后,三名弟子便开始练了起来。
练拳是真的枯燥,还辛苦。
一个动作,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好在三人在武馆都待了三年了,这点辛苦对他们来说,这都算不上什么。
让几人继续练习,元夕嘱咐了一下,若是觉得体力不济,便停下歇息一下,他便去了教席室歇息。
说是歇息,不过是为了给三名弟子自我体会揣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