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死证之罪 > 第35章(第1页)

第35章(第1页)

&ldo;我带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你们空谷门的风水如何?&rdo;

&ldo;修文?龙场悟道!我正有此意。&rdo;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二十六章龙场悟道

更新时间2011-6-189:15:29字数:2311

第二十六章龙场悟道

阳明洞位于修文县城东龙岗山(又名栖霞山)上,因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谪为龙场(今修文县城)驿丞时,于正德三年(1508)曾居于此洞而得名。王阳明在此三年,其著名的&ldo;致良知&rdo;、&ldo;知行合一&rdo;等重要思想及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便是在此&ldo;悟&rdo;出及写出的。

到得阳明洞景区,只见龙冈山古木参天,翠柏森森,亭阁相映,碑刻历历。

苗慧指着洞口&ldo;阳明先生遗爱处&rdo;石刻横额问黄野平,&ldo;这是何人所题?&rdo;

&ldo;是明万历十七年(1589)贵州宣慰使安国享所书,距今400多年了。&rdo;

&ldo;宣慰使是个什么官职?&rdo;

&ldo;简单地说,是明王朝当年在贵州任命少数民族担任的最高官职。&rdo;

&ldo;看来阳明先生还很注重民族关系处理,赢得了这个贵州宣慰使的尊重。&rdo;

&ldo;你说的没错,阳明先生很注意保护少数民族,在著名的《瘗旅文》中,他谆谆告诫外来者,&lso;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rso;意思是说,你就安心居住在你该住的地方吧,别给这里的村落造成祸害啊!&rdo;

看到&ldo;天行合一&rdo;题字时,苗慧说,&ldo;这个我认得,是蒋委员长的题字。&rdo;

&ldo;蒋中正先生特别佩服阳明先生,当年把张学良软禁于此,大概隐含有要他读圣贤书的意思,到台湾后还把住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rdo;

苗慧说,&ldo;这些亭阁碑刻承载着历史,使阳明洞这个普通的山洞成为一方圣地。&rdo;

&ldo;看一个地方的历史,古建筑还是其次,因为可以翻修重建,真正的历史见证者在那里。&rdo;黄野平用手指着阳明洞两侧的古柏,&ldo;这是阳明先生当年亲手所植,距今已有400年。&rdo;

苗慧仰视着两棵古柏:树高30余米,黛色参天,浓荫蔽道。

&ldo;只有古树是真正的历史见证,一年一个年轮,历经自然的风风雨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而恰恰又是这种似乎在现实中做不得什么用的松柏树,最经得起历史的考验。&rdo;

苗慧感叹说&ldo;人亦如此树,有些人在现实中很坎坷,但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样的人才能名垂千古。&rdo;

两人拾阶而上,进入阳明洞。

阳明洞洞内宽敞,面积约90平方米,可容数十人,分前后两进,内有天然生成的石床、石凳。洞内题刻甚多,为历代文人参谒时所留。

苗慧问,&ldo;洞内阴湿,阳明先生当年真住在此?&rdo;

&ldo;当年阳明先生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为龙场驿丞,就是个招待所长兼邮政所长这样不入流的小官,还讲什么居住条件?初到龙场,居无处所,在一天然溶洞内埋头玩味《易经》,洞因名&lso;玩易窝&rso;。后来移居龙岗山,山腰天生一洞,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当地人称为&lso;东洞&rso;,阳明先生在此栖身后改称为&lso;阳明小洞天&rso;,这就是&lso;阳明洞&rso;的来由。洞顶时时滴水,当地少数民族也觉得洞内太阴湿,在洞口右下方为他盖了几间茅屋,条件也很简陋,阳明先生以&lso;君子居之,何陋之有&rso;,名为&lso;何陋轩&rso;。

出得洞来,苗慧问,&ldo;阳明先生倒是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他为什么在历史上有这么大的影响?&rdo;

黄野平指着王文成公祠大门石门柱上一副楹联念道,&ldo;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龙场悟道,阳明先生在这里大悟&lso;格物致知&rso;之旨,创立了&lso;知行合一&rso;的学说,形成了&lso;致良知&rso;的思想雏形,建立了他的心学体系。&rdo;

&ldo;何谓格物致知?&rdo;

&ldo;简单说就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是认识论的重要方法。出自《礼记大学》:&lso;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rso;&rdo;

&ldo;何谓知行合一?&rdo;

&ldo;阳明先生的&lso;知行合一&rso;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先生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lso;两截&rso;。他说:&lso;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rso;。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二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先生说:&lso;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rso;。&rdo;

&ldo;何谓致良知?&ldo;

&ldo;这句话出自《孟子&iddot;尽心上》:&lso;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类似孟子所说&lso;人之初,性本善&rso;。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lso;致良知&rso;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lso;致良知&rso;也就是知行合一。&lso;良知&rso;是&lso;知是知非&rso;的&lso;知&rso;,&lso;致&rso;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lso;致良知&rso;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