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吧。只要运用你的脑髓认真思索,就不会有错。怕就怕盲人骑着瞎马,还要胡冲乱撞林老用慈爱的目光望着他,热情地抚慰他,殷切地鼓励他,如果经过仔细辨识,深思熟虑,那么自己认定的路,就不会错,就应该勇敢地走下去!文儿,你就读吧。
贞观十七年……
七月辛卯……
第四章午宴说梦(中)12啜药尝蜜,黎疾明辨甘苦;读史答问,尚文两度出错3
初,魏征尝荐正伦及君集有宰相才,请以君集为仆射。且说:;国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上以君集好夸诞,不用。及正伦以罪黜,君集谋反诛,上始疑征阿党。又有言征自录前后谏辞,以示起居褚遂良者,上愈不悦。乃罢叔玉尚主,而踣所撰碑。尚文读完,双眼尚痴痴地望着书本,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既而由惊疑转为愤怒,忿忿地说:怎么,唐太宗也这样?也这么多疑,轻信人言!招贴即扯,竟然出尔反尔,说黑为白,才过半年,就tf了自己作出的定论!对逆耳的忠言耿耿于怀,对犯颜直谏的人,即使;盖棺;,论还不能定,连死人也不放过,真是太狠毒了!
文儿,你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天下乌鸦一般黑,可唐太宗这只乌鸦却是变种,毕竟没有那些乌鸦那般黑。中国几百个帝王里,某种程度上,他是能虚心纳谏的第一人。可就是这第一人,也不能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也曾挥舞;言者有罪;的大棒,掘掉自己亲自为魏征所树的碑,tf自己对他的定评!可见向人提意见难啊,特别是开会当着众人大鸣大放,揭上级的疮疤,即使百分之百的正确,他也会认为你使他丧失威信,影响他加官进爵,是掘他的祖坟,要他的命啊!困兽犹斗,何况他们还是生龙活虎呢?你们现在是初生的牛犊,满腔热血,勇往直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可是,如果你真正迷信;言者无罪;,胡说白道,到头来只会碰得头破血流,打掉牙齿和血往肚里吞,甚至丢了卿卿性命。历史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少么?因此我以为进言者要熟读《说难》,以唐太宗魏征为明镜,进言时必须慎之又慎,就是对如唐太宗那样的开明的领导,也要多长一个心眼,才能确保无虞。
俗话说,人前只说三分话。在复杂纷繁的社会里,诚如您说的,言事很难。不过,按你的意思,是不是就只能稳口深藏舌,连三分话也不能说了?那么,这次整风,我们就只能做缩头乌龟,作壁上观哦!黎疾听林老说理入木三分,确实无可辩驳。但又觉得别人热情奔放,百花齐放,而自己三缄其口,委实不是滋味,因而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黎疾,不是不能说,我是说;说难;啊!说时要洞察形势,揣摩别人(特别是那些握有重权的人)的心理,还要反复推敲自己说的内容,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对不同的人是说七分,说三分,还是说一分,或者更是缄口不说,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能像目前某些年轻人,不择对象,不审时度势,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知道的,全倒出来。甚至将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也鹦鹉学舌,信口开河,乱说一通。那样做,灾难性的后果,即使是白痴也能料到,难道我们还要用自己脆若鸡卵的头,去撞坚如钢铁的石墙么?韩非在说难中有个很好的比喻,他说,人心如同针眼,而话一说出,就变成骆驼,不仅穿不过针眼儿,反而踩响了地雷。言者言事,特别是针锋相对地言事,那就是骆驼要穿真孔,光削足适履是不成的,一定得有孙悟空的本领,把自己的;言;变成细丝或头发,方能穿过去。韩非又说,;知可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这是说;说;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别人心里去。也就是说,别人心里想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估计别人能够接受,你才说。迎合权贵心理,摧眉折腰,吮痈舔痔,权贵当然高兴,这也就是自古以来,小人得志,;燕雀乌鹊巢堂坛;的根本原因。当然,这是贤者所不愿为、也不屑为的事。但是,找出一种方法,让人可以接受或者比较易于接受,是能够做得到的。和风荡神,细雨润物,捕捉最恰当的时机,与人掏肺腑,促膝谈,一般来说,别人可以接受,甚至心存感激。至于大鸣大放大字报,炮打火攻,揭人隐私,戳人伤疤,挖人祖坟,当然只能引起怨怼,招来祸患。韩非知说之难,可终没有把自己的;言;,变成细丝头发,穿过针孔,结果招来猜忌。一旦逆鳞动,他最终也不免于难。面对血淋淋的历史,面对现实的重重迷雾,我们的头脑应该清醒,清醒,再清醒,切不可如愤怒的公牛那样,莽撞,莽撞,更莽撞,最终撞出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以至悔恨终生!因此,对你们这些历练不深青年来说,这次还是三缄其口、少说为佳的好。
林老好像在自言自语地说。他的忧郁的眼光,始终望着窗外已薄西山的红日,它是那样耀眼,那样光芒四射,将整个西天都烧红了。可就在顷刻,它将隐彗韬光,潜于西山之下,确实让他悲哀。而听他说话的人,望着他那峭壁坚岩似的面孔,个个如坠千丈冰窟,面面相觑。大家呆滞了一阵,永远醒悟过来了。他觉得干爹说的虽是至理名言,但又觉得他说的是羲皇时代的事,事过境迁,那参天的古树和今日高耸入云的烟囱,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他是个极细心的人,观察细致,思虑冷静,从不盲从。比如说;行人靠右;,他偏要靠左。他认为,走左边,背后没有车来,无后顾之忧;而前面的来车,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如遇突发事情,可以避开。而靠右走,背后的来车看不到,稍不留意,也许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他与人相处,也善于细察敏思,善于设身处地,体察人意,将心比心,从不强人所难,言必与人为善,行定对事有助。人们把他当作兄弟。因而觉得干爹的话,与今天的实际有些龃龉,于是他便怯怯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