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你除了偷鸡摸狗的,能有啥新鲜事啊?&rdo;海棠正好出来洗手吃饭。笑着漫不经心的敷衍了一句。
&ldo;哎呀,姐,真有个稀奇事儿。柱子哥哥家这回买的这驴子是个傻子,真是亏大了。&rdo;
&ldo;哦,你是怎的知道?&rdo;海棠听着他的童言童语,有些好笑,却不点破他。
&ldo;你是不知道,这头傻驴子到了南边,连草都不吃了,专门地上的石头,我怎么拉它它也不理我,我拽它它还要踢我呢。&rdo;柱子一口气说完不带打盹的。大眼睛眨巴看着海棠,一副等着夸赞的小模样。
&ldo;真的?&rdo;海棠有些惊讶,这石头上莫非有什么东西得驴子喜欢?
&ldo;姐,我还什么时候骗你了?我就知道,连你也不愿意信我。&rdo;桩子弯起的嘴角慢慢下来。不高兴的回道。他也蹲下来跟着海棠洗手。
&ldo;你俩个扯啥呢?还不来吃饭,再墨迹天都要黑了,又要浪费老娘的灯油啊?&rdo;张二娘的大嗓门适时亮起。两人俱是一愣,又很快对视一笑,把刚刚那点小事丢在脑后。两人快速甩干手上的水后,一起飞快的进了屋子。
五天时间眨眼过去。这几日里张二娘又赶了回集,把动土祭祀需要的物品准备齐全。又买了一大堆萝卜豆角,青菜,放家里备着。
现在天冷了,也不怕在家里放坏。上回柱子家送来的半扇肉还放着,没舍得吃,现在正好用上。张二娘就没有再买肉,只买了一堆骨头棒子,排骨备用。
她又赶车去磨了一车的玉米面,这几日做窝窝头是够够的了。
远松帮着张二娘在村里招呼了十来个人来帮忙,听说工钱开到了四十个大钱一天,大家都乐坏了。这可比起镇上的大户也不少了,还就在家门口,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因此这十来号人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这一日一大早,天光刚刚大亮,海棠家的小院里就瓢出了熟悉的香味儿。一村人隔得老远都不停的吸鼻子。狗叫声也是从未有过的响亮欢快。
外借的两张桌子早就在院子里摆放好了。三张一溜儿排开,倒也不显得拥挤。
正中间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早就卤好的头,头两侧各摆放着一只头脚齐整的烧鸡。
这可都是海棠辛苦了一早上的杰作。虽然有些赶时间,但幸好在吉时之前烧制出来了。
桩子围着桌子不停绕圈圈,眼睛却是没有一刻离开桌子的。他这一日天未亮就醒了,是被香味儿和院子里的鸡叫声吵醒的。他长这么大从未闻到过如此香的味儿。因此一起来就去了堂屋,想着先尝尝鲜。可惜的是,一家人谁都没人搭理他,连张二娘都放了狠话,说这肉是拜神的,要是先吃了神仙的肉,那麻烦大了去了。只能等神吃过了,人才能吃。
桩子被唬住了,再不敢打肉的主意。现在他围着桌子不停打转,心里也在不停嘀咕&ldo;大神仙,小神仙,快来我家吃肉吧,可别都吃完,给我留一口就成了……&rdo;嘀咕完一遍,他才小心咽下满嘴的口水。
爷爷奶奶带着大河一家也赶了过来。刚进院门,桩子就拦着了那几个眼冒绿光的混小子。他直接把张二娘的那一通话丢了出去。果然孩子们都住了手脚,只敢拿眼睛死盯着桌上的肉,不停咽口水。
张二娘扶着大山出来把老爹老娘迎进门。几个大人听了桩子的话都哈哈大笑,跟着打趣了一番。
又过了半盏茶的功夫,远松带着十来号人进了院子。这下不大的院子才闲的拥挤起来。好在都是认得的熟人,倒热闹的很。
饭菜已经备好,张二娘见吉时快到了,这才拿了托盘,用红布盖了,拿到院中的桌子上放下。再小心把头和鸡摆放到托盘里。她又从东屋拿出早买好的长香和纸钱。
等到做好这一切,交代了她家男人一声,她这才回身进了堂屋。
这祭祀的活计都是大男人们的事情。女人是不能在旁边看的。因此,张二娘进屋后,就顺手把堂屋门给关上了。屋子里就剩下张二娘婆媳三个加一个海棠。剩下的男丁们全在屋外院子里。
锅里正炖着骨头汤,汤里刚刚放下了萝卜。窝窝头也已经蒸好了,只等祭祀完毕,就能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