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强大来源于充足的训练和战斗,来源于士兵的信心。
自左睿成为子午堡的领军将领以来,他的军队从来没有在大规模作战中败过。所向无敌带来的就是信心的膨胀,这种膨胀在陈墨的助推下让士兵成为了战场上的王者,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就是最强的存在,绝没有之一。
潼谷关的西门是一个厚达一尺的木门,这个门可以抵抗住攻城锤长时间的攻击,也能够阻挡绝大多数的敌人。
左睿的军队不在这绝大多数之内,因为他们有炸药,有手雷。
刚刚占据潼谷关城,王重荣的军队根本没有什么准备。由于是内部,西城的城墙也没有准备什么滚木礌石,鲍全友的手下士兵轻松来到城门前。
几大串手雷被点燃扔在了城门下,随后。。。结果可想而知。
巨响后不久,骑兵轻松入城。
屠杀来的是这样快,彭伯卿的手下只知道敌人来了援军,他们不了解世界上还有一种军队根本是无敌的存在。
当铁蹄踏入潼谷关,一场注定中的屠杀毫无征兆般降临。一柄柄战刀闪过,鲜血染红了骑兵所过之地。没有人能够抵御重甲骑兵的冲击,即使是组成临时方队都毫无作用。最好的甲,最好的战马,最锋利的武器,最强悍的战斗力就是这支京师留守军队,这是左睿以备不时之需留的一个最强后手。
彭伯卿的手下已经破开潼谷关的城门,他的军队大部分都已进入了潼谷关,谁也想不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体力和兵力分散的原因,陈墨带领的手下除了秀了一把手雷和强悍的体能,根本没有显示出超强的战斗力。手雷的表演够惊艳,可也仅仅是小小的惊诧,彭伯卿并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
彭伯卿判断的没有错,潼谷关被攻下,那位名声在外的陈神医不过如此。被世人吹捧的运筹帷幄在一个军事家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彭伯卿四十岁,表字子衡,号庭雅。彭伯卿是衮州人,他是正经的墨家传人。自幼入“显学”之门,三十岁出仕担任王重荣父亲王纵的幕佐,后追随王重荣。
墨家是讲究服从的团体,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墨者,必须做到严已律己,有自己的坚持。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观点尖锐对立。战国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学说和墨者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彭伯卿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如果甘于寂寞他也不会出仕。墨家有着严格的教育体系,彭伯卿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尤其是擅长兵事。这也是他能在王重荣军中崭露头角成为头号领兵大将的原因。
训练士兵和指挥是彭伯卿最拿手的,他的稳重、严格和认真无可超越,也因此深得王重荣看重。
王重荣很富足,也正是这种富足让彭伯卿给王重荣训练出了一支强军。彭伯卿训练的士兵有着强大的执行力,也有着顽强的作战能力,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王重荣的军队强起来,彭伯卿可以说居功至伟。
尽管被看重。也得到重用,但在骨子里,彭伯卿看不上王重荣。狡诈有余而王气不足,这就是彭伯卿给王重荣的定义。王重荣眼光狭隘,有雄心而没有远见,他不具备王霸之气。也没有那种心胸,完全就是一个粗鄙的土豪做派。王重荣喜怒无常,行事残忍,可秉性如此,这一点不好改变。也是彭伯卿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其实他需要的是一个明主,需要让自己辅佐的人雄霸天下,人生在世就需要那样。
彭伯卿的真实思想实际上和墨家的“非攻”的淡薄思想背道而驰,当然,这和彭伯卿自身对世道的了解有关。了解的越多就会看得更为透彻。每一个时代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墨家的说法过时了,彭伯卿认为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时代。人生于世间就应该显耀天下,让自己的名字在历史上散发出光芒才不枉此生。
这是一次最好的机会,潼谷关就掌握在手中。拿下静难节度使的地盘,王重荣就可以扩展地盘,尽管仍旧会受到李克用的左右,但毕竟有了发展机会。
野心膨胀不是罪,彭伯卿认为野心在乱世中不应该叫野心,那叫做雄心。这个土豪主子有机会继续强大下去,还是有些前途的,尽管身处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特别好,可毕竟这是机会。
左睿这段时间名声鹊起,让彭伯卿很是感到意外。在他的意识中,自己主子的最强对手应该是和主子关系不错的朱全忠和李克用;朱全忠发展的平稳,也更有自己的思想,鼓励农耕,善待制下子民用的是宽容政策,这些是王重荣无法做到的。其实,朱全忠定乱和恤民的能力是彭伯卿最为看重,他希望王重荣也做一个那样的人,可惜这只是他的想法,土鳖一样的王重荣根本无法做到,他只知道强横和做自己的土皇帝。
李克用则是另一种发展方式,由于地理位置和民族的关系,李克用拥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的支持。他手下骑兵最盛,号召力很强,加上拥有的地盘不断扩展,实力可以说也在稳步巩固和发展。
战术目标达成,一向讲究风度和威仪的彭伯卿入关了。
战车无疑是一种很有派头的交通工具,彭伯卿喜欢乘坐这种充满威仪的战车。儒将说的就是彭伯卿这种人,彭伯卿敢说自己是各节度使手下大将中最有文化的人,这一点实至名归,因此,他几乎从不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