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日本战国史话 53 > 第108章(第1页)

第108章(第1页)

临津江北岸,是从汉江战场逃出的都元帅:金命元和其新部下,从咸镜道赶来的8000精锐骑兵。这支骑兵有着和女真作战的丰富经验,实是一支劲旅。同一阵线的还有率3000平安道士兵来援的副元帅,京城知事韩应寅。原镇守天险竹岭的老将刘克良,常败将军李镒也都赶来,驻防于此。看来,朝鲜人终于准备打一场像样的攻防战了。但奇怪的是,身为副帅的韩应寅仿佛不太听从金命元的号令,凡事自做主张。上下不相统属,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韩应寅到来之前,副元帅一职是由勇将申恪担任。申恪负责防守临津江南岸,但金命元抵达后,认为应该据险守在北岸,要求申恪渡河。大概由于看不起金命元在汉江临阵脱逃的行径吧,申恪毫不理会金命元的命令,反而率兵南下,迎击日军。在汉城城郊,申恪与一小股出城劫掠的日军偶遇,一场血战,斩得日军首级60余具。规模虽然小,却是朝军第一次在陆上打赢日军,意义非凡。

但是,金命元状告申恪不遵号令的奏疏已经抵达平壤,朝廷大怒,命使臣带着圣旨到申恪军中,将其斩首。待得申恪的捷报也传到平壤,朝廷赶紧派第二拨使臣,欲追回前一道命令时,已经太迟,申恪已经人头落地了。本来申恪不遵号令,犯了兵家大忌,斩之以正军法,无可厚非。春秋时,吴起也曾阵前斩杀擅自行动的勇士。但是朝鲜政府不是吴起,对&ldo;错杀&rdo;这一勇将后悔莫及,转而恼恨金命元&ldo;诬陷&rdo;忠良,于是派了韩应寅顶替申恪,并特地交代不用尊奉金命元号令。这下好了,临津江前线居然有了两位不相统属的指挥官,不被打败还真是没天理了。

小西行长等人在临津江南岸与朝鲜人对峙了10余天,等着金命元故调重弹,象在汉江时一样被吓跑。但这次金命元因为手下人多了10倍,信心增强不少,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小西行长等不禁焦躁起来。在敌国境内作战,一不小心被人抄了后路可不是好玩的。为了打乱朝军在北岸的布阵,日军准备玩一招引蛇出洞,把朝军诱到南岸决战。(这一招是李舜臣玩剩下的。虽然土了点,但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妙计。)

5月25日清晨,起床早的朝军将士看着临津江南岸,不禁欢呼了起来:对岸的日军一夜之间全撤得无影无踪了!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原来日本人也有无法克服困难而放弃的一天啊。兴奋的朝军将领们聚到一齐,讨论下一步对策。几位年青的将领主张追击溃敌,但老将刘克良等人坚决反对。刘克良认为日军这次不败而走,其中必有阴谋,主张持重,继续固守北岸,观察敌情后再作行动。刘克良的意见立刻遭到他的上司,咸镜道北兵使申硈(申砬之弟)的嘲笑和辱骂,称其胆小怕死。刘克良顿时被气得老脸通红,须发皆张,叫道:&ldo;老夫打一辈子仗,军旗指到哪里我就杀到哪里,从不曾退后一步。不料今日会被你个后生小辈说贪生怕死!老夫倒是怕你们冒敌轻进,就要害得大家丧师辱国了!&rdo;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刘克良坚决要求第一个杀向南岸。

数位咸镜道身经百战的将领也力劝不可轻进,但都被主张出击的韩应寅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金命元虽主张持重,却也救之不及。渡河追击的方案就这么定下来。

按着计划,刘克良果然一马当先,申硈紧随其后,朝军陆续渡过临津江。只见日军大寨散乱,别说伏兵,连人影也不见一个。稍觉宽心的朝军继续向南边的森林探察。突然,林中一阵密集的铁炮声响,走在前面的朝军士兵纷纷应声而倒。上当了,日军果然有埋伏!剩下的朝军连忙抱头就走,场面乱成一团。大队日军从树林杀出,追杀慌不则路的朝军。部分朝军抢到渡河船只,没命地向北岸划去。另一部分则企图游到北岸,许多人不是溺水淹死,就是被日军赶上一刀戳死。危急时刻,老将刘克良拔出战刀大叫:&ldo;今日老夫死于此地了!&rdo;便坐在地上,以弓弩力毙数人后,壮烈战死。愣头青申硈也死于乱军之中。

临津江北岸,留守的朝军看到南岸如&ldo;秋风扫落叶(《惩毖录》语)&rdo;一样的惨败,都吓得魂不附体。一个叫朴忠侃的文官爬上战马,撒丫就跑。不巧的是,朴忠侃那天的衣饰和金命元的很象。一些朝军士兵看走了眼,以为是金命元又做了逃兵,大叫:&ldo;都元帅逃跑了!&rdo;谣言如烈火般蔓延开来,顿时北岸的朝军也战意尽失,纷纷抛下武器,四下溃散。金命元等人想拦也拦不住,只得也跟着逃到加平郡避难。

一座天险又丢了,5月27日,日军兵不血刃,攻陷开城。

虽然还有大同江拦路,但由于离平壤太近,而且处于枯水期,也变得不足持。陪都里的皇族和高官们又要考虑往哪里逃了。

乞援大明

5月30日,临津江战败,开城沦陷的噩耗传到平壤。宣祖皇帝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其时平壤城内早就乱成了一锅粥。为了找人负战败的责任,领议政李山海甫到平壤就被罢了官,由原左议政柳成龙顶替。可没过几个时辰,柳成龙也被罢,皇帝赦免并启用了西人党的崔兴源,以讨好快丧尽的民心。如此剧烈的人事变动,朝廷在国难当头之际的手足无措可见一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