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黑戈壁台风简介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就这样,在内忧外患中杨增新保持了新疆古老绿洲的和谐安宁。可以说,没有杨增新就没有现代新疆。迄今为止还有谁,可以只用发行纸币维持财政平衡?还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就是杨增新一个。纸币需要抵押保证,杨增新是将自己押在了&ldo;信用&rdo;的一方。

读过杨增新的《补过斋文牍》《补过斋日记》,你会觉得不可思议:难道一个人可以同时处在水深、火热、酷暑、严寒之中吗?一个男人为什么会自愿投入火坑?那是因为他得从锅底烧红的油锅里跳出来。‐‐一次与亲信闲谈,杨增新曾说一旦发生战乱,塔里木(盆地)将是烧红了的锅。

在主政期间,杨增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名言还有:新疆乱世是绝地,治世是桃源。在新疆,实际只能打一仗:一仗过后,玉石俱焚。你耗尽人力物力资源拼命一战,可在战后你得到的只是一个生灵灭绝、文明湮没的荒野。所以,在西部的绿洲战乱不可能有胜者。以新疆现代史为证,足以证明,&ldo;和谐社会&rdo;应该是政治家最大的成就。在此前二三十年间,我在新疆云游各地,到过许多穷乡僻壤,到过许多连最详细的地图也没有标示出来的村庄(因为它的年龄比最新的地图还轻)。在一个个桃红柳绿的村镇,在牧人的&ldo;萨特马&rdo;(茅棚),在途中一次次邂逅,我总感到杨增新还&ldo;活着&rdo;。

《黑戈壁》十(2)

对不识字,不关心世事的变迁、不知广播电视媒体为何物的土著居民,一提到&ldo;杨将军&rdo;&ldo;老将军&rdo;,特别是&ldo;老将军&rdo;,人们的崇敬,人们的认同,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使你觉得他正在身边。

可对于黑喇嘛‐丹毕加参来说,很不幸,他的对手正是这个&ldo;老将军&rdo;杨增新。

在1911年到1928年,中国从清朝过渡到民国,袁世凯,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徐世昌……如同走马灯;恢复帝制,赶溥仪出宫,贿选总统,中原大战……使人眼花缭乱。外蒙古呢?活佛称帝,还出现了一个新年号&ldo;共戴&rdo;,脱离中国,撤销自治,徐树铮&ldo;筹边&rdo;,哲布尊丹巴活佛,白匪谢苗诺夫,恩琴男爵,苏赫巴托尔,乔巴山,再加上丹毕加参……还伴随着几个巨大的游离板块: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唐努乌梁海的去留重组。俄国红白两军从欧洲打倒海参崴。那是个什么时期还用说?

在这样的间隙里保持中国的六分之一稳定安宁的人,当然是博奕高手,是定力无与伦比的人,是那种&ldo;你还没开口他就知道说的是不是实话&rdo;的非凡人物。

1917年。当丹毕加参趁&ldo;二月革命&rdo;后的政治真空,从阿斯特拉罕的流放地回到中亚,他原来的基础‐‐外蒙古王公活佛已经自顾不暇。

为此,丹毕加参特意向杨增新表示,希望能准许他到中国政治避难。甚至他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块&ldo;飞地&rdo;,一开始是巴里坤的三塘湖;后来则是伊吾(当时仍然属于哈密)淖毛湖。与位于通往外蒙古的要道上的三塘湖相比,淖毛湖要隐蔽得多。可它们都离开外蒙古太切近了。

这个淖毛湖,其实是当时哈密王府的一个秘密流放地。原来,哈密王将犯人一律打发到一个叫做&ldo;阿曼喀嘎&rdo;(&ldo;乌鸦&rdo;)的小村子。犯人门在阿曼喀嘎每年要上交给王府两毛驴车的骆驼刺,后来因为当地有沙獾,就增加了10张沙獾的皮。

1913年河西与新疆东部发生了大地震,阿曼喀嘎村毁于地震之灾,淖毛湖就成了新的流放地。

据说,淖毛湖是个蒙古语的地名。在维吾尔语之中是&ldo;新建的村子&rdo;之意。它是整个哈密最北的村落,原来是无人居住区,路经的猎人们在附近发现了一个旺盛的水泉,在此歇脚时无意种了一些五谷杂粮,第一个收成意外丰盈。此后,人们又引来了天山的溶雪,多余的水汇集为湖沼,也就是淖毛湖。其实,这正是西部新垦地典型的&ldo;落成&rdo;过程。我曾在塔里木亲自记录了一个古老的谚语:&ldo;有水有树的地方,就有人家。&rdo;有水,有植被,有人家,则自然组成了新的绿洲。淖毛湖在群山环绕中,北面是中蒙交界的&ldo;恩岗&rdo;山,东面是安格孜山与艾米尔山,西面是无边戈壁,南面则背靠着东天山的余脉。在安格孜山与艾米尔山的另一面,就是黑戈壁了。这个地方原来有个地名,是&ldo;卡尔桑&rdo;,自古就是游牧的通道,前些年在卡尔桑还发现了岩画,它们的作者无疑是游牧者。

从建立村落起,被哈密王府流放的犯人就是淖毛湖的主要劳动力。在淖毛湖村,那些令最桀骜不驯的犯人也不敢回顾的,是与众不同的地牢。地牢一般在五六米深的地下,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ldo;馕坑&rdo;(烤馕的灶坑),重犯一到,就投入地牢。轻犯则只在晚上关在地牢里,白天则放出来参加劳动。有些流放期满的犯人,获释后不愿回原来的村落,就在当地落户。最终聚落成为一个山乡。2003年我初次来到马鬃山的&ldo;碉堡山&rdo;,见到了&ldo;黑喇嘛&rdo;的地牢,马上就联想到了淖毛湖的&ldo;馕坑&rdo;。显然,黑喇嘛早就知道边境另一边的情况,知道三塘湖,知道淖毛湖,也知道淖毛湖的地牢。

接到丹毕加参要求来新疆避难的请求,杨增新处在十分紧张的状态。本来,落难来投也是惯例,再说新疆地广人稀,劳力缺乏,丹毕加参将带着一个部落(他自己成立了一个&ldo;旗&rdo;),有牧人、牲畜。特别是就在同时,杨增新接纳了30万避难进入中国境内的哈萨克、吉尔吉斯难民,也并不多丹毕加参这几百蒙古人。‐‐这就是丹毕加参提出来中国的理由吧。那些哈萨克、吉尔吉斯,官方的数字是30万,但民间的说法,远比这个数字多。甚至说是30万&ldo;帐&rdo;,那就有近百万人了。其中一部分短暂停留后又离开了新疆,比如去了阿克塞,去了外蒙古。杨增新处理&ldo;逃哈&rdo;这个问题游刃有余的圆熟策略,可以成为外交范例。可对于丹毕加参则大不相同,杨增新的处置果断迅速,绝无回旋余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