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施琅大将军常贵娥结局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

历经波折重新披挂上阵(4)

---------------

郑成功得知揭阳战败,下令放弃该地。三月,黄廷领南征将士回到厦门。郑成功立即召集文武官员,议商揭阳丧师之罪。郑成功提出,苏茂轻敌致败,黄梧、杜辉未及时应援,均当处斩。众将跪告求情,才仅斩苏茂,杜辉捆打六十棍,黄梧寄责,戴罪图赎。

郑成功御将之道以严著称,由于过于严苛,往往失之于偏激。苏茂在揭阳战役中虽轻敌寡谋,但勇于进战,负伤突围,本应薄责示警,以观后效,但郑成功却决意将其处斩。其实郑成功早有杀苏之心,只是一直在寻机而已。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在追捕施琅时,曾下令有藏匿施琅者杀其全家,而苏茂却胆敢藏匿施琅于家中,并助其逃离厦门。郑成功获悉后,并未加以惩处,让其继续担任左先锋镇,并不是当时未起杀机,而是出于稳定军心的需要,因为施琅、施显被囚禁后,郑军中多达十几位将领冒险营救,甚至郑成功的叔叔郑鸿逵、郑芝豹等人亦参与其中。若以放走施琅为由斩杀苏茂,势必使其他参与营救施琅者人人自危,甚至可能迫使他们铤而走险,或投降清朝,或举兵相抗。因此,为避免因小失大,郑成功不得不强压怒火,但始终怀恨于心,必欲杀之而后快。此番揭阳战败,正好给了郑成功杀苏茂的理由。然而,让郑成功始料未及的是,此次小罪大罚,斩杀苏茂,引起了一些郑军将士的不满。郑成功恐生内乱,急忙补救,不仅亲自撰文致祭,还厚殓苏茂,并优待家眷。然而后果还是出现了。

郑成功处死苏茂后,即派黄梧和苏茂的族弟苏明镇守海澄县。黄梧因思自己揭阳之役牵连受责,目睹郑成功之苛责重罚,便心怀二心,遂邀后冲镇副将苏明一同降清。苏明正为兄长苏茂被枉杀而怒气难平,闻听黄梧所言,正是&ldo;固所愿,不敢请尔&rdo;,欣然应从。1656年(顺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夜间,黄梧、苏明带领部下将官八十余员,兵丁一千七百余名投降,将海澄献与清廷。海澄之失,给了郑成功沉重的打击,不仅失去重要据点,而且损失了大量的军需物资。杨英《先王实录》叙述说,郑成功在得知黄梧等人献城降清,急忙亲自率部前往收取,却挽救不及,只得痛心地叹息道:&ldo;吾意海澄城为关中河内,故诸凡尽积之。岂料黄梧如此悖负?后将如何用人?&rdo;

黄梧投降清廷,让负责征讨郑成功的定远大将军济度和即将上任的浙闽总督李率泰兴奋不已。因为在这年的三月,济度统兵攻打厦门、金门,不仅未能攻克,反而损船折兵。沮丧之时,黄梧来降,使之不费吹灰之力即夺得了清军屡攻不下的海澄,这无疑成了他们的一大功绩。于是济度和李率泰联名上奏皇帝,建议封黄梧为海澄公。顺治接到济度等人的奏折后,也十分高兴,随即下旨重赏黄梧。八月十七日,清廷封黄梧为海澄公。

黄梧降清,对施琅来说不啻为一大转机。据《清史稿&iddot;黄梧传》记载,黄梧降清后,还未等到海澄公的官印送达,就急忙修书给总督李率泰,大力举荐施琅。他在给李率泰的信中写道:&ldo;施琅者,仇贼甚深,知彼知己,胸有成算。其输款本朝已久,一出受事,即着微劳,且智能无比,忠诚素矢。宜假以事权,俾尽展所长,与梧戮力驰驱,必能剪除海孽。&rdo;在黄梧看来,郑成功时而移师海上,时而登岸攻击,往来行踪不定,欲消灭之,非熟悉情形者不能。施琅对郑成功充满仇恨,对朝廷忠诚不二,施琅不仅知彼知己,而且才智超群,如能启用施琅,和他一起为朝廷效力,定能剪除郑军,安宁海疆。

正是由于有黄梧推荐于前,济度、李率泰保举于后,施琅才改变了其&ldo;郁郁不得志&rdo;的命运,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施琅被任命为同安副将,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这位卓尔不凡之人。施琅开始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此后在与郑军的斗争中,施琅逐步获得清廷的信任,最终获得专征台湾之权,并一举平定台湾。施琅与郑成功不共戴天,因而殚精竭虑,矢志谋求报仇,直至灭掉郑氏方才甘心,现得清廷重用,郑成功最为担心之事已经不可避免。

黄梧降清,不仅使郑军丧失了海澄这一重要据点,而且又使郑军多了一个劲敌。黄梧而后又向清廷献&ldo;平海五策&rdo;,提出迁地禁海以困郑军,得到清廷的支持。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即颁布了&ldo;禁海令&rdo;,并派兵部尚书苏纳海到福建推动,致使郑军遭受沉重打击。有后人评说:&ldo;黄梧密陈平海之策,气死成功逼困郑经&rdo;。黄梧之降,直接起因是苏茂被斩,实则乃为郑成功与施琅冲突所致,是施、郑冲突所诱发的&ldo;后遗症&rdo;。郑成功为他所犯的不可原谅的错误再一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历经波折重新披挂上阵(5)

---------------

施琅在担任同安副将之初,并未拥有多大的职权,尽管只是跟随在济度、李率泰的标下效力,听从他们的调遣,但毕竟开始迈出了通往成功道路的第一步。

郑成功率军进逼福州,济度遣军驰援时,副将施琅被任先锋。施琅终于得到了一次与郑军直接交战的机会,可惜尚未抵达,郑军闻清兵来援,即撤军至闽安镇、罗星镇。之后,施琅开始利用自己过去在郑军中的威信,对郑军将领进行招抚和劝降,颇见成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