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品中国文人电子书免费 > 第143章(第1页)

第143章(第1页)

二十岁前后,鲁迅形成了个体修炼的态势,步入个体的运行轨道。而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个体修炼与古代杰出文人的修身有同构的关系。

唯有这种个体,方能发现个体的对立面:庸众和沙聚之邦。

鲁迅赢得了思想的持续的喷发点,也&ldo;赢得了&rdo;前所未有的黑暗。像顾城诗句:黑暗给他一双黑色的眼睛,他却用来寻找光明。

喷发力,也是针对黑暗的攻击力。

理解鲁迅,不妨聚焦于此。他的写作和他的生存姿态。

把握鲁迅的精神脉络,乃是本文的努力方向。

也许只能思到中途,但只要有思,就是好的。个体的特征,思为第一要素。

对创造性的人物,必须以创造性的思维与之对接。

鲁迅在东京弘文书院待了两年多,然后去了仙台,学医。严谨而又慈祥的藤野先生,后来成了他终生铭记的恩师。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但鲁迅的书房里仍然挂着藤野的照片,仍与开书店的内山完造交厚,信任日本医生须藤,这说明他确实对事不对人,待人行事,全凭自己的目光。日本军国主义和具体的日本人,他是区别对待的。

鲁迅四

鲁迅对西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各科成绩均好。这也如同他对地质学、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他一直是文理兼修,能同时看见物质与精神,看见二者的融合与二者的分界。现代西方大哲,不乏从自然科学转向人文领域的例子,像胡塞尔、罗素,原本都是出色的数学家;像弗洛伊德,从医生转向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宣称全社会都是他的病人。鲁迅不认同弗洛伊德,却与弗氏有相似处:看社会上的各色人等都有病,只是病的程度不同而已。

在东京,鲁迅和许寿裳经常讨论: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

这样的讨论和追问,当属罕见。

而在当时的日本,由于1894年的中日海战,由于稍后的日俄战争,好战分子急剧增长,军国主义气焰嚣张。鲁迅被仙台的日本同学视为&ldo;支那学生&rdo;。成绩好反受奚落、受怀疑:一个支那人,怎么可能在骨学、神经学、血管学、解剖学、细菌学的课程上都取得好成绩呢?

有日本学生写信给鲁迅,开头便说:你忏悔吧!

这等于说:你交待吧,你是怎么作弊的?

鲁迅毫无&ldo;忏悔&rdo;的迹象,班上的同学对他侧目而视,有些人还故意惹他。

他住在一所监狱旁的低级旅馆,瘦弱之躯饱受蚊子的叮咬。冬天也是蚊子乱飞。没蚊帐。顿顿粗食。

有时整夜拍蚊子,拍得一手血……

身心受着煎熬。真金在烈火中炼着。

这一天,学校放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实影片,片中有个中国人,因做了俄国的奸细而被日军处死。围观的中国同胞一个个身强体壮却神情麻木,他们在看热闹,看杀头,鸭子般伸长颈项,死鱼般的眼睛转动着某种兴奋。鲁迅大吃一惊。日本学生在欢呼,打着尖厉的口哨。

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的中国人……

鲁迅对此印象深刻,源于他对国民性的持续的追问。思想导至感觉。感觉引发更多的感觉,又反证思想。

他做出了瞬间决断:弃医从文。

医学是不能深入灵魂的。行尸走肉满街蹿,&ldo;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rdo;

《药》、《示众》、《阿q正传》,对国民的麻木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麻木是个大词,它衍生多种形态,包括自欺欺人,包括沾沾自喜,包括瞒与骗、吃人与被吃,包括着名的&ldo;精神胜利法&rdo;……

优秀作家的一切努力,都是深入人性。在鲁迅,是深入国民性、民族的劣根性。或者说,他是历史性地考察人性。

鲁迅是敏感的。高度敏感的人方能看见高度的麻木,犹如坚实的个体才能够洞察一盘散沙似的群体。

叶圣陶说:&ldo;在同时代的人中间,鲁迅先生的确比别人敏感。有许多事,别人才有一点儿朦胧的感觉,他已经想到了,并且想得比别人深。&rdo;

鲁迅先知先觉,就&ldo;思想的实事&rdo;而言,他又是先行者。&ldo;三先&rdo;共属一体。他是思想革命的先驱。

毛泽东称他是&ldo;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rdo;

他想得深,于是他走得远。他走得远,于是他孤独。

他考察人性,拷问灵魂,从不放过他自己。他欣赏陀斯妥耶夫斯基对灵魂的拷问、穷追不舍。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他反礼教,反孔夫子。而&ldo;反求诸己&rdo;、&ldo;吾日三省吾身&rdo;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儒家文化,有学者干脆称做耻感文化。耻感与基督教的&ldo;原罪&rdo;之说有相通处。儒学作为有生命力的、开放的文化系统,使浸润于此种文化中的人,并不难于理解陀氏对人性的刨根问底。

中国封建社会,愈到晚期愈呈封闭状态,乃是权力运行的极端化所致。极端化意味着:唯有这种极端化方能维持日趋腐败的权力系统的运行。中国的政体落后于西方多矣,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能够眺望其他语种的文化。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并不依附于封建社会。文化的本质性力量能洞穿社会形态。这一点在今天大致能看清了,传统文化有她的恒定价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