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翼侧的斗争
新野战条令非常重视迂回。部队应该经常学习这种战斗行动。野战条令强调,现代战斗中,尤其是现代防御中,将不会再有固定不变、似乎是静止的翼侧。翼侧通常是临时出现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因此,争夺翼侧,要实施快速行动和突然的闪电性突击。
条令要求每个指挥员和战士具有勇敢精神、主动性和迅速行动的技能。要利用敌人哪怕是瞬间出现的&ldo;临时&rdo;翼侧,闪电性地前出其退却道路。从敌炮兵阵地一侧,从敌退却道路一侧对其实施冲击,这就是野战条令的基本原则。
在敌战斗队形全纵深杀伤敌人
如果敌人两翼不暴露,不可能对其翼侧实施迂回,那就必须从正面实施大纵深突击,击溃其战斗队形。
我们要艺术地使用坦克,将其用于直接支援步兵和达到远战目的。
我们的技术兵器具有很大的远战性,使军队不仅有可能直接在战线上杀伤敌人,而且有可能突破敌配置阵地,在其战斗队形全纵深同时实施冲击。在使用原先的技术兵器作战时,只能破坏敌人配置前沿,在其战线轮廓留下凹陷。因此,敌人有可能及时调拢自己的预备队,消除被突破威胁。现代兵器则使军队能够组织那样的冲击,它能导致敌人在全纵深同时遭到杀伤,其预备队则可能在向受威胁地段开进时受阻。现在我们拥有诸如空降兵和坦克搭载兵那样的兵力。野战条令指出:
敌人应在其配置全纵深被牵制、合围和消灭。(第164条)
……
远战坦克群的任务是向防御主力后方突进,击溃其预备队和司令部,消灭炮兵基本集团,切断敌人主力的退却道路。(第181条)
这样,按照新野战条令的要求,得到炮兵火力支援的远战坦克应突贯敌人正面,夺占其退却道路。1936年野战条令与1929年野战条令的基本区别就在于此。
在从正面击溃敌人之前,应先攻占其退却道路。很重要的是,还要投入乘装甲输送车的步兵搭载兵与远战坦克一起行动。但是,如果诸兵种合成军队指挥员无力派出步兵搭载兵,那么,仅靠坦克前出敌人防御纵深,也要毫无疑义地阻碍敌人实施预定的退却。此时,步兵应与直接支援坦克一起在全正面冲击敌人。当然,也不排除敌部分有生力量利用地褶、森林、灌木丛逃脱的可能性,但是,其大部分有生力量和兵器应该留在战场,即留在冲击者手中。
远战坦克群应突破敌人正面,切断其退却道路,击溃其司令部、后勤机关,破坏有线通信。但是远战坦克群有可能遇到重大障碍。它可能遭到大量反坦克炮的抗击。因此,如果不组织猛烈的炮火支援,那么坦克可能遭受巨大损失。
当敌人没有暴露翼侧时,如何保障远战坦克顺利穿越正面?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种炮兵射击,即移动拦阻射击和逐次集中射击。
拦阻射击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坦克在该地形达到的平均速度和现有火炮的数量。如果让坦克前进过快,那么它们在战斗中得到的保护可能会很弱。而如果前进过慢,那么它们的性能又不能全部发挥。所以,这里要求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对整个进攻进行良好的组织。
无论是在迂回敌翼侧时还是在突破其正面时,得到炮火支援的远战坦克都要迅猛前出到敌人退却道路上。
上面阐述了新野战条令关于在敌战斗队形全纵深同时杀伤敌人的要求,这些要求在我军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在法国军队新野战条令中也有反映。后者使用了两种坦克群的概念:&ldo;随伴坦克群&rdo;和&ldo;总机动坦克群&rdo;。
总机动坦克类似我军的远战坦克。这些坦克和我们的一样,在随伴坦克前面行进,得到猛烈炮火的支援。
现代坦克的威力日益增大,并力图在敌战斗队形全纵深消灭敌人,这点正越来越得到证实。
遭遇战斗
谈到遭遇战斗,新条令发展了1929年野战条令提出的要求。诸兵种合成军队指挥员应该利用各类侦察,首先是航空侦察,察明敌行军队形的编成。当然,这点他不是总能完全做到。但是,为了能够察明敌人主力在何处运动,哪怕只确定其行军队形的个别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
诸兵种合成军队指挥员掌握这些情况后,应该这样使用自己的航空兵、机械化部队、所有技术兵器和兵团:阻住敌人一些纵队,而以所掌握的所有兵力猛扑另一些纵队。要各个消灭敌人。为首次突击选择目标时,必须使敌人立即丧失其行军队形的稳定性,而不能完成预定计划。
拥有大量坦克,使军队有可能在遭遇战斗中对敌人实施更坚决的突击。坦克应对敌人前卫实施攻击,迅速将其消灭,并做好进攻主力的准备。
指挥员在确定主要突击方向时,应周密考虑地形特点,努力将敌人逐至对其不利的地域,以便随后较易于将其合围和彻底消灭。
防御战斗
在防御问题上,旧野战条令依据的情况是:敌人实施进攻时的主力是步兵和炮兵。现在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今天,各国军队都拥有强大的坦克力量,并且还在快速发展这种力量。因此,反坦克作战便成为组织防御时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问题。1936年野战条令指出,一切暂时的防御都应该首先是防坦克的。选择防御前沿也应服从这一条件。理想的选择是使防御前沿位于坦克难以通行的障碍物旁。在纵深必须广泛利用人工和天然障碍物建立防坦克地域。在这些防坦克地域要配置反坦克火炮和相当多的机枪,用以分割敌进攻的步兵与支援步兵的坦克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