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量着张颂老师这间宿舍,一张单人床的床旁加了一块木板,木板上码的全是关于中医方面的书,一张桌子上也是书,台灯发出朦胧的光线,墙上贴着一张今年的年历。年历印的是一张香港明星的脸,那个明星正妩媚地冲屋子里的人笑着。床头旁,还有一个小巧的闹钟,此时的闹钟正滴答有声地走着。时间就分分秒秒地过去了。
李亚玲坐在那里,回头望进来的那扇门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张老师顺手关上了。此时,张颂老师的宿舍里就他们两个人,这种独立起来的空间
让她感到一下子和张颂老师的关系特殊起来,不由得又一阵脸红心跳。
张颂老师先回过神来,他指着倒满水的水杯说:喝水吧。
她也想找点话说,来之前想好的问题一股脑都忘光了,她想不起来该说点什么了。于是就掩饰地端起水杯,刚喝了一口,她发现水还是热的,便又慌忙放下了。
张颂老师似乎比她沉稳了许多,没话找话地说:最近的学习还好吧?
她点点头,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好在她坐在灯影里,不易被察觉。
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了几句话。
她突然站起身来说:张老师,不打扰了,你忙吧。
张颂也站了起来,对她说:你这是第一次来我这儿吧?
她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她以前也曾来过一次,那次全班有好多女生都来了,屋子里装不下,她只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张颂老师就说:别的同学经常来,希望你以后也能经常光顾。
张颂说话时,她一直在盯着他的眼睛,她相信他的话是真诚的。他望着她的目光是专注的,比在课堂上望着她的目光要大胆火热了许多。她怀抱着书,低着头,无声地点了点头。张颂老师一直把她送到楼梯口,一直看着她走下楼去,才回过身去。
李亚玲一直走出筒子楼才长吁一口气,她的手心已经汗湿了,后背也有了一层细细的汗。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那天晚上她失眠了,躺在床上,一会儿想起张颂老师望着自己的目光,一会儿又想起章卫平。想起张颂老师时,她心中涌动着不易察觉的兴奋和冲动,然而章卫平呢,有的只是一丝苦涩,还有一种说不清的委屈。她又在心里不自觉地把张颂和章卫平进行了一番比较,她这才意识到,张颂身上的一切,她更加喜欢,张颂的书卷气,他的学识,以及他身上城里人的那种气质。然而章卫平呢,几年的农村生活让他已经完全农村化了,他心里的激情和理想常常让她感动,然而和她的理想却是大相径庭的。章卫平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而张颂老师不用想不用问,他就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老师是多么神圣呀,胸前红地金字的大学校徽,别说走在大街上,就是走在校园里,也会吸引许多同学的侧目。每年全国那么多考生,能考上大学的,只有百分之一二的比例,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而大学老师呢?况且,张颂又是那么年轻,才二十几岁,和她们走在一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张颂是她们的同学呢。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年龄都比张颂老师大。
在那个失眠的夜晚,张颂老师的形象一夜之间在李亚玲的心里变得完美起来。而章卫平呢,则远了,淡了。偶尔她也会想到章卫平对自己的好处,
可以说没有章卫平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在她的心里只剩下了感谢,而不是爱了。
章卫平的信,她有时已经懒得看了,不仅懒得看,她还有些厌恶他在信里说的那些情呀、爱的话了。以前,她是喜欢读这样的话的,她感到脸红心跳,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涌满于身。那时这样的信,她不仅读一遍,有时要读上几遍,每一遍都会有一种幸福感。现在不知为什么,她再读这样的信时,会感到浑身发冷,她有些害怕、恐惧。有时她托着腮在那里发呆,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一年多的大学校园生活,自己已经变了,变得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了。她清醒过来后才意识到,自己和章卫平已经有了距离。
再接到章卫平信时,她总是偷偷地跑到洗手间,把门关上,很快地浏览一遍,然后又很快地撕掉,扔到下水道里顺着水流冲走了,只有这时,她才觉得干净。但这样的情绪还会影响她大半天的情绪,直到晚上走进张颂的宿舍,远远地看见张颂老师窗口的灯,她才彻底把章卫平信里的内容忘掉。章卫平要来学校看望李亚玲的消息还是如约地通过信件传达到了李亚玲的手上,章卫平要来大学里看她。那天,在卫生间里,她匆匆浏览了一遍章卫平的来信。
章卫平在信中说,她不能回家里来过寒假,没法见面很遗憾,他下定决心,春节前要回家一趟,顺便到大学里来看她。她一目十行地把这封信看完了,心里一时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如果半年前她接到这样的来信,会高兴得欢呼雀跃,因为那时她是真心实意地在思念着他。在她的业余生活里,思念远方的恋人,成为她一项很重要的业余生活。此时,不论从心理还是从生理上,她已经不需要他了,关于章卫平只有在每次接到他的来信时,她才会想起他。那份感情又是很复杂的。她现在怕见到他,她不知如何去面对他,见了他以后说些什么,都将成为她的一道难题。
那几日,她心事重重,就是与张颂老师独处的时候,她也开心不起来。现在大学放假了,校园里有些空空荡荡,只有各系少数留在大学里实习的学生,偶尔在校园里出没。因为这样,无形中就给李亚玲和张颂留出了许多单独相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