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默然不语,心里接受了这个建议。几天后《强学报》的第二期出来了,纪年形式和创刊号一个样。再过几天第三期也出来了,同样未改。正在张之洞忍无可忍的时候,一个急转的变化证实了赵茂昌的远见。
六 焦山定慧寺留下张之洞&ldo;与时维新&rdo;的楹联
原来,就在上海出版《强学报》的同时,北京城里都察院御史杨崇伊突然上奏弹劾京师强学总会,说该会包藏祸心,干了不少非法活动,专门贩卖西洋书籍,抄录各驻京使馆的新闻报,刊印《中外纪闻》,并借该刊之毁誉来要挟外省大员,乘机勒索,请予严惩以肃风纪。
杨崇伊为何上这等严奏,原因在于强学会中的激进人士排斥李鸿章。李鸿章因羞而怒,由怒而恨,授意他的儿女亲家出面来纠弹。
京师中本有不少人早就对强学会的举动不满,便借杨崇伊的折子,对强学会大肆发难。慈禧虽然退政颐养,实际上仍在控制朝政。她一向讨厌低级官员议论国家大计,对庶民议政更是仇恨,遂在一批王公亲贵的要求下,指示光绪皇帝下令查封。当天下午消息传出,未等步军衙门的人查抄,分住在炸子桥嵩云草堂和琉璃厂图书室的强学会工作人员,便早已逃得干干净净。梁启超等人四处联络,希望能联名上奏,居然一时连找个联名的人都没有。无奈之时,他只得来找翁同穌,想请他出面说服皇上收回成命。翁同稣愁眉不展地告诉他,这是太后的旨意,他也因支持强学会的原故得罪了太后,免去了毓庆宫差使。现在已不是帝师了,也不好随便去找皇上说情。
梁启超大为失望,转而再找李鸿藻。倒是李鸿藻有主见,他知道,强学会遭弹劾的关键是一&ldo;会&rdo;字。这&ldo;会&rdo;与&ldo;朋&rdo;&ldo;党&rdo;&ldo;团&rdo;&ldo;帮&rdo;一样,都是当政者所忌惧的,凡事一扯上&ldo;会&rdo;&ldo;党&rdo;一类的字眼,就容易使人联想到&ldo;居心叵测&rdo;、图谋不轨之类。他和同是强学会的支持者孙家鼐商量,决定改个名字。强学会的主要目的在于藏书译书印书,不如干脆叫个书局,为表示对朝廷的崇奉,再加一个&ldo;官&rdo;字,全称官书局,这样就再不会授人以口实了。李、孙合奏此意,终于得到慈禧的恩准。于是兵部衙门的官兵们将强学会的烫金匾牌砸烂,在琉璃厂小小图书室的门上挂了块官书局的白木板。
这事通过京报的刊载,没有几天便让张之洞知道了。他于是借这股风命令上海道解散强学分会,停办《强学报》,又命汪康年接管强学会的全部余款及各项不动产财物。康有为只得悲恨交加地离开上海,带着学生徐勤等人乘海轮回原籍广东。
转眼就到了年关。这一天,汉阳铁厂督办蔡锡勇遣人来江宁,报告铁厂的经营遇到很大的困难,炼成的钢铁被外国客商认为不合格,堆积在厂里卖不出去,银子周转不过来,连薪水都开不出去了。眼看要过年了,大家都很着急,盼望张之洞能早日结束两江的署理,回到武昌去。
张之洞何尝不想早回湖广原任?两江虽然富庶,但不是自己的家,家是耽误不得的。辽东的战事早已结束,刘坤一应该过不久就得回江宁了吧!正在他盼望回湖广的时候,天遂人愿,朝廷下达明谕:着刘坤一回两江原任,张之洞回湖广本任。
得知张之洞即将离宁回鄂,赵茂昌急忙赶到江宁城。他要借送别老上司的机会,来办成一件他谋画已久的大事。这些年里,赵茂昌以乡亲身分巴结上盛宣怀的侄子盛春颐,又通过盛春颐的关系与中国电报总局上海分局总办经元善交上了朋友。赵茂昌知道盛氏发家的两大基石之一便是电报业,又亲见经元善也因电报分局而成为上海滩上有钱有势的大人物。他看准电报业确是一个可以成大气候的洋务,决定挤进来。
盛春颐给他出一个点子:由电报总局在武昌设立一个分局,总局出面提议赵茂昌做武昌分局总办。此事他去跟叔父盛宣怀说。赵茂昌对此感激不尽,许诺若武昌分局办起来,将送一千千股给盛春颐。
经元善也很赞同这个想法。湖北正在大办洋务,武汉三镇的电报业必定会越来越兴旺。武昌设立分局,自然对上海分局的业务大有好处。他支持赵茂昌去做这事,并答应负责为武昌分局培训电报生。
有这样两个得力人物的帮助,赵茂昌的兴头大增。但此事成与不成,关键在于一个人,那就是即将回任的湖广总督张之洞。若张之洞同意,此事就成了;若张之洞不同意,什么盛宣怀的推荐、经元善的支持都是一句空话。
前一向尚不急,现在张之洞就要回任,再不能拖了。这天下午,赵茂昌瞅着一个空隙,对张之洞说了这个想法,不料遭到张之洞的一口拒绝。张之洞说,武昌办电报局一事,还得过两年再说,现在要集中精力解决汉阳铁厂面临的大问题。
赵茂昌失望地离开张之洞,但他并不死心,来到后院找环儿求助。
&ldo;环儿,你说大哥帮你办的这桩大事,对你是好还是不好?&rdo;
听着赵茂昌突然说出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环儿一时愣住了。自从进了张府后,吃的鸡鸭鱼肉,穿的绫罗绸缎,还常常可以托人带点银钱给娘家,比起过去挨冻受饿的日子,当然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过门三年来,丈夫也还疼爱,佩玉也好相处,而且还生了个儿子。作为一个贫贱人家的女儿,应该感恩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