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思维导图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瑷珲条约文字极为简短,但这简短的条文造成的中国领土损失是惊人的。根据这个条约,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领域都划为俄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直到海边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则被说成是中俄两国&ldo;共管&rdo;之地,黑龙江、乌苏里江成了俄国可以自由通行的航道。而且所谓中俄共管不过是为了过渡到俄国独占。只隔了两年,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就已实现了这个过渡,乌苏里江以东也成了俄国的属地。

订立瑷珲条约的半个月后,俄国在天津以和事佬的身份同清朝政府订立了中俄天津条约。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到此尚未结束,不久后,英法联军又入侵北京,俄国也跟着一起同清朝政府订立北京条约。即使不去说俄国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得到的其他好处,只是瑷珲条约就使它象恩格斯在当时所指出的&ldo;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瑶河一样长的河流&rdo;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侵略中国的强盗帮中,沙皇俄国实际上成了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

按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国人订立这样的条约。瑷珲条约签字的时候,英法联军已经攻占大沽口,进抵天津。焦头烂额的清朝政府虽然一向对于东北边疆十分重视,但这时忍痛咽下了这一口苦药,不敢正式宣布否认瑷珲条约,而且还在天津与英、法谈判中无可奈何地寄希望于俄国这个&ldo;朋友&rdo;的&ldo;从中说合&rdo;。

上谕把瑷珲条约已经成立的消息告诉负责天津谈判的桂良等人,并说:&ldo;今俄国已准五口通商,又在黑龙江定约,诸事皆定,理应为中国出力,向英法两国讲理,杜其不情之请,速了此事,方能对得住中国&rdo;1。而俄国在天津也仍然以中国的好朋友自居。桂良等奏报:普提雅廷表示:&ldo;愿送中国火枪一万杆,各项炮位五十尊,……求奴才等代奏,并云嗣后夷患极宜预防,海口炮台万不足恃。伊拟备文回国,令派修造炮台并教兵技艺及看视金银矿苗各官前来中国,代为制备一切,实系感激图报,万无他意,不必见疑&rdo;2。清朝政府尽管多么软弱,多么糊涂,但也看得出沙皇俄国这个&ldo;朋友&rdo;又来了一个新花招,越是说&ldo;万无他意,不必见疑&rdo;就越是大有可疑。上谕对这事的回答是:&ldo;其欲令人来教导技艺,踩看矿苗,均着婉言回复,勿许为要&rdo;3。

(六)从天津条约到北京条约

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身上显著地表露出了这样的矛盾‐‐它不敢抵抗外国侵略者而只能屈服于它的压力之下,但又要在本国人民面前极力保持它的&ldo;尊严&rdo;,表示它还是能驾驭&ldo;外夷&rdo;而不是无力到只能受&ldo;外夷&rdo;支配。在从咸丰八年(1858年)的天津条约到咸丰十年(1860年)的北京条约之间的形势发展中贯串着这种矛盾,因此以咸丰皇帝为代表的中央政权的发号施令是如此地缺乏一贯性,摇摆不定,常常自相抵牾,终至只能听任侵略者摆布。

天津条约订立后,跟着就在上海同英国人进行修改税则的会议。咸丰皇帝这时似乎忽然发现,经他自己批准的条约中&ldo;以派员驻京,内江通商,及内地游行,赔缴兵费始退还广东四项,最为中国之害&rdo;1,他要把在敌人炮口下作出的可耻的屈服,在谈判桌上说服敌人取消掉。他甚至荒谬地主张,以免除关税来换取上述四条的修改。参加会议的大臣们不无理由地认为,免税当然是&ldo;外夷&rdo;愿意接受的,但他们在欣然接受以后仍然会按照条约索取他们所要的一切。这些大臣没有向英国提出这个荒谬的主张,也不敢要求修改那四条,尽管皇帝三令五申地催促他们用他们自己的名义&ldo;晓谕&rdo;对方。他们只能报告皇帝说,当委婉地暗示到这几点时,立即遭到对方严拒。上海的会议断续进行了半年之后,皇帝终于无可奈何地表示:&ldo;夷情狡执,该大臣等(指参加会议的大臣)迫于时势,亦属势处两难。该大臣之苦衷已在朕洞鉴之中。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rdo;2。他这时只想能做到不让外国的使臣长驻京城这一条。他认为,让外国使者长驻京城无异于公开宣布朝廷已&ldo;为外夷所监守&rdo;3,(后来的事实确也是如此,帝国主义国家派来的外交代表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政府的操纵者)。按照天津条约规定,一年后正式换约。咸丰皇帝不愿意在京城换约,也无非是为了想表示,这些屈辱的条约不是由皇帝自己负责的。总之,都是想为代表封建统治权威的皇帝保留点&ldo;体面&rdo;。参加会议的大臣们当然能体会到这意思,他们尝试说服英国人同意把长驻外使的地点和换约地点移到京城以外。但是,对方寸步不让。

侵略者会给封建统治者及其最高代表者以&ldo;体面&rdo;的,但这时还不给,他们要在得到后者彻底屈服的保证后才给。所以清朝方面对天津条约似乎已反悔的表现,只使得侵略者准备进一步施行武力威胁。

咸丰九年五月(1859年6月),预定换约的时间已到。英、法、美三国公使自行到大沽口外,他们都有兵船随行,特别是英国,来的是以海军上将何伯所率领的一支相当大的舰队。这时清朝方面决定接待这些公使,但指定他们不带武装由大沽口稍北的北塘口登陆到天津,并且预先告诉他们说,&ot;现在大沽海口,已节节设备,如轻易入口,恐致误伤&ot;1。清朝方面的这些要求显然是完全合理的,是无可非议的。但英法方面不理会这些通知,它们认为在中国应该有权要走哪里就走哪里。五月二十五日(6月25日),英法兵船蛮横地闯入大沽口,自行排除航道上的障碍物,开炮轰击炮台,并以陆战队强行登陆。他们没有料到,这时中国炮台对他们实行了猛烈而有效的反击。炮战继续了一昼夜,侵略者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英国的四艘炮艇被击沉,还有几艘炮艇失去了作战能力。登陆部队半数以上伤亡,海军上将何伯也受伤。英法侵略军被打得如此狼狈,如果没有在场的三艘美国兵船的援助,几乎无法退出大沽口。美国在这时期本来一直以中立者自居,没有参加英法的这次军事行动,但在紧急关头,却出来作了这与他的&ot;中立&ot;的身份不合的行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