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高衙内新传百度百科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刚到书房门口,迎面撞上两个彪形大汉,身穿锦袍,笑嘻嘻地施礼道:&ldo;衙内今日好早啊,看来精神不错,昨夜睡的可好?&rdo;

高强在自己的脑中搜索了一下,原来这两人却是兄弟俩,一个叫党世英,一个叫党世雄,都是便宜老爸高俅的心腹,现在已经做到了统制官,平日对自己也是百般讨好,言笑不禁的,便拱手道:&ldo;两位好啊,一大早给家父请安来了?&rdo;

二党还没来得及答话,书房里传来一阵朗笑:&ldo;强儿这么早就来了啊,快进来让为父瞧瞧。&rdo;

高强应了一声,和二党点了点头,便迈步进了书房。

这书房颇大,四壁都是高高的书橱,直顶到天花板上,骤眼看去怕不有几万本书。几扇落地窗凉风轻送,一股淡淡香气在房中弥漫,也不知是书香呢,还是香料?

高强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书桌前一个高大中年人回过身来,呵呵笑道:&ldo;强儿,今日难得早起,却如此精神,想来昨夜安睡,不曾做那怪梦了?&rdo;

&ldo;啊,是是,昨夜不做怪梦。&rdo;当然不作了,你那儿子已经跑路了!高强说着,上前给高俅行了礼,高俅忙扶了起来,就命书童去传早膳。

高强站在书桌旁,不经意地看了一眼高俅写的那幅字,不禁大吃一惊:高俅竟写的一手好字!虽然高强对书法不甚了了,什么间架结构、浓淡笔意是一窍不通,不过眼前这百余字纵横恣肆,墨迹淋漓,劲虽断而意相连,端的是好书法!

高强不禁感叹,真是上有所好,下必由之啊!只因皇帝喜欢书法,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和花鸟丹青可是名垂千古,连带朝野的文人墨客竞相习书学画,不但有苏黄米蔡四大家,就连这佞臣都是一手的好字,真是叫自己这本科生愧煞了。

高俅见儿子注目自己的书法,捻须笑道:&ldo;强儿,你看为父这几句写的如何?&rdo;

&ldo;啊,好,实在是好啊!&rdo;可到底哪里好,自己是一点也说不出来啊!情急之下,高强连忙把话题转到内容上来:&ldo;好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啊!&rdo;却是节选的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高俅将手中狼毫搁在白玉笔洗上,负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的天空悠悠道:&ldo;先天下之忧而忧!文正公这般胸怀,我真是高山仰止,夙夜思之,常有动于心。当年我随王厚王经略收复青唐、湟中,行经漉延各州,有老军为我指示文正公各处手泽,又讲述文正公抚循西疆,夏人闻名而胆落,追思前辈风采,真是令人浮想联翩,心中豪气升腾啊。&rdo;

&ldo;……&rdo;高强站在他身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任何人跟他说大白脸奸臣高俅会这样仰慕范仲淹,打死他都不相信,这两人的差距如同天地,怎么也拉不到一起啊。

高俅转过身来又道:&ldo;为父平生最爱文正公的手泽,只可惜他老人家一生军务倥偬,无暇吟文弄墨,没有多少文字传世,但遗泽至今犹在,夏人数十年不敢窥边,西州千万军民赖以平安,就是文正公的恩德。强儿,你再来看这一阕苏幕遮。&rdo;

啊,又让我看书法?免了,出洋相可不是什么滋味。高强想着,忙岔开话题道:&ldo;父亲,这阕苏幕遮孩儿也曾背过,且容孩儿试记之。&rdo;

当下朗声诵道:&ldo;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rdo;

这首词千古名句,尤其出自范仲淹这样的有为名臣之手,分外令人觉得可贵,高强只是上中学时读过,可至今宛如新刻,背来一字不差。

高俅听得摇头晃脑,喜上眉梢,乐道:&ldo;我儿,你一向倦读诗书,如何记得这词句?&rdo;

&ldo;啊,是、是这样的,孩儿知道父亲景仰文正公,故此也留意了一下,还好文正公的文字传世者不多,便捡来看了几首。不过孩儿驽钝,只记得这一首,别的却都忘了。&rdo;高强差点被噎住,一个险些转不过来。没想到前任的衙内如此不学无术,会背一首苏幕遮竟然也被引为奇谈。

为免高俅再发什么诗兴,他赶紧又道:&ldo;父亲如此文才,孩儿也当学些诗书,免得堕了父亲的名头。&rdo;

本以为一顶高帽轻轻送上,高俅必然大喜称赞,却不料换来一声冷笑:&ldo;哼,文才?再好的文才又有何用?&rdo;

他转身踱了几步道:&ldo;当年为父在苏学士府中作一名小史,学士惊才绝艳,一代文宗,府中酬酢唱和,当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关西大汉,持铜牙板,跨麻扎刀,歌大江东去,那才叫文才!可惜,党争无日不休,章敦为相,斥逐元佑一党,竟进言要对司马光相公、文彦博相公掘墓鞭尸,虽因物议沸腾而止,但学士却免不了黯然离京,平生抱负尽付流水,当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这等风流人物!&rdo;语调虽不十分激亢,但言下一股愤激抑郁之气却是再明显不过。

高强再次石化:高俅,这个千夫所指的高俅,他竟然曾经是苏轼的幕客,就是那个&ldo;清风徐来,水波不兴&rdo;的苏轼,&ldo;山高月小,水落石出&rdo;的苏轼,&ldo;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rdo;的苏轼,&ldo;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rdo;的苏轼啊!这一刻,他再清楚不过地感到,自己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灿烂的北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