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甲午战争史实展 > 第201章(第1页)

第201章(第1页)

曾文溪之战,为黑旗军保卫台南的最后一战,从此再也组织不起来有力的抵御了。

注释:

注1《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6),第493一494页。按,引文所述日军第二师团和近卫师团的兵力,似不确实。日方记载又谓第二师团为34052万人(《日清战争实记》第44编,第20页)。近卫师团因减员很多,只剩1万人左右。因此,日军南侵  的总兵力约为45万人。

注2北白川能久:《台湾偶作》,转见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14编,第3章,第22  页。

注3《日清战争实记》第41编,第17、18页。

注4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称:&ldo;倭以炮队功嘉义。王德标初营城外,倭至走入城。倭踞营,夜半地雷发,轰毙倭700余人,倭惊退。德标设伏邀之,倭多死。&rdo;论者多信之,实乃讹传。后竟演义为嘉义&ldo;巧布地雷阵&rdo;,把黑旗军的战绩大大夸张了。

注5《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6),第499--500页。

注6《台湾人物志》第6章,特行,《林碧玉传》。

注7《台湾省通志》卷7,《人物志》。

注8《日清战争实记》第44编,第26页。

注9《日清战争实记》第45编,第17页。

注10《日清战争实记》第45编,第18页。

注11《日清战争实记》第43编,第25‐26页。

注12 《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6),第505页。

注13《日清战争实记》第47编,第16页。

注14洪弃父:《台湾战纪》,见《中日战争》(6),第347页。

注15《日清战争实记》,第47编,第18页。

注16 《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6),第500-503页。

注17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徐骧事迹调查》,转见张雄潮:《苗栗抗日英烈三秀才》,《台湾文献》第17卷,第1期。

注18《台湾省通志》卷7,《人物志》。

注19江山渊:《徐骧传》,见《小说月报》第9卷,第3号。

注20洪弃父:《台湾战纪》,见《中日战争》(6),第342、346页。

注21《日清战争实记》第46编,第24--25页。

注22《台湾通志》卷7,《人物志》。

注23 黄家鼎:《补不足斋诗钞》,见《中东战纪本末续编》第2卷,第21页。

注24江山渊:《徐骧传》,见《小说月报》第9卷,第3号。

三 台南府城的陷落

从日军登陆澳底以来,黑旗军先出兵台中,后保卫台南,已历时近五月。至此,日军陆海俱进,南北夹攻,三面包围,台南府城完全处于敌锋之下,危在旦夕。

刘永福这位当年抗法英雄,曾在越南战场上叱咤风云,名震宇内,如今却处于完全绝望的困境了。他自率部来台后,既不为朝廷所信任,又受到上司的压制和排挤。他曾提出招前在越南抗法的旧部三千人&ldo;到台南扼守,兼为北援&rdo;,多方请求,&ldo;言辞恳切,近于哀求&rdo;注1,均不被允准。不仅如此,而且粮饷全无。为了支撑危局,尽管采取发银票、印邮票等办法,以济燃眉之急,然&ldo;以财政万分困难,杯水车薪,无从救济&rdo;,他号召爱国绅民&ldo;有银帮银,有钱帮钱,无钱帮米&rdo;注2,勉度难关。屡次派人渡海向两江、浙闽、两广总督告援,皆无成效,因为朝廷早有严旨禁止运粮械济台。试读七月以后刘永福致张之洞的求援告急电报:

七月十一日:&ldo;台北义勇甚得力,台南饷械极支绌。易道顺鼎目睹,慨然任往江南,力求垂救。绅庶留权道篆助福为理,乞即饬令回台。事关大局,无论如何,多拨饷械,千万莫延。&rdo;

七月十七日:&ldo;月前共肃三禀,由厦门复寄三电,易道去又呈一缄,不知已邀垂鉴否?心甚悬悬。饷械奇绌,恩赏多少,祈速接济。&rdo;

八月十九日:&ldo;闽、粤饷无济,台南已无法可筹。民不许行,我公不救,兵民皆乱,福死何益?痛哭乞援,望切望速。……天地父母,只公一人,乞救福死,而拯民生。&rdo;

八月二十一日:&ldo;福所以死守台南,为大局,非为私也。饷械不至,俄师渺然。我建孤忠所在,诸公必有以图之。事急矣!生死安危,惟公是命。如克有济,则祖宗之土地幸甚,台湾数百万之生灵幸甚,福亦幸甚!&rdo;

八月二十二日:&ldo;今饷械俱绝,民兵将乱,何以战守?福死奚惜,恐屏藩一弃,各国狡然生心。天下仰我公一人,乞为大局计,痛哭流血,乞速设法救援,守走死生,望公一言为定。&rdo;

刘永福函电迭至,张之洞拖延不复。直到八月二十五日,张之洞始转电刘永福,告以:&ldo;朝廷不得已割台,曾有旨召各官内渡,阁下自在其内。&rdo;并谓:&ldo;台向不归江南管辖,来便越俎。&rdo;注3拒绝了刘永福的请求,并暗示其内渡。当时,刘成良&ldo;揣度情势,预知不久&rdo;,也私下劝说其父刘永福内渡。但刘永福尚存一线之望,不忍心弃台湾百姓而去,答曰:&ldo;虽无粮,何以对百姓?&rdo;注4

十月初,忽传出消息,&ldo;已有密旨,令南洋接济台湾。&rdo;台湾绅民大受鼓舞,拟再请刘永福为民主国总统,道员易顺鼎为副总统,&ldo;合力共谋,同心同德,扫平倭寇&rdo;,&ldo;以转旋台北之乾坤&rdo;。注5实则所谓密旨乃是讹传。十月二日,由台南回厦门商借兵械的易顺鼎,接到张之洞的来电:&ldo;台事奉旨不准过问,济台饷械更迭奉严旨查禁,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