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定海失陷的奏报到京,道光帝当即下令革除乌尔恭额和浙江提督祝廷彪的职务,又令邓廷桢派福建舟师赴浙会剿英军。英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大出道光帝意外,他慌忙调兵遣将。这时反禁烟派造谣说 :&ldo;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 &rdo;,也有说是因&ldo;绝其贸易&rdo;引起的,于是,道光帝对林则徐的信任发生了动摇,在派伊里布赴浙查办时,特别指示他要密行查访&ldo;致寇根由 &rdo;。沿海督抚害怕失事受斥,群起攻击林则徐的&ldo;肇衅 &rdo;,高唱&ldo;议和&rdo;论调,道光帝害怕战火蔓延天津 , 于8月9日下令驰往天津&ldo;筹防&rdo;的直隶总督琦善:如该夷船驶至海口……不必遽行开枪开炮。
8月11日,懿律等率英舰进迫大沽口,驶近口岸投书并要求购买食物,琦善害怕英军&ldo;藉词滋衅&rdo;,即满口答应代买食物。9月1日,懿律、义律复照琦善,坚持英国提出的各项勒索条件,琦善根据道光帝&ldo;随机应变,……设法劝说英军退兵&rdo;的旨意,于13日向懿律等表示:如同意南返粤东,则中国钦派大臣到粤会谈。懿律于15日复文琦善同意返回广州谈判。17日,道光帝接到琦善关于英军南返的奏报,&ldo;朕心嘉悦之至 &rdo;,当即降旨,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事件,并飞谕沿海各省督抚,英船经过不必开放枪炮。18日,林则徐关于择日出洋剿办英军的奏报到京,被道光帝严切指责。19日,又令调查邓廷桢奏报厦门抗英一役军实。
随着道光帝态度的转变,主和派完全得势。为了替赴粤的议和活动打开坦道,琦善于20日上奏道光帝,吹嘘英军船坚炮利,中国断难决胜,并千方百计诬陷林、邓二人。
这时的道光帝对琦善所陈当然完全相信,对其所请无不依从。 28日, 下旨谴责林则徐禁烟抗英,&ldo;内而奸民犯法,不能净尽,外而兴贩来源,并未断绝&rdo;,&ldo;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误国病民,莫此为甚 &rdo;,将林则徐、邓廷桢交部严加议处,林则徐即行来京听候部议,两广总督由琦善署理。琦善自天津赶回北京听训后,于10月3日离京赴粤。同一天,道光帝以&ldo;误国病民,办理不善&rdo;的&ldo;罪名 &rdo;,下旨将林则徐革职,并命林则徐折回,邓廷桢从福建前赴广东,以备查问原委。
形势急转直下,在军事上没有被英军的炮舰所打败的林则徐,却在政治上被主和派的谗言打倒了。
9月14日夜,林则徐知道英舰&ldo;至天津递呈,琦善奏入,奉旨准其呈诉,并将公文等件进呈 &rdo;,心情十分沉重,&ldo;彻夕为之不寐 &rdo;, 担忧时局&ldo;若以一着之差,致成满盘之错, 如何维挽耶 ?&rdo;允准英军&ldo;呈诉&rdo;,不准筹计制船造炮,朝廷的用心十分显然,林则徐怎不心寒呢?但他没有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祸福,为了&ldo;无伤国体,可敬后来 &rdo;, 打定主意, 在不得不上表辞官的同时,也要&ldo;不识事宜&rdo;地力陈制船造炮的抗敌主张。22日起,林则徐化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写折稿,他一面自请处分,一面写了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的附片,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抗英主张,理直气壮地驳斥了主和派攻击他的谬论,并建议&ldo;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 &rdo;,从海关收入的税银中抽出一部分来制船造炮,改变军事技术和装备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状况。
奏折和附片于24日拜发后,林则徐仍专心一意地加强广东的防务。 29日,&ldo;午后赴箭道校射 &rdo;,30日,&ldo; 清晨出往小北门永康炮台演放炮位 &rdo;,同日,还决定拨调海珠炮台大炮加强虎门炮台的火力。这时,林则徐感冒生病,天天延医治疗。病中接到道光帝&ldo;欲盖弥彰,可称偾兵&rdo;的指责,并要他迅速驰奏水师出洋后接仗情形。9日,林则徐病愈,强忍心头郁愤,当晚提笔作复折,详细说明了广东抗英战略从&ldo;以守为战&rdo;向&ldo;出洋剿办&rdo;转变的理由,以摆事实的方式,婉转地反驳了道光帝&ldo;前后自相矛盾&rdo;的谴责。然而,道光帝以重治林、邓来换取英军退兵的议和方针早已决定,申辩是枉然的。20日,林则徐接到吏部公文,&ldo;知奉谕旨交部严加议处, 来京听候部议,以直督琦署广督,其未到之前,以巡抚怡暂行护理 &rdo;。当天,林则徐交卸总督、盐政两篆,移送怡良。
林则徐被黜,&ldo;宦局旋更 &rdo;,&ldo;夷务改换局面 &rdo;。抵抗派和人民群众联合抗英的形势被破坏了。消息传开,爱国官兵、士绅和抗英群众都极为震惊和愤慨。送行时,人们共赶置52块颂牌,上书&ldo;民沾其惠,夷畏其威 &rdo;,&ldo;勋留东粤,泽遍南天&rdo;、&ldo;烟销瘴海&rdo;、&ldo;德敷五岭&rdo;等赞词,表示他们对林则徐领导禁烟抗英斗争的拥护、支持和对他无理被黜的同情、惋惜。林则徐怀着激愤的心情,清理书籍,理好行装,准备于26日动身。
快要离开广州了。紧张激烈的禁烟抗英斗争,把林则徐的心身和广州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他是多么留恋啊! 蒙受不白之冤, 林则徐感到莫大的耻辱,他抱着忠君的观念坐受惩罚,在行动上没有反抗,也不敢反抗。他没有因为国家民族争命遭致无过被黜而后悔,他的民族气节也不曾因红顶帽的丢失而点上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