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人评判对这幅画很是推崇,这画道之境,却有几分体悟,虽是区区的一句小诗,能做出这么雅致的意境,这人本身不凡。
王大人最是镇定,他拿着陈尧咨的画,仔细的看了看,没有言语,而是给了其他几位评判。
这是一幅浓墨山水,林间小草,清泉溪流,隐隐的几笔浓墨,勾勒出了远远的重山,松林旷而模糊,小道短而不现其径,区区的几笔,也算是站了这半幅宣纸。
模糊的山,没有庙宇,更不提古寺,但见小溪的远处,约么青石小道,几只荷叶乍现,清如莲花,一个和尚在水边汲水,羊肠的小道顺着他的脚下通往山里,隐没不见了。
几位评判你看看我,我看了看你,却不知该如何评判了,这画不知有何意境,只是一幅普通的田园流水罢了,粗略一观,只不过细笔描摹,没有大象。
&ldo;还是王公子的画最佳&rdo;以为评判粘须而道。
王钦若听闻此言,嘴边露出微微得意的笑,余光瞟了一眼身旁的陈尧咨,心里的畅快不已而道,这些日子的压抑,如同瞬间的释放,他的脸都红润满脸。
&ldo;不&rdo;王大人摇了摇头,这群人,并非都是习画之人,自然不知这天地之高低。
&ldo;王大人有何指教?&rdo;
&ldo;老夫以为,此作当以陈公子之画为最佳&rdo;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一听,顿然&ldo;轰&rdo;的一声,惊讶不已,若是王大人执意如此,那么这陈尧咨定然是书画两状元的头衔了。
&ldo;大人,&rdo;这评判夫子站了起来,拱了拱手,道,&ldo;这陈公子之画,虽是笔墨细腻,可却与题不符,大人一味偏袒,恐怕不但众学子皆不服,两位王爷也不会答应吧&rdo;
&ldo;出了何事?&rdo;
蜀王与吴王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ldo;王爷,&rdo;王大人拱了拱手,道,&ldo;孙夫子与下官之意若有不同,还请王爷作评&rdo;
&ldo;不同,&rdo;吴王眉心一条,哈哈笑道,&ldo;这可是趣事,本王倒是要好好瞧瞧了。&rdo;
&ldo;王爷,&rdo;孙夫子拱手说道,&ldo;在下以为,这陈尧咨的画,乃是最次,可王大人硬要取其为最佳,老夫只有力争,别无他途。&rdo;
&ldo;陈尧咨?&rdo;吴王心里来了劲,拿过他的画,仔细瞧了瞧,点头道,&ldo;这确实与题不符啊,王大人。&rdo;
&ldo;陈公子乃是范大人门下,他的画,意境高远,怕是孙夫子还未看出来。&rdo;王大人毫不客气的道。
&ldo;是在下无能,孙夫子冷笑,&ldo;那请王大人为我等说项一二?&rdo;
&ldo;还是请陈公子说最好&rdo;王大人看了看陈尧咨,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