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想了想道:&ldo;从查赈角度看,皇上能准;从维护封疆威望来看,皇上又不能准‐‐按我大清律,巡抚、总督行事是不受上差限制的,是可以酌情而定的。
可不管皇上准不准,下官也要为叶明府争一争。叶子颂是我大清难得的好官哪!
无非是变通了一下救济方式。这样敢于任事造福地方的官员我们不给予保护,我们这俸禄拿得不是太昧良心了吗?‐‐文大人,你说呢?&rdo;
文庆被曾国藩说得长叹了一口气,思索了许久才说道:&ldo;我满人都能像你曾大人这么想、这么做,我大清国就算省省遭灾也不用怕呀,也垮不了啊!‐‐好,我也给皇上上道折子,为你壮壮声势!&rdo;说着冲外面喊一声:&ldo;笔墨侍候!&rdo;
曾国藩一听这话,大受感动。他站起身,凝视着文庆好一会儿才道:&ldo;文大人,您老就莫这浑水了!‐‐您犯不着与和春结仇呵!&rdo;
文庆哈哈大笑道:&ldo;你汉大臣都不怕,我一个满人,又怕什么呢?&rdo;
当夜,文庆的奏折也由行辕的八百里快骑拜发。
晚饭后,几名抚标兵由按察使带着,把叶子颂押进钦差行辕后院的临时大牢里,按察使司衙门专拨了一名看守看管。叶子颂其实是被抚标兵们抬进大牢的。李保从看守那里得知,叶子颂已病到不能起来,现在是挨时辰。‐‐看光景,这叶子颂可能挨不到圣旨下的那一天。
李保赶忙向曾国藩汇报了此事。
曾国藩沉思了一下,让李保偷偷去外面请一名郎中来,进大牢里为叶子颂诊病,并一再嘱咐李保,一定要打点好看守,不得走漏一点风声,尤其不能让巡抚衙门的人知道,嘱之再三。李保悄悄地离去。
李保自去办理,果然隐秘,两天后,叶子颂开始进食。
曾国藩这才把一颗心放进肚里。对李保是愈发看重了。
这件事连文庆都瞒住了,巡抚衙门自然就更不知道端的。
和春几乎天天询问按察使,叶子颂病到何种程度,和春天天期盼叶子颂的死讯,叶子颂却一天天好起来。和春和按察使都暗暗称奇。
一晃五天过去,按时间推算,圣旨还不该来到行辕,而叶子颂已能在大牢里走动。曾国藩就和文庆商量,准备提审叶子颂。文庆自无话说。
曾国藩当天就着人备了刑具。这些刑具不是给犯人用的,是让犯人看的,也是给巡抚衙门和按察使司衙门看的。
主审是曾国藩,文庆也参加,文案也是现成的。按大清律例,查赈大臣有权独立审案,但须是赈案,与赈案无关的,则交由地方审理。赈灾大臣审赈案,巡抚衙门不准干涉。如其不然,赈灾大臣有权对地方巡抚实行弹劾。
叶子颂是早已知道自己项上的这颗人头是曾国藩担着处分的风险保留到现在的,心里已是存了老大的感激。
叶子颂出身卑微,中举较早,因凑不齐进京的盘费,加之广东与京师又恁遥远,所以与进士无缘。后来广东闹&ldo;会匪&rdo;,朝廷号召乡绅办团练,他也在花县练了一团人。碰巧&ldo;会匪&rdo;攻打县衙,他带人抵抗,竟获成功。于是被保举了个从四品宣抚使衔,分发山东,自此进入仕途。叶子颂的经历和江忠源颇相近,只是不如江忠源运气好。
叶子颂被带上大堂,当中跪下。
曾国藩看那叶子颂,果然恢复得比见时还好,就开口问话:&ldo;叶明府,你抬起头来。你的案子已惊动了朝廷,本部堂和文大人就你的案子问你一些话,你要据实回答,不得说谎。&rdo;
叶子颂跪着,恭恭敬敬地答了一声:&ldo;是,二位大人尽管问话。&rdo;
文庆小声对曾国藩道:&ldo;称呼错了,该称人犯才对。&rdo;
曾国藩点点头,开口问道:&ldo;人犯,你知道你犯的什么罪吗?&rdo;
叶子颂答道:&ldo;知道,欺君罔上,犯了死罪,子颂服罪。&rdo;
曾国藩又问:&ldo;就这些吗?&rdo;
叶子颂答:&ldo;就这些。&rdo;
文庆忽然问:&ldo;人犯,你为什么要变卖朝廷的赈粮呢?‐‐你不知道这是百姓的救命粮吗?&rdo;
叶子颂冲口而出:&ldo;朝廷给东平县的赈粮全年才一千万斤,而我东平县的百姓却有十五万四千人,每人六十斤粮不到。三百六十五日,让百姓如何活命啊。&rdo;
文庆追问一句:&ldo;那你把赈粮卖掉,不是更把百姓往死里逼吗?&rdo;
叶子颂回答:&ldo;子颂卖掉有数的一千万斤赈粮,却为东平县的百姓购进三万担红薯和一千万担桑叶。‐‐这笔账,钱谷师爷记得明明白白,请大人明察。&rdo;
曾国藩问:&ldo;人犯,你这么做,固然有你的道理。但你知道,按我大清律例,地方官员要动赈银、赈粮,是要上报布政使的,由布政使再上报巡抚衙门,批准后,才可进行。不经批准擅动赈粮,不管什么用心,是要被杀头的,你应该明白。&rdo;
叶子颂答:&ldo;子颂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厉害,但子颂给巡抚衙门连上了三道呈文,均无答复。为这事,子颂专程跑到省城面呈和中丞。但和中丞因无先例,不敢照准。子颂被逼无奈,才决定舍弃项上的这颗人头,来保东平百姓碗里的稀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