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房赶忙接口道:&ldo;曾大人同意修缮会馆,这件事就算落实了。大人,您老人家在湖广举子的眼里可是功德齐天了!&rdo;
曾国藩端起茶杯道:&ldo;夫子如果没有其他事,本官就办自己的事了。&rdo;
当时流行的送客方式,就是端茶,所谓端茶送客,此之谓也。
但账房先生却一下涨红了脖子,道:&ldo;大人,小的话还没有说完哪。‐‐既要翻修会馆,就要有一大笔银子,这银子从哪儿来?总要大人示下才好办理。&rdo;
&ldo;怎么?&rdo;曾国藩被闹得一愣,&ldo;会馆历年的节余和募捐,还不够吗?&rdo;
账房苦着脸道:&ldo;湖广会馆一直是薄利经营,虽说历年来的募捐有些进项,也才二三万两银子。会馆翻修一次,没有五六万两银子够吗?咱湖广在京师做官的人几百之多,只要大人带个头,万两银子还是可以捐到的。&rdo;说着便打开募捐簿子请曾国藩认捐个数字。
曾国藩想了想道:&ldo;本官虽名声老大,但却囊中羞涩。认捐的事,还望夫子找别人吧。&rdo;说着又端起茶碗。
但账房却道:&ldo;大人哪,您老是湖广会馆公认的执事、监理,您老只要写个数字,并不要掏腰包,起个带头作用就行了。这还难吗?&rdo;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ldo;夫子怕是记错了吧?湖广会馆的执事、监理是唐鉴唐镜海大人。本官只是长沙会馆的执事、监理。&rdo;
账房急忙道:&ldo;大人哪,唐大人已经致仕。唐大人临行前推举您老继任会馆执事的帖子是早就送到府上了的。怎么,大人没有见到吗?&rdo;
曾国藩就急忙在案首的公文筐里翻查起来,果然翻出湖广会馆的一个帖子。一看日期,正是自己在山东查赈的时间。
曾国藩抱愧地笑了笑,道:&ldo;你看本官忙昏了头不是?成了湖广会馆的执事、监理还像不相干似的。‐‐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本官忙完这一阵子,把各位执事、监理也约齐,大家共同议一下会馆修缮这件事。你回去先把会馆的陈年老账理一下,本官也须同所有执事顺便看一看,总得跟大家有个交代。&rdo;
一闻此言,账房的脸色微微变了变。他深施一礼,急忙退出去。
曾国藩忙把周升叫过来,让周升告诉李保与刘横,跟住账房先生,如果发现有异常,即刻带回。周升忙出去布置。
唐轩这时抱着账簿走进来,道:&ldo;大人,我想让您老看看账。&rdo;
曾国藩让唐轩坐下,这才道:&ldo;又不敷支用了吧?&rdo;
唐轩苦笑一声:&ldo;上个月光纸和墨就废了二十两银子,而大人为人写出的字却一文钱也没回来。大人哪,咱现在的伙食钱只有十二两银子,唐轩的心里有些慌啊!&rdo;唐轩把账递过来。
曾国藩没有接账簿,而是反问:&ldo;唐轩哪,十二两银子咱们能用几天?&rdo;
唐轩答:&ldo;如果没有其他的开销,两天吃一回豆腐,平常就拣贱的菜买,让厨下晚点去菜市场买菜,这么精打细算,十二两银子咱们这一家子吃二十天没问题。&rdo;
曾国藩一下子高兴起来:&ldo;好!唐轩,就按你说的办。只要能挺二十几天,俸禄就能发下来了。‐‐唐轩哪,我想让你替我去做件事,我想再裁掉两个轿夫。我现在是四品衔,蓝呢轿有四个轿夫就够了,何必又用扶轿的、跟轿的呢?有李保和刘横就行了。这样一来,多少也能挤出几张纸钱来,不是更好?&rdo;
唐轩迟疑着道:&ldo;大人,唐轩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们这些人跟着您老,能挣你几两银子啊?满京城问问,哪个大臣家的轿夫一年的佣金不是四十两银子啊!‐‐可咱们家,四个轿夫一年才五十两,多给您老也拿不出啊!您老升官、降官大家都不肯离开,大家是敬您老的为人哪!‐‐大人呀,你就别难为唐轩了!&rdo;口气里明显有些发急。
曾国藩长叹了一口气,道:&ldo;大家何必都跟着我受苦呢!唐轩哪,你知道吗?当官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打算发财。想发财我又何必当什么官呢?像左孝廉,经营几个铺子,哪年不是几万的进项啊!‐‐当官的人,官声重于性命,既不能给祖宗抹黑,也不能给子孙造孽呀!好了,你回房歇着去吧,光顾了闲谈,倒忘了正事,我这一阵子的日记还没整理出来呢!&rdo;
唐轩迟疑了一下,吞吞吐吐道:&ldo;大人,有一件事,我一直想问,可‐‐&rdo;
曾国藩低头边整理零散的日记边道:&ldo;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吧。&rdo;
唐轩道:&ldo;我接账的那一天,就见账上有二千两的一笔闲银子,大人在旁边不知何故注了&lso;莫动&rso;两字,这笔银子就至今没动。对这笔银子,唐轩已画了老长时间的问号。大人哪,唐轩不明白的是,你为什么认可从左孝廉的手里借银子用,也不让动这笔银子呢?&rdo;
曾国藩笑了笑道:&ldo;唐轩哪,不是咱的银子咱不能动啊!‐‐这是我四川典试回来的时候宝制军依老例送的程仪。这笔银子我原打算交给皇上的,但考虑到这件事牵扯的面儿太广,可能要得罪所有的京官,就只好先存到了钱庄。这笔多得的银子,我打算等我离开京师回湘乡的那一天,再连本带利全交到皇上的手上。不该咱用的银子,咱不能用,用过一回,就想用第二回,由俭入奢易,从奢到俭难哪!&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