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顺治四年七月清陕西巡抚黄尔性题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这个题本中说到,大顺政权中部县令陈尚新在&ldo;李贼通行免追比&rdo;之后,竟然把追到的一笔赃银五百两&ldo;侵扣入己&rdo;。同一内容又见顺治四年十一月清刑部尚书吴达海等《为贪婪伪官匿藏伪印事》题本,亦藏第一档案馆。
(27)顺治元年七月十八日国子监司业薛所蕴启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
(28)张缙彦:《菉居文集》卷二,又见《依水园文集》前集卷二。
(29)王继文:《乞恩查减荒粮以实国赋以存残黎事揭帖》,原件藏第一档案馆;又见顺治十四年《麟游县志》卷三上,《田赋》第四,文字略有不同.此外,顺治元年十月清山西巡抚马国柱题本中,说到大顺政权在山西忻州&ldo;三丁之中抽军一名,其余二丁供田三十亩,银十二两。&rdo;这项措施不知道是哪一个月开始的,就内容来看属于军屯,征收的籽粒银每亩高达四钱银子,是相当重的。
(30)《清史列传》卷七九,《吴惟华传》。
(31)蒋良骐:《东华录》卷四。不久,石廷柱被调往山西。
(32)见多尔衮致唐通书稿,载《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一二九页。
(33)唐通降清以后被封为定西侯,不久解除兵权,寓居北京。他叛降清朝之后,大顺政权把他的家属处斩,家产没收,给予了应得的惩罚。见顺治十一年正月唐通奏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
(34)雍正十二年《山西通志》卷五一。
(35)陈永福何时何地降清未见到明确记载。但顺治五年八月,清廷给投降将领授职时,陈永福被授予拜他喇布勒哈番,见《清世祖实录》卷四○。按,《清实录》把陈永福的名字误写为陈有福,参见《清世祖实录》卷一○。
(36)康熙十一年《束鹿县志》卷七,《仕迹列传》,刘昆:《冯中丞传》。
(37)康熙四十五年《泽州志》卷二八,《祥异》,附《兵燹》。
(38)顺治元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宣大总督吴孳昌启本,原件藏第一档案馆。
(39)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
(40)同上。
(41)《豫变纪略》卷六说:&ldo;是时,贼在西安,所谨备者北边耳,潼关谓有刘宗敏可无虑。及闻英王将南下,惧弗支,则调关中兵悉往应之。而其实英王尚远未来也。豫王抵潼关,关中卒无几人,遂长驱而入。贼方筹谋御北鄙,而潼关溃卒残甲断鞦而带伤者踵至矣。贼大恐,中夜而逃,南走蓝田。&rdo;这里对潼关战役的经过叙述得严重失实。潼关战役前,刘宗敏并不是潼关的守将,战役开始时李自成本人也已赶到潼关。但是,书中指出李自成等人把防御的重点放在陕北,抽调大批军队北上准备迎敌阿济格部清军,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42)乾隆十九年《白水县志》卷一,《地理?兵寇》。按,这里所说的&ldo;战败,复奔白水&rdo;,是错误的。顺治四年《白水县志》作:&ldo;清顺治元年冬十二月,贼闯自同州逾白(水),北趋延安逆战.未几,复自延安逾白(水)趋同(州)。县为古今兵争冲地如此。&rdo;(卷上,《扼要》)李自成是在增援陕北的途中.接到多铎部清军威胁潼关的消息以后又调过头来赶往潼关,他本人并没有参加陕北战役。
(43)康熙六年《洛川县志》卷上五之赋,《杂志》附。按:文中洛即指洛川,地在延安和西安之间。
(44)《清世祖实录》卷十四。
(45)民国三十二年《米脂县志》卷一○,《轶事志》附《拾遗》,《李自成族裔考》。据这篇文章记载,当清兵围剿的时候,有一位妇女携带幼子,归宁于榆林所属的叶家跕,幸免于难。此子遂冒姓叶氏,入籍榆林。又有李某从悬岩上跳下得脱,遍体鳞伤,人呼之为李没皮。此外全被清军杀光。《清世祖实录》卷八,记顺治元年九月二十日,平定山西固山额真叶臣自军中奏报:&ldo;伪定西侯唐通败降后,我军复攻破流贼原籍米脂县,歼其亲族,掘其坟墓,弃其骸骨。侦得流寇党羽俱经星散,以闻。&rdo;唐通降清事在九月十五日,从九月十五日到二十日,并没有清军攻破陕西米脂县事,当时叶臣所部清军也没有进入陕西。《清实录》的这条记载可能有误。
(46)潼关战役的经过,见《清世祖实录》卷十四所载豫亲王多铎顺治二年二月奏报和康熙二十四年《潼关志》卷下,《兵略第八》。《绥寇纪略》卷九记,&ldo;二月,本朝大兵至潼关,攻之。伪巫山伯马世耀以六十万众大败,潼关破,世耀死。&rdo;《钦定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也依样画葫芦,大书&ldo;顺治二年二月,我兵攻潼关,伪伯马世耀以六十万众迎战,败死,潼关破。&rdo;时日和战况无一不错。看来清朝明史馆的编纂人员,连本朝的实录和档案也未能寓目,仅拾他人牙慧敷衍成篇,疏漏荒涎乃至于此。
(47)《绥寇纪略》卷九。
(48)顺治二年三月《凤翔总兵董学礼揭帖》,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四七五页。
(49)《陕西三边总督陈之龙揭贴》,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一○四页。
(50)同上。
(51)这时还没有叛变的原明朝将领只剩下左光先,一六四五年四月他在湖北被清军俘虏后也屈膝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