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康熙《四川成都府志》附《蜀难纪略》。
(75)参看《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三期,胡昭曦:《四川地区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一些碑石》。
(76)乾隆二十二年《广元县志》卷八,《兵事》附。
(77)《圣教入川记》中,记载张献忠按自己的意思作成谚语道:&ldo;天造万物为人,而人受造非为天&rdo;,实际上就是这个&ldo;圣谕&rdo;经过两次转译之后,在文字上出现的差异。据说张献忠自鸣得意,叫传教士&ldo;将此语速寄欧洲,使文人学士先睹为快。&rdo;同书还记载了张献忠对传教士发的谬论:&ldo;四川人民未知天命,为天所弃&rdo;,&ldo;今遣我为天子,剿灭此民,以惩其违天之罪,&rdo;等等。这种语言同现存&ldo;圣谕碑&rdo;文,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
(78)如光绪三十一年《内江县志》说:&ldo;官兵之虐,甚于流贼&rdo;(卷十二,《外纪》)。欧阳直《蜀乱》记:&ldo;又合阳土豪李调燮,尝对余言及彼集士兵扎寨,时无粮,每发兵捕人谓之人粮。凡拏到人口,选肥少者付厨下,余者系瘦,乃给兵士,烹宰俱按整猪羊法。彼受招安入杨展营,人赠以绰号曰万人坟。&rdo;
(79)当时江津人士龚懋熙记载说:&ldo;时天下无主,官兵所过尤烈于贼,里巷恣睢雄杰之徒,借起义为名,驱民为兵,众至千、万,文士反依依焉。督抚崇衔、侯伯重爵,攫而取之,在廷唯唯而己。其究也,民尽为兵,废耕绝食,旋亦自相食以尽,全川自此烟火断绝凡十五年。&rdo;(嘉庆九年《江津县志》卷十五,《艺文》,龚懋熙;《叙略》)。又如南明范文光、曹勋在雅安搜括百姓的粮食,竟至于&ldo;已播谷种,亦漉来作食。&rdo;官军在路上碰见百姓,那怕只有一碗米也&ldo;杀而夺之。由是僵尸横路,白骨遍野。&rdo;(李蕃:《雅安追记》)时人杨鸿基在《蜀难纪实》中也说,&ldo;时蜀土不耕已二年,余粮罄竭,民惟拾穭谷,采野蔬以充腹,已有人相食者。而诸兵搜劫无已,民不能出而求食。故不死于兵则死于饿。蜀难至斯转剧,民存十不能一矣。&rdo;又,欧阳直《蜀乱》云:&ldo;时官兵无粮,曾英条议云:今沿江闲田,一望荒芜,各营所获牛只颇多,请准兵丁择便屯种,无事则登岸耕作,有警则登舟敌忾。阁部(王应熊)以田地乃朝廷疆土,百姓己业,未经奉旨,何得给兵,不允其说。于是,营兵尽抢劫以自活。自叙、泸以至重、涪两岸,打粮至一月路上,地方残民尽饿死,田土尽荆莽矣。&rdo;
(80)明末清初四川&ldo;以人为粮&rdo;的现象相当普遍。这里举几个例子:崇庆州有袁姓一家兄弟五人,&ldo;奉母偕众避难,至晚无食,众择其肥大者杀而食之。五人已杀其四,第五子奉母逃到他县,竟免其难&rdo;(光绪三年《崇庆州志》卷十二,《杂识》)又如时人欧阳直,&ldo;自内江同溃兵过威远,遇十数饥人邀于路,见人众不敢近,犹狂呼曰:&lso;走不去,丢下两个与我们做粮饭罢。&rso;&rdo;他自己在顺治三年,由南明四川巡抚马乾委任为安居县令,抵任后,&ldo;忽一夜有人告余曰:&lso;我辈久无粮食,每藉人为食,渠等今且欲谋及县君矣。&rso;,说得欧阳直头皮发麻,连夜逃走。(《蜀乱》)
(81)如民国十八年《南充县志》记载:&ldo;蜀保(宁)、顺(庆)二府多山。遭献贼乱后,烟火萧条,自春徂夏,忽群虎自山中出,约以千计。相率至郭,居人移避,被噬者甚众。县治学宫俱为虎窟,数百里无人踪,南充县尤甚。&rdo;(卷十六,《外纪》)
(82)张宏畉:《邑志纪闻》载,顺治四年&ldo;又加瘟疫流行,名马蹄瘟,患者多死&rdo;。(嘉庆十八年《峨眉县志》卷九,《艺文》)
(83)如川北的广元县,在顺治五年清朝知县高培元抵任时,&ldo;百姓农业尽废,至是每市米一斗,价五两(按,明清正常粮价约为一石价银一两,此时高达五十倍),百姓易子析骸,弱肉强食。且疫疠流行,死亡遍野,苟全性命者仅十一于千百。&rdo;(乾隆二十二年《广元县志》卷八,《兵事》附)又如同治《绵州志》记载,顺治五年和六年&ldo;全蜀大饥,人民相食,逃亡几尽。&rdo;(卷,《祥异》)清军的横征暴敛是造成饥荒的重要原因。如顺治五年清朝总兵&ldo;柏(永馥)、马(化豹),芦(卢光祖)等,复镇顺庆,而一时粮饷不继,夏取民之麦,秋又取民之禾。起视斯民,室如悬磬,野无青草,如之何其使民不饥而死也。&rdo;(民国十八年《南充县志》卷十六,韩国相:《流离外传》)清初安岳人周于仁说,&ldo;迨戊子、己丑(顺治五、六年),五谷无遗种,斗米三十金,民皆采掇草子树皮野果为食,绝盐味,无定居。&rdo;加上&ldo;以人肉为家常饭&rdo;的土匪和&ldo;能破壁、升屋、上树伤人&rdo;的虎害,才造成安岳和岳至&ldo;两县绝人迹,少烟火者二十余年&rdo;的局面(见道光二十一年《安岳县志》卷十五,《祥异》;又见光绪二十三年《续修安岳县志》卷四,《外纪志》)。这些材料都说明,在顺治三年张献忠牺牲、余部经贵州转入云南以后,四川才经历了一场最严重的破坏。
(84)《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第四八九页,《陕西总督孟乔芳启本》。
(85)同上书,第四九二页,《总督八省军门佟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