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烧房和酒师之间纯粹是一种雇佣关系,烧房老板付工资,酒师酿酒。酿酒质量是顾客价值、企业价值、股东价值、管理者价值、员工价值的共同诉求点。这些因素决定了任何酒坊都离不开技艺精湛的酒师,酒师的水平不行,酒坊的生存就困难。因此,酒师在酒坊里很有权威,除了购销不管,其余全部都管,权力是很大的,就连掌柜的也要让他三分。
技术要素的资本化,使酒师的报酬很好,他的薪水在酒坊是最高的。1940年代末,总酒师的月薪是7-8块银元,是其他工人的7倍。
依附于酒师的技术传承及保密制度,形成了嫡系传承的古老规矩。酿酒技术的传承,唯一的途径就是师父带徒弟、口口相授,一代一代往下传。
酒师带徒弟,一般都是家族嫡传,并且传男不传女,传婿不传媳。郑应才没有儿子,虽说教过几个徒弟,但一直没有嫡传弟子。后来抚养了一个养子,老人就将希望寄托在养子郑永福身上,将他的一生所学倾心传授。郑永福勤学、能吃苦,就是学的慢一点,老人心里一直不满意。因为一直没有一个嫡传弟子,一直到了临近耄耋之年,技术传承仍是郑应才的一块心结。
自从肖青海撮合成他和张支云的父子关系之后,算是了却了老人的一个最大心愿。因此,由肖青海主持拜师仪式是天经地义的。
一九四二年农历五月初四这一天,是张支云人生历程的一个转折点。在肖青海的主持下,郑应才和张支云在成义烧房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师仪式。
因为是大师傅收徒弟,酒坊掌柜薛相臣当然也参加了拜师仪式。
中午时分,拜师仪式正式开始。工人们在烧房门前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拜师台,台上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香案,郑应才危襟正坐在一把传统古朴的座椅上,张支云规规矩矩地站在香案的前面。薛相臣坐在主宾的位置上,酒坊的全部员工列队站立在香案前的院子里。
肖青海站在拜师台右侧下首,拉长了调子唱起了拜师议程:
&ldo;张支云拜师仪式现在开始!&rdo;
&ldo;第一项,鸣炮!&rdo;
事先安排好的酒坊工人开始点鞭放炮。
&ldo;第二项。由薛掌柜宣读拜师文约!&rdo;
薛向臣拿起文约,站起来庄严地宣读道:
&ldo;立拜师文约人张支云,经肖青海引荐,介绍给师傅郑应才名下为徒,习学酿酒手艺。从拜师之日起,徒弟要尊师好学,听从师教,严守师规。习艺之余,要侍奉师父衣食起居,克尽孝道,以报师父教诲之恩。若违悖管教,任凭师父处置。师父要待徒如子,严管细教,传承茅酒之精髓。空口无凭,特立拜师文约为据。
师父:郑应才
拜师学艺人 :张支云
引荐人 :肖青海
壬午年端午&rdo;
薛向臣宣读拜师文约之后,将文约递给了主持人。肖青海转身庄严地将文约递给了郑应才。郑应才在拜帖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继而,徒弟张支云、举荐师肖青海、见证人薛向臣都在拜帖上了签字。
签字完毕后,主持人便大声宣布第三项议程:
&ldo;下面由张支云行拜师大礼。&rdo;
张支云诚惶诚恐地跪在了师父面前,按照主持人的吆喝,向师父三叩首跪拜大礼,然后起身站在了师父面前。
主持人紧接着宣布了第四项议程:
&ldo;下面由见证人薛向臣掌柜宣读《师训》,举行&ldo;戒尺加身&rdo;仪式!&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