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明智光秀率主力1万8200人抵达洞峠,待机决战。
12日,羽柴秀吉在富田举行军事会议,调兵遣将。秀吉决定将决战战场设在摄津藩国和山城藩国交界的山崎。全军分成三路出击:右翼池田恒兴、加藤光泰、中村一氏等沿淀川进军;中路主力以高山重友为先锋,堀秀政断后,沿着西国街道前进;左翼黑田孝高以及羽柴秀长,中川清秀从天王山麓迂回,攻击明智军西侧。丹羽长秀、织田信孝则与秀吉一起在后压阵,以为各路接应。
1582年6月13日,决定羽柴秀吉与明智光秀两强命运的山崎之战打响。虽然明智军出京都迎击,但羽柴军还是早一步赶到山崎战场,并占领了战略要冲天王山。
上午,明智军强渡桂川,进驻胜龙寺城。下午4时,两军在天王山脚下和淀川间的狭路相逢,人数占优势的秀吉命令全军总攻。
山崎之战两军布阵图
羽柴军左翼中川清秀首先与明智军并河扫部展开厮杀。两部你攻我守,难解难分。随即,右翼和中路各部都投入战斗。虽然明智军勇猛善战,但在人数方面处于劣势,平地作战显然吃亏。明智军唯一的胜机就是占领天王山,重新布防,居高临下对抗羽柴军。
不幸的是,羽柴秀吉也敏锐地觉察到明智军的意图,所以派军师黑田孝高和弟弟羽柴秀长率重兵防守。明智军攻了几次,天王山巍然不动。
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至下午6时,明智军人数不足的劣势愈加明显,整条战线已到崩溃边缘。明智光秀见势不妙,调转马头,撤向胜龙寺。主将败走,导致明智军上下皆无战心,一哄而散,全部跟随明智光秀溃逃。羽柴军急起直追,咬着明智军的尾巴,包围了胜龙寺。
胜龙寺无险可守,很快就被羽柴军攻陷。明智光秀与近侍30余骑血战杀出重围,逃向坂本城,欲东山再起。不料狼狈不堪的光秀一行走到半路,遭到当地土民攻击。大概是明智光秀等衣着太过鲜艳,使得土民们见财起意吧。虽然土民们被近侍杀退,但光秀腹部也中了一竹枪,流血不止。明智光秀知道自己气数已尽,眼看就要被羽柴军生擒,赶紧切腹自尽,免遭羞辱。时年光秀55岁。
羽柴秀吉虽然最终赢得决战,但损失也颇为惨重。在明智军的奋战下,羽柴军战死者多达3300人。明智军亦有3000人战死。总结此战,明智光秀败在两方面。一:外交不利,没有成功联络到任何诸侯的支持,以至于山崎之战中明智军孤军奋战,被多其三倍之众的羽柴军击溃。二:未能把握战场先机,以劣势兵力迎击,却在羽柴秀吉挑选的战场上与其决战,有利地形被羽柴军占领,使得兵力已经不足的明智军在平地上被羽柴军分割包围,逐一被歼。明智光秀输了地利人和,最终导致其悲惨结局。
13日深夜,羽柴军堀秀政率2000人马攻打明智光秀的居城坂本城,半路遇上听闻败报,从安土城撤退的明智秀满部1000余人。一场混战,明智秀满退入坂本城,被堀秀政重重包围。明智秀满自知不免,于是将城内的金银财宝全部打包送出城外,并把明智光秀和自己的妻子儿女统统刺死,然后一把火烧了天守阁,自己也死在阁内。明智光秀一族灭亡。
从本能寺之变,到明智光秀败死,总共不过11天时间。后人于是称明智光秀掌了&ldo;十一日天下&rdo;。(可怜比袁世凯还短。天堂地狱如此相近,让人感叹不已。)
清洲会议,织田家继承人问题
6月27日,山崎硝烟刚刚散去,织田家数位重臣齐集清洲城,讨论织田家的继承人选,并顺便瓜分明智光秀的旧有领国的问题。出席会议的家臣中最有发言权的,当属老臣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羽柴秀吉和池田恒兴。前面三位大老自不必说,池田恒兴也是久经战阵的一员老将,还是织田信长乳母的儿子,关系自然非同寻常。
但是经略关东的泷川一益因为之前大败于北条家,仓惶逃回伊势藩国,而被几位大老借口&ldo;临阵怯敌&rdo;,拒之清洲城外。倒霉的泷川一益基本上没有从信长之死得到什么好处。(其实战败什么的,都是借口罢了。瓜分织田家,&ldo;分赃&rdo;的当然是越少越好啦。由此可见几位大老在会议之前就已经用心叵测。)
织田信长当时成人的儿子共有五人,长子织田信忠,次子织田信雄,三子织田信孝,四子织田秀胜,五子织田胜长。
长子织田信忠和五子织田胜长皆死于本能寺之变。(信忠不死,自然就没有清洲会议这回事了。肠子都悔青了吧。)
次子织田信雄,时年25岁,1570年,织田信长攻打伊势藩国,领主北畠氏不敌,遣使求和。作为和约条件,信长把信雄过继给北畠氏家督北畠具房做了养子,效法毛利元就故事,用过继的方式篡夺他家家督之权。因此,织田信雄亦被称为北畠信雄,或北畠具丰。1576年,织田信长刺杀了北畠具房已隐居的父亲北畠具教,并囚禁了北畠具房,使得信雄成为真正的伊势之主。(据说北畠具教是&ldo;剑豪将军&rdo;足利义辉的师弟,武艺也相当高强。信长派人刺杀具教的时候,具教也象其师兄一样奋力迎战,武士刀左劈右砍,杀得织田军死伤惨重。只可惜具教大概没有义辉有钱,只买了一把刀防身。所以当刀被砍钝了以后,具教就惨死在乱枪之下。)织田信雄性格暴戾,尤胜其父。为了超越信忠在家中的地位,信雄擅起刀兵,于1579年9月年攻入伊贺藩国,不料惨败给伊贺忍者的领袖百地三太夫,史称&ldo;第一次天正伊贺之乱&rdo;。直到2年后信长才出动大军平定了伊贺。为报前耻,信雄屠杀了伊贺百姓1万多人,&ldo;第二次天正伊贺之乱&rdo;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