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百度 > 第162章(第1页)

第162章(第1页)

维新派通过报刊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广泛地影响群众,左右舆论。《时务报》发行数量达万余份,这是空前的事。反对维新派的胡思敬说,《时务报》&ldo;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rdo;1持同样立场的屠仁守也说,《时务报》发行以后,&ldo;虽以僻寂荒城,独无分局,而皆辗转丐托,千里递寄,数人得共阅一编,资为程课&rdo;2。

维新派明确地把报纸作为政治工具来使用。康有为说:&ldo;新报尤足以开拓心思,发越聪明,与铁路开通,实相表里&rdo;3。梁启超认为:&ldo;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rdo;4。严复为《国闻报》作的缘起中也说:&ldo;阅兹报者,观于一国之事,则足以通上下之情;观于各国之事,则足以通中外之情。……积一人之智力,以为一群之智力,而吾之群强;……取各国之政教,以为一国之政教,而吾之国强&rdo;5。这三个维新派的名人,一致强调报纸的社会政治作用,把报纸当成救国的手段。中国从同治初年起就有报纸,但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维新派中最激进的谭嗣同还称报纸为&ldo;民史&rdo;6,把它同&ldo;官书&rdo;对立起来。

光绪二十三年十月(1897年11月),在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重到北京,他一方面继续用上书皇帝来叩击紫禁城的宫门,一方面和他的门徒积极组织学会,发动他们所能发动的群众。当年十二月以后,先后在北京组织粤学会、蜀学会、闽学会、关学会、保浙会、保滇会、保川会、知耻学会等。这时恰逢会试,应试举人在北京云集,康有为利用这个机会,经过李盛铎、梁启超、康广仁的活动,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间在粤东会馆召开了著名的保国会。第一次到会的约二、三百人,其中包括一些小官员,由康有为登台演讲。他慷慨陈词,号召人们起来挽救国家危亡的局面。他说,在中法之战后,他&ot;曾上书请及时变法自强,而当时天下皆以为狂&ot;。经过创巨痛深的甲午之战后,&ot;仍不变法,间有一二,徒为具文&ot;。到了今年胶州湾事件后,形势越来越危急了。&ot;二月以来,失地失权之事已二十见,来日方长,何以卒岁?&ot;&ot;故今日当如大败之余,人自为战,救亡之法无他,只有发愤而已&ot;1。几天后,又连续开了两次大会,参加人数都超过百人。

大会发表的宣言《保国会序》,由康有为执笔,内容同样是痛述危急的局势,历数当年丧权辱国之事二十件,指出北京已成为&ldo;崇祯甲申之燕市,北宋政和之汴京&rdo;,&ldo;筑路用人之权皆失,则是国土夷于属地,君上等于仆隶,岂得为有国者哉!&rdo;面对这种局势怎么办呢?&ldo;昧昧我思之,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惟有厉愤气以张之。&rdo;2

康有为又起草了保国会的章程。章程中第一条指出:&ldo;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rdo;。又具体揭示宗旨:&ldo;为保全国家之政权土地,为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为保圣教之不失,为讲内治变法之宜,为讲外交之故&rdo;3。

列名参加保国会的有一百八十六人。同强学会显然不同的是,洋务派的大官僚均未列名。一些大官的子弟,如翁同龢的从孙翁斌存,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张之洞的儿子张权,曾经是强学会的活跃分子,但都未加入保国会。

保国会的召开,是百日维新前维新派政治活动的高潮。它的活动基本上是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康有为在大会上的演说和保国会章程,主要是以救亡相号召,虽然提到变法,也是放在不显著地位。维新派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便于动员更多的群众团结到他们的旗帜下。在另外的场合,例如康有为的上皇帝书中,则把救亡和变法的关系说得很清楚。参加和响应保国会的有些人并不完全同意维新派的变法主张,但是都被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口号所打动。维新派的声势因此而大大加强了。

在京城以外,光绪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896-1898年)间,各种名目的会,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建立,形成了一股立会、办报、办学堂、办书局的潮流。有的学会,如苏学会(光绪二十三年在苏州成立)虽然是在维新派立会潮流的影响下成立的,但其章程中规定:&ot;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此是立会之宗旨&ot;,还规定:&ot;勿议朝政,勿谈官常&ot;1。这显然还是洋务派的调子。不少学校,原来就是洋务派举办的训练洋务人才的场所,有些学校只是将书塾或书院的招牌换个名称,课程内容丝毫没有改变,也不能算做维新派的阵地。但是新建的这类机构,在维新思想支配下的终归是多数。见于记载的比较著名的学会在三十个以上,报刊在五十种以上,学校也在五十所以上。

学会的性质是多样的,有纯属政治性的学会,有兼学西方政治和技术的,有专学西方技术的,有讲求幼童教育的,有提倡改变社会风气的(如不缠足会、戒烟会)等等。虽有这些区别,总的宗旨是向西方学习,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改革旧社会、旧政治的要求。算学会、农学会、地学公会这样的组织,也是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方式来参加政治运动,不能单纯看作是学术团体。但是,这些学会分散在各地,都只有松散的组织,缺乏集中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各自为政,旋生旋灭。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湖南建立的由谭嗣同、唐才常等领导的南学会,是积极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组织。当时湖南的巡抚陈宝箴,是接近张之洞的洋务派官僚,在省内推行有限度的&ot;新政&ot;。长沙赞成维新的人集聚在南学会中,讨论时局,提出建议,发行《湘报》,鼓吹革新,在同地方保守势力的对峙中,占有优势。梁启超甚至把南学会说成是&ot;实兼地方议会之规模&ot;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