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纷纷告辞。路上五妹给继母余成慧讲了接生的经过,余成慧讲了新家小院什么都齐备,他们已安顿好了。上学和五妹巴不得赶快到新家看看。
进入街上,在龙兴药店向下几个铺面的地方,便是他们的新家。管代朋拿出钥匙打开门,管上学眼前一亮。这间临街的铺面是医馆,正面墙上是医圣张仲景和药王孙思邈的两个牌位,其上香炉、烛台齐备。门的左边是一个大的分药柜,一两百个药抽,前有一个曲尺形的??台。门右靠墙有一张太师椅,椅前一个长方形医案,一张长而宽的板凳放在医案的外边。
管上学:“龙会长安排的太周到了。”
龙沛潇:“事情也凑巧、在白马凼的小街上有个医馆,坐堂行医的老医生不小心,跌了一跤,小腿骨折了,不能行医了。他的两个儿子想把他接走,于是这个设备我用比较少的价钱买来了,还好,放得下。这也是按大哥的安排行事,算是我大哥送给你的礼物。“
管上学进??内拉开药抽屉一看,二三百味药都满满的装在里面。忙问道:
“这么多药要多少钱?”
龙沛潇:“不用付钱,全是我哥送给你的。”
对此,管上学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正面墙的右边近壁处有一扇门,打开门就直通里面的内院。内院中为天井,三间正房,正房前两边各为三间厢房。
龙沛潇:“小兄弟,院子是小了点,一时间难找更大的,权且住吧!我店中有事,就告辞了。”管代朋送到门口。
管代朋安排,上学俩口住正房,他和余成慧老俩口住厢房,上学俩口坚决不同意,说道:
“二老是长辈,我们是晚辈,哪有让长辈住厢房,自己住正房的道理?而且都是三间,又不少一间。“
在管上学的坚持下,管代朋老俩口住正房,他们小两口住东厢房,西厢房暂时空着。这种三间成套的多是中间为堂屋,住屋为靠正房那间,上学准备将另一头那间设为书房。上学道:
“遗憾,有书房了,却没有书了。”
五妹:“当时逃难,你就是有书也带不走呀。以后慢慢的买吧。”
这时管上学突然想到一件事,说道:
“嘿!刚才龙会长不是说那位老中医要走嘛,他的医药书籍定然不少,如果他要卖,我们想法买点来。”
当晚龙沛潇设家宴招待他们一家,龙夫人带着八岁的小女儿龙凤也从娘家回来了,在私塾读书的儿子龙麟也放学回来了。
龙沛潇在堂屋里摆了张大圆桌,两家人围桌宴饮,气氛热烈而融洽,四个孩子很快就混熟了。大哥上可一家因为在这座大院侧边的别院,很近,大嫂与龙夫人也熟悉了。
大家推杯换盏,十分高兴。管上学趁此给龙沛潇提出向老中医买书的事,龙沛潇满口答应,说道:
“这是好事,看书增长学问,增长见识,我哥喜欢看书,考举人、中进士、当县官、当州官。哎,我从小读书不行,爹妈没法,就叫我学经商,我一听,行,经商到处跑,好玩,所以三十几了还一事无成。“
管上学:“龙会长可谓事业有成,如今已家大业大,重庆这么多字号,不都是你的成就,你的功劳嘛!重庆府谁能与你比肩?没有哇!而且,经商也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谁说你没有学问?”
龙沛潇:“小兄弟说实在,我就是书读的少了点,药物这门学问大的很,连《本草纲目》上的我都还未完全弄懂。好!我们明天赶早去,从他们家把书买回来,我们一起读,不懂得的我好向你请教。“
龙夫人:“这就对了,脑壳多装点墨水,做起生意来都要灵光些。“
龙麟:“母亲说得对,我们塾师昨天还教诲大家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龙沛潇:“去,乳臭未干,敢教训老子!小心筷子头打到你头上。”
这时管代朋问道:“龙会长,石桥铺的塾馆在什么地方?”
龙沛潇:“比较好点的都有点远,有好几里路,街上的人都意在赚钱上,不重视后人的读书,随随便便的弄个读书人在家里教教,不用说考举人,就连秀才都考不起,几十岁了名义上还是个老童生。”
管上学:“这可真像杜工部诗上说的‘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管代朋:“看来孙娃子只好跟龙麟少爷一道去那个塾馆了。”
第二天,龙沛潇突然有件生意上的急事去不了,他让一个??上的伙计带管上学去。他们走到距白马凼不远的四陵碑小镇,带他来的伙计敲开了老中医的门,伙计:“你们有没有医书卖,龙会长的朋友管郎中想买点。”
老中医一家正愁医药书籍无法带走而着难,连连说“有!有!”
老中医:“你是不是救秦老三难产的媳妇,为其接生的管郎中?“
管上学:“承蒙老先生动问,晚辈正是为秦家三哥医伤和为他媳妇接生的人。老人家医术高超,是不是觉得我有处置不当的地方?”
老医生:“管郎中,你做的很好,很对,不分贫贱,即使是贩夫走卒也一视同仁。这么大的难产接生,你分文不取,这是医德高尚的表现啊!”
管上学:“老先生过奖了,我也不是人人看病都分文不取,否则我吃啥?对贫苦百姓,我是有钱给点也可,无钱的分文不取。秦三哥家徒四壁,我肯定不会要他的钱的。”
老医生:“对,这很对我老头子的脾气。你这样的晚辈医者,这个朋友我交了。反正这些书我老眼昏花看不清了,送给你,你肯定不会要,你随便给点,连书柜都一道送。”
上学弯下腰,看了老中医的腿伤,发现接得有问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