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女皇攻略晋江 > 第122章(第1页)

第122章(第1页)

她不知道的是,这代表着许霁已经放弃让她独立,作为一个父亲,他能做的只有挑选一个合适的人家,把她嫁出去,往后再看顾一些。

早在天子的身份传扬开来的时候,许霁就反应过来这是一个机遇,不是他的机遇,而是两个女儿的,他和妻子没有儿子,妻子的身体也在生了二女之后每况愈下,不能再生养,他没有打算纳妾,而是精心教养两个女儿,希望她们能够继承他的思想,以后嫁人生子,也能如此教养儿女,这样也就算他有后了。

直到官学开办,他发觉这个打算可以提前一些,两个女儿都知书识礼,她们完全可以在那些进入官学前还大字不识的普通学生里脱颖而出,或许能成为晋国第一批真正的女官,他为这个想法而喜悦许久,才发觉事情并不受他的控制,他的长女只想过无忧无虑地找个家境殷实的夫君,相夫教子过上一生。

早在柔娘质问他为什么不能给她更好的生活时,许霁就想到了自己的那位小师弟孟宪,墨者的家眷总会有这样的疑问,墨者大公,但家中的妻儿老小却是普通人,很难理解墨者的艰苦,孟宪有着和柔娘一样的疑问,但他不是一昧抱怨,只知向家中索求,而是自己走出家门,拜师学习,他自己想要的,自己去挣。

许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女儿根子上是歪的,只能怪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如今性情长成,怎么掰也掰不正,他能做的也唯有尽力让她过好。

许霁和新任郡守交接了政务,就带着家眷赴任去了,北山郡和吴郡一南一北,路途遥远,好在如今的直道比以前平整宽阔得多,马车行在直道上,几乎感受不到颠簸,比起许霁自己年轻时候去北山郡上任时好了太多,沿途的驿站也都有了同等的质量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样哪个驿站好,哪个驿站敷衍,只能凭借运气,驿站做得不好,是可以举报的。

与此同时,窦英已经在奉山郡的农家住了快两个月了。

他来时是带着好几名官员和雇佣家仆的,这些人学了一点就被遣回去换人来学,前后培训了三批,窦英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农官,能看得出来这对年轻夫妻对于田地的掌控力甚至要超过不少积年的老农,哪怕找来整个奉山郡最会种地的农夫来,他们也不敢说自己能让别家田地同样增产多少成。

窦英在来这里之前,他其实很少亲自下田,对于农家的事情只是大概知晓一些天时经验,农具手法一类,他这已经算是好的了,粟官署里不知道有多少老官,这辈子就没碰过农具,就连朝廷派去几个新郡教导农桑的所谓官员,其实都是找了能说会道的老农担了个官职去干活。

窦英这时才深深觉得,与其让那些官员尸位素餐,实在不如多教导农民,把他们的经验挖出来,编纂成册,分发到各地去,劝学令推行得风风火火,但让那些农民死活学几个字有什么用处呢?实在不如让他们学习农书。

这部分想法窦英是第一时间写成奏牍给姬越看过了的,姬越位于庙堂之高,很多事情不是看不见,而是无法理解,就像她做太子时看天下全舆图,一直以曲沃作为量词来判断一个地方的具体大小,因为她没出过曲沃,不知道外面的天是什么样的。

晋国一代代帝王传到如今,有太多帝王和姬越一样,一拍脑袋想个政策出来,底下人战战兢兢去办的例子了,好在劝学令本身不是弊政,只是方向出了一点问题。

姬越当即粟官署联合太史馆编纂农书,重点在于通俗易懂,贴合各地天时,这样的事情对于两个官署的官员来说,不亚于天降之灾,这时候不少人,哪怕是官员都带着古人特有的淳朴,谁也不敢说君王坏话,只能背地里戳窦英的脊梁骨。

朱云锦夫妇毕竟都是老研究人员了,对于窦英这种官僚阶层没有明显的畏惧,起初相处得有几分拘谨,慢慢地磨合了一段时间,夫妻二人的态度已经相当自然了,董意同和窦英按照晋人的习惯以字称之,窦英则叫朱云锦一声弟妹,其实这也是窦英和一般官员不同,换了其他的官员来,别说和平民称兄道弟,就是直视他一眼,他都觉得你不恭敬。

得益于整个粟官署忙得连年都没过,春耕时节,新的田肥制法已经从曲沃近郊一路传至江南郡县,许霁才上任就接到了上头的公文,要他赶在吴郡全面春耕之前将田肥制法推行开来,这自然是一件苦活,很多官员拿到公文的第一时间就在想怎么发给底下人去做,推脱责任,但许霁毫不犹豫召集官员,准备亲力亲为,做个带头榜样。

吴郡是农耕大郡,鱼米之乡,郡中良田多为水田,种植的是白花花的稻米,这时人多吃粟米,稻米饭都是特殊渠道供应,除了士族豪族,连种稻米的农民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对于江南这边的情况,朱云锦也早有研究,专门制定了一套针对水田的简易增产法,许霁作为墨者,对农事也是精通的,一看就知很有可行度,下了死命要在各县各村推行开来。

也就难免疏忽了两个女儿。

原本柔娘就因为许霁的宽容态度心怀愧疚,准备在来到吴郡之后多上几天学来宽慰自家父亲的心,素娘也和小胖子周原约好了明年国子监见,来到吴郡之后,父亲公务繁忙,母亲身体不好,姐妹两人也就自己收拾了书籍去学堂,不料第一天下学回来,素娘脑门上就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柔娘也哭着回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